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西大移民的历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9 14:29:00 来源:戏说三国

作为国家5A景区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已然成为全球华人的老家,无数人寻根祭祖的朝圣之所。

山西大移民的历史

(5A景区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之所以有如此地位,缘起于六百年前,明初那场浩浩荡荡的“山西大移民”。五千年中华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东南西北的迁徙、交流、融合史。有秦始皇50万人徙伐南越,有晋之“衣冠南渡”,有唐宋之客家南迁,有明清之湖广填四川,有近代之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等。

在这无数次民族大迁徙中,明初的“山西大移民”依然显得特立独行。

自朱元璋洪武三年至朱棣永乐十四年,长达半个世纪的“山西大移民”中,共从山西移民百万。据记载,山西移民遍及全国30个省市,2217个县,以及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等一百多个国家,走出来的姓氏也有1000余个。那么,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俩为什么要搞这一出呢?山西缘何成为全国人口大省呢?

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汴梁,俘虏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金人入主中原。后来蒙古崛起,灭大金、西夏、大理、南宋,建立大元王朝。金元时期,大肆分封诸王、功臣、勋戚,将中原大片土地作为赏赐,子民成为其私产。

由于女真蒙古落后的生产方式,大批农田变为牧场。不善经营又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生产力大幅萎缩,流民四起,田地荒芜。

至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起来,刘福通等红巾军揭竿而起,转战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常年战乱更让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十室九空。所谓“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再加之元末水灾、旱灾、蝗灾不断,据记载,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8次,“漂没田庐无算,死伤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山西大移民的历史

(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社会趋于稳定,中原地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压力。朱元璋于是接受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苏纳等人的建议,决定移民华北及两淮,充实州郡,增加国家财富收入,维护中央统治。

那么,移民从何而来?

中原和江南向来是帝国的财富中心,中原十室九空,江南作为元末三国之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的战场,同样入不敷出。四周山河环绕的山西,却诡异地成为一方乐土。据载,洪武时河南、河北各有民189万,山西有民403万,河南河北加起来还不如山西。山西人口众多,紧邻华北,顺理成章成为移民的来源地。

移民先从晋东南的泽、潞二州开始,逐渐拓展到平阳、太原、汾、沁、大同等山西全境。朱元璋时期,主要迁往河南、河北和山东西部、安徽及朱元璋老家凤阳等地。“靖难之役”后华北再遭兵灾,朱棣于是又大量移民。除了充实华北,帝都北京也成为移民的主要接收地。在这期间,移民屯边也是重要方向之一。

山西包括部分山东东部移民迁往华北,两京、两淮、苏北及凤阳等地,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大槐树移民迁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呢?

山西大移民的历史

(山西大移民,图取其意)

山西有民403万,山西十二州府中以平阳府居首。平阳府下辖十一县中又以洪洞县人口最众,经济最为发达。按照朝廷的迁移比例,洪洞县迁出之民自然最多。加之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方便起见,自然成为绝大多数山西州县移民的管理集散之地。而集散地旁的大槐树,自然成为山西移民抛妻弃子,别离故土之前最后一个深刻的老家印象。

大槐树又流传着无数凄惨动人的故事,很多移民本是被迫抛家弃子,不愿迁移,用手抓住道旁槐树槐枝,士兵用刀砍断树枝,驱逐民众。手中的半截槐枝便成为他们心中对故土的最后一丝念想。

又如大批移民被背缚双手,人有三急,便向押运士兵要求解开双手,这也是“解手”之意的由来。民间传说再加上当地士绅及官方的宣传推广,大槐树移民逐渐被凸显出来,代替了山西大移民。

史书、方志和家谱构成了我国的史料体系,从其可信度而言,史书最高,方志次之,家谱居末。而在大槐树成为全球华人老家的佐证史料中,地方志和遍及全国乃至全球的家谱却功不可没。

从“山西大移民”到“寻根问祖大槐树”,这种历史和现实的演变冲突,我们不必苛责。大槐树本身就是“山西大移民”的一个缩影,一个特写,成为无数人寻根溯源的精神家园,也无可厚非。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铭记这段历史,从大槐树到底走出了多少姓氏,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参考资料:《山西大槐树移民》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从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各地,尤其黄河下游地区被广为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生活的地方,也常常被提及。如果你生活
2024-02-16 13:57:00
史地新知录⑦|你的祖先哪里来,洪洞还是枣强
文|许志杰 许文杰“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在很多山东人的记忆里,这首关于我们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的民谣,始终萦绕耳边。在一些历
2024-07-22 15:41:00
...明政府就在广济寺设立办事处,专门办理移民手续,自此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的集聚之地。 移民们离别故土时,潸然泪下,一步一回头,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鹞窝,而老鹄不断地发出声声
2024-04-24 09:44:00
“大槐树移民故事”纪录片《寻根之旅》开机暨山河小记者研学揭牌
2025年4月3日 “大槐树移民故事”大型系列纪录片《寻根之旅》开机暨山河小记者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隆重举办!活动由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常务副总经理何东海
2025-04-03 16:45:00
天涯尽处有槐香
...婆娑安然。肇始烽火,庙堂积虑成狼烟明洪武三年(1370),大槐树下的首批移民开始了他们的漫漫征程。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在他金銮殿上向着户部不断地发号施令。一看到户部的名称,朱元璋
2023-08-30 12:44:00
朱元璋开明之举:洪武年间百姓大迁徙,提高了明朝生产力
...大移民又称明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指是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的移民。——《百度百科》明朝洪武年间,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
2023-02-01 14:35:00
...的故事、文化与乡愁。正值初冬,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尽显沧桑厚重。园内影壁上大大的“根”字,饱含槐乡父老浓浓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内外移民后裔悠悠的思乡之情
2023-11-28 22:31:00
程姓源自风姓为重黎后
...明之士,定昭宗礼,必叙伦常,名正方顺,敦本发祥。”大槐树寻根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
2024-05-23 09:55:00
文学会客厅|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做时代的在场者
...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太原作为汉唐文化的发祥地,见证了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这些移民后来迁徙至山东、河南等地,中华文明的完整链条在山西都有完整体现。在生态文化方面,山西拥有世界上最大
2025-05-28 18: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日前,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
2025-11-24 08:21:00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