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胡风血雨下的汉族悲歌:冉闵与“五胡乱中华”的真实历史
那是汉族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刻,比起蒙古元朝和“猪辫子”清军入侵对汉族的伤害更为深重。这段时期被称为晋朝之后的“五胡乱中华”时期,几乎让汉族差点从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背后的故事,带有太多的苦难和波折。...……更多
安史之乱对历史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政治统一和国力强盛也大大加强了统御周边各族的能力,汉族与各民族整体上维持着一个和谐的局面。且李唐皇室含有鲜卑族的血脉,唐王朝开创了华夷一统的恢宏局面。“天可汗”唐太宗读史时,提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更多
一半胡风似汉家,看西魏北周胡化运动的前世今生
...中,大量已经改为汉姓的少数民族重新恢复了胡姓,不少汉族勋贵也被赐予了胡姓以示荣宠。普六茹、纥豆陵、独孤、大野、羽真、叱利等胡姓重新回到历史舞台,其具体情况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东魏与西魏分裂时期政区...……更多
东晋悲歌:司马睿,无权皇帝的悲惨命运
...压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逃避八王之乱的腥风血雨,他选择了低调隐忍,默默等待时机的到来。终于,在公元307年,司马睿迎来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那一年,他南渡江南,远离了北方的战乱和纷争。江南并非他想象...……更多
历史上外族入侵与华夏文明的韧性
...数目不是太多,且朝廷有意识的将其打散居住,所以,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这些游牧民族内迁后,逐步被北方汉族所同化,游牧骑射生活也逐渐过渡到农耕织读生活。这才是正道王道。但司马炎代魏以后,却改变了这一策略,...……更多
秦始皇、冉闵、隋文帝、朱元璋:汉族的守护者
...,其中“汉人”就曾几度差一点被灭绝。在今天看来,“汉族”人口似乎占到了全国大部,同时“大团结”的号角也将56个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但在战乱纷争的那个年代,“汉族”却数次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浩劫。好在出现了...……更多
揭秘楚国:八百年多风云,从问鼎中原到悲歌落幕
...略,成为当时不可忽视的一方霸主。从熊绎建国到楚怀王悲歌落幕,楚国的历史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兴衰与荣辱。楚国的故事,得从那片被长江汉水滋养的肥沃土地说起。春秋初期,楚国尚是一处边陲小...……更多
揭秘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悲歌
...更多负担。他们作为鲜卑族入主中原,和中原的主要民族汉族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矛盾,再加上建国之初贵族权力也膨胀,和皇权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更是令拓跋珪焦头烂额。然而就在这种时候,拓跋珪遭遇到了亲人的背叛。...……更多
翼王石达开的悲歌:败于土豪之手的传奇人生
...”功臣之一。松林地土都司共辖土百户六、藏族1012户、汉族5528户及黑白彝家支数十,管辖范围包括今四川省石棉县和汉源县、泸定县、九龙县、越西县、甘洛县、冕宁县的部分地区。从此更加志得意满的王土司,在离他家老屋...……更多
汉民族: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伟大民族
...围异域蛮邦的称呼,他们送给了华夏族一个新的名称----汉族!也正是由于汉民族智计超群、强悍耐苦,傅介子才敢孤胆斩楼兰,班超足够以36人之力雄霸西域,汉族几乎成为当时强悍的代名词,而绝不是“柔弱”的代表。而画风...……更多
唐朝存在两百多年,为何从始至终难以收服河北人的心?
...鉴》)。由此可见,经历东汉末年的动乱之后,北方地区汉族人口锐减,胡人大量涌入,河北地区就此成为胡汉交杂比例极高的地区。时至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在北方的统治近乎崩溃,胡人首领纷纷率领部族南下。此后,便是人...……更多
...华文明近乎破坏殆尽。中原遭受极度胡化,人民被逼“习胡风、穿胡服、说胡语”;甚至庙中的孔子、老子塑像服饰都配上了胡服。如今人们常说的“胡扯、胡说、瞎胡闹、一派胡言、胡说八道”之类即为中原人民讽刺“胡人无...……更多
大明皇位争夺战:朱高煦的野心与悲歌
大明建国以后,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太子朱标早逝,朱棣发动靖难篡夺皇位,或许是天道轮回,朱棣死后他的儿子也起兵造反了,最终上演了又一场生死争斗。朱棣有四个儿子,除了早早夭折的两个以外,朱高炽与朱...……更多
无棣县棣丰街道团工委2024年第一期“青年夜校”举行
...记邱守军主持活动,并邀请街道文化站站长、文联秘书长胡风梅进行授课。胡风梅首先向青年们讲述了棣丰街道的六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并详细介绍漆艺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知识。参与活动的青年们认真聆听、用...……更多
奕功:晚清忠臣的悲歌,皇室血脉的坚守与牺牲
前言在晚清时代,一个家族的命运往往承载着时代的沧桑巨变。奕功,是乾隆帝的曾孙,身世显赫,却饱经乱世磨难。当八国联军攻破京师、火烧圆明园的惨烈一幕上演时,奕功这个家族的绝望命运也随之展开。他作为晚清重...……更多
一场兵变引发的乱世:高欢崛起,东魏建立
