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4:35: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赞扬他的人,说他是一位名留青史的好皇帝,但也有人说朱元璋是一名暴君,因为他残忍嗜杀,自卑自私,朱元璋也许不能算是个好人,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他在位期间有一个重要举措,提高了明朝时期的百姓生产力,成为明朝强大的基础,这就是“洪武大迁徙”。明初大移民又称明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指是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的移民。——《百度百科》明朝洪武年间,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812个姓氏。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大迁徙的历史背景洪武年间的大规模的移民其实是有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要从元末年间谈起。元朝的统治只有89年,虽然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元代末年,贵族对封建地主和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灾不断,民不聊生,《明太祖实录》记载:“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人民生存成了问题,揭竿而起的事情就变多了,人民起义频繁,其中就包括朱元璋所参加的红巾军。在不断的战斗中,元军和地主武装,“拔其地、屠其城”,百姓伤亡惨重,甚至到了“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境地,这样的战争长达数十年才算结束。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元末中原地区水患严重,蝗灾频繁,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有十八九次,“民食蝗,人相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又出现危害极大的瘟疫,兵乱水旱蝗灾疫病相辅相成,百姓非逃即亡,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朝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累年租税不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自此,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开始了,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大量移民。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为何移民而农业生产就需要优渥的土地,放眼中国版图,具有农业生产的就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粮仓,粮食产量都高于其他地区,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恰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行军打仗,粮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在和平年代,这些地区的人生活是幸福的,可一旦天下风云突变,朝代更迭,这些地区的人们的悲惨命运就开始了。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常年战乱,使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活下来的都到其他地方求生,这就导致大片良田被荒废,中原常年颗粒无收。“民以食为天”,朱元璋的身份让他比别的皇帝更明白这一点,多年的战争后,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让王朝走向兴盛,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百姓农业生产。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的政策再开明,没有人怎么办呢?因此开始了一场移民。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移民从何而来朱元璋知道,那些百姓虽然为了逃命离开,但是他们一样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只不过相比于思乡之情,他们觉得活命更重要。百姓不愿意回到中原,朱元璋就下令强制让百姓迁回中原。洪武三年,大批百姓开始向中原迁徙,这些百姓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山西。在元朝的统治下,百姓民不聊生,不但是因为贵族残暴,还因为他们不注重农业生产,草原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骨子里是热爱骑射的,总是想办法让这片土地适合自己的生存。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元朝统治者认为中原地区多平原,还有黄河穿过,这样的地域非常适合牧草生长,适合养马,许多贵族就开始圈地,将这里当成自己的牧场,土地退耕还草,这也让中原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大减少,而且元朝民族为了种草砍伐了很多树木,黄河多次洪水泛滥,冲毁了大量土地。但此消彼长,山西地区却悄悄富庶了起来,山西在河南北面,多高山,道路崎岖不平,元军对此不感兴趣,这也恰恰成为山西人的安身之所,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这里已经呈现一片繁华景象。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朱元璋因此下了政策,让山西人往河北等地迁徙,为了让这些移民尽快定居下来,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解脱,朝廷给他们分发了很多耕地用的农具,种子和耕牛等,还减免三年赋税,真正做到“藏富于民”。朱元璋在河南等地设立司农司,专门负责移民屯田,不管是流民还是农民,只要开荒种地,这片土地就归其所有,这一系列政策,让农业生产得到恢复。这次迁徙意义重大,对明朝发展有积极影响,奠定了明朝强大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洪武大迁徙”让中原地区的万亩良田得到有效利用,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人民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两地人民得到了交流和融合,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朱元璋的这个政策可以说非常明智。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另外还有很搞笑的一点,这次移民还有一个影响,那就是“解手”一词的由来。据说当时官员害怕人员逃跑,因此就把他们的手反绑在身后,想上厕所就只能解开绳索,因此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朱元璋这个措施利国利民,每一次际遇都是成长的轨迹,他的“草根”身份,也让其更明白“民以食为天”,也许换另外的皇帝,就不会这么成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6: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一聊明朝时期的外交政策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当元朝倾覆崩塌后,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面临着多方面的国际外交压力。首先便是如何肃清元朝的海外影响、同时取得海外诸国对其国际地位的承认。于是,明朝的海上外贸管
2023-07-04 14:49:00
聊聊朱元璋的洪武新政,他发明的“梳洗之刑”有多恐怖?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朱元璋是出身最为低微的一个皇帝,在明朝之前中国大多数朝代的开国皇帝或是豪族、宗室出身,或是手握兵权的武将出身,或是割
2023-05-16 18:39:00
聊聊大明洪武年间四大案之胡惟庸案
...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奏报府中井里涌出温泉,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这祥瑞之景。朱元璋欣然应允,行至西华门时,却遭遇一名太监云奇阻拦。这名太监奋不顾身,指向胡惟庸家方向,拒绝让朱
2024-04-16 18:55:00
洪武年间的陈安,为何做了二十几天状元就被处以车裂?
...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因涉及到明初的“南北榜案”,被朱元璋革去功名,并处以极刑,车裂而死。陈安可以算得上史上最悲惨的状元,仅当了状元二十余天,就落此下场。其死因,主要是碰触了明
2023-05-08 18:56:00
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是由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宗室制度
...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压倒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这个由朱元璋一手创立,并且贯穿整个大明王朝的制度——宗室制度。朱元璋一手创立元至四年(公元1344年),时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加入郭
2023-05-18 18:38:00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明朝建立的第17个年头,此时的国内已经基本四海平定,朱元璋宣布全面恢复科举制度,定为三年一届。此举不但是在为大明选拔能才,其背后还有着深远意义。当时的明朝经过了十几年的经营,
2023-01-19 22:06:00
明朝九大塞王各自的命运与荣耀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就藩制度,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就藩,以拱卫大明朝的安全,其中大部分都分到了北方边疆,从辽东到甘肃一线的九位藩王合称为九大塞王。这九大塞王分
2023-10-28 05:42:00
为什么明朝能在西南搞改土归流,在东北就不行
...。羁摩管理的原因毕竟你要是生拉硬拽强行去打的话,把朱元璋累死了也没有用。这就是明朝刚开始在西南大搞羁摩管理的原因。这个地区有点像独立的小王国,当地的世家大族强取豪夺,百姓是吃
2024-09-01 11:21:00
在明朝历史上,贡献最大的皇帝有哪些?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基本上,我国每个开国皇帝的能力都是较为突出的,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甚至可以称为明代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其以一个乞丐的低位的不能再低微的身份,居然能够完
2023-01-11 12: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