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从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各地,尤其黄河下游地区被广为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生活的地方,也常常被提及。如果你生活的周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很可能你的祖先就来自山西洪洞。
这首民谣牵扯到明朝乃至古代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明朝山西洪洞县大移民。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的记载,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涉及姓氏多达812个,移民范围为18个省市,移民总人口达到了百万人之巨。
中国人讲究安土重迁,对家乡的眷顾是难以想象,古代更是如此。对于被选中的人来说,离开家乡让他们很是痛苦,可却无可奈何。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让原本繁荣的黄河下游、淮河平原一带民不聊生,一度形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剧。
即便是朱元璋的家乡,也是“千里无鸡鸣”,同时加上各地水、旱、蝗等灾害的影响,恢复农业生产已经不可能。思虑再三,朱元璋决定移民,并把移民选择了山西。明朝建立时山东、河南只有200万人,反观山西,人口竟然多达400万人。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人口,得益于山西的地理位置,西边是吕梁山,东部有太行山,在两座大山的自然屏障下,战争对这里影响颇小。于是,朱元璋决定在山西实行“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一场声势浩大的一名随即展开。
当时执行移民的机构设置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距离广济寺不远处有一棵大槐树,被老百姓视为神树。移民开始时,官府衙役将移民集中在大槐树下登记造册,发给“川资”(路费)、“凭照”。
为防止移民来到迁入地后聚族而居,明廷严格实行移民条例条例,同宗同族同姓者不能迁入同一地方。比如一本叫《魏刘氏合谱》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大明洪武二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森严,凡同姓者不准居处一村。(魏氏、刘氏)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魏姓和刘姓,铜佛为记。”
据统计,山西洪洞大移民自洪武年间开始,直到永乐十五年才最终结束。毫无疑问,明初这次大移民是官府强制性的结果,充满了无尽的血泪,但移民的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