...止使用汉语,实行鲜卑语言。此举进一步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的隔阂。一头凶残野心野兽的骤然离世547年冬天,高欢在邺城患病,病情危重。他心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开始安排身后事。50年的风云生涯,高欢不仅战功赫赫、权...……更多
岳飞父子:英勇抗金与被奸臣算计的悲歌
前言岳飞,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他一生以金兵为异族强盗,誓与之决一死战。然而,他最终却死在了自家君主的算计之下。那么,岳飞之死,与其子少年英雄岳云之殒,难道真是宿命吗?历史长河中,他们抗金收复失地的壮...……更多
唐朝初期的“胡风文化”及其影响
...与现代差异较大,而这种差别逐渐缩小的开始正是在唐朝胡风文化盛行之时。通过贸易往来传入的“胡床”等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与使用,在饮食方面则有“胡椒”等与中原截然不同的口味。由此可见“胡风文化”在中原渗透之深...……更多
...最为黑暗,最为痛苦的时期,这一时期,胡人大肆地屠杀汉族人以至北方中原地带汉人数量锐减,汉家子弟几乎被数屠殆尽。那时的中华大地近乎汉族的人间地狱,胡族的兽欲天堂。这些来自蛮荒之地的野蛮胡人还保留着原始的...……更多
历史上的清朝,到底是中华的正统王朝,还是外来的殖民政权?
...亩以上的土地都被清朝八旗勋贵占领,再也没有一片属于汉族人民的土地,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要么被杀,要么逃跑,要么沦为奴隶。 因为清朝入关后,要将原本不多的八旗军传播到全国各地,保证统治。因此,为了保障这一...……更多
...更可能接近乃至信任。 随着元朝的建立,“虽然元朝对汉族民众服饰的政策总体上是比较宽松的,甚至冕服公服式样多仿效唐宋制度;但在蒙古贵族掌权统治下经过一个世纪后,南北汉族人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上层的影响,沾...……更多
长城作为文化符号
...激烈交战。鸦片战争170年来,中华文明走到今天这一步,血雨腥风,死里逃生,如果说有“道”,则其“道”不仅体现为仁义礼智信,以及民本王道政治思想遗产等等,而且,也体现为一种博采众长、壮阔、包容的心胸,一种在...……更多
赵国的春秋大梦:从诸侯小国到一方霸主的荣耀与挫折
...牲。他的忠诚与勇敢,成为了赵国历史上一段传唱千古的悲歌。长平之战后,赵国虽然未能完全灭亡,但国力大减,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在随后的岁月里,赵国历经内乱与外患,最终在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赵国的一百...……更多
匈奴还有后代存活吗?这5个姓氏都是他的后代,哪五个?
...中原找到新的栖息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匈奴人与汉族人民交融,通婚生子,文化和血脉逐渐融合,匈奴的名字和身份,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悄悄淡出。但是,匈奴人的名字在汉朝社会中显得格外长而复杂,不便于日常交流...……更多
都是被奴役,老百姓为何更喜欢清朝,不喜欢元朝?
...民族政策清朝在民族政策上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策略,尊重汉族文化,任用汉族官员,实行满汉一家的政策。这使得清朝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汉族人民的支持和认同。而元朝则对汉族人民实行较为严苛的民族歧视政策,如“四等人...……更多
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而不是东宋和西宋
...(今江苏南京)重新建立起政权,史称东晋,从而保住了汉族王朝的薪火。关于东西两晋的命名,虽有人疑惑为何不称南北两晋,但实际上这一命名深含玄机。西晋之所在,乃是中原腹地,而东晋虽迁都建康,但其治下的土地,...……更多
南北朝时期为何出现那么多不正常的婚姻现象
...有起色的礼法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可以说?终北朝之世?汉族传统的礼法秩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导致北朝的婚姻中夹杂着许多胡族的风气。这种环境?是北朝时期婚姻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的重要因素。2.北朝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更多
真正让中华文明倒退的朝代,不是明朝,不是清朝,它才是罪魁祸首
...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经济,重振文化。明朝的建立标志着汉族重新掌握了国家政权,也开启了中华文明复兴的新篇章。 朱元璋励精图治,推行科举制度,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商业贸易。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社会逐渐从元朝的阴...……更多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风格。漫步其间,胡风汉韵交相辉映:从早期犍陀罗风格,到北朝后期的秀骨清像、隋唐的雍容华贵、两宋的严谨矜持,东西方文明与中国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碰撞、融合。历代营建沉...……更多
这被称为“第二个中国”,讲中文花人民币,连手机号也用中国移动
...土司杨氏家族联合,共同抵御来犯的清军,杨氏家族出身汉族,在此地建立起土司政权,世代相传,这也使得果敢成为汉文化在边疆的一道光芒。到了清代,杨氏家族表忠于朝廷,多次得到嘉奖,但清末时,这片热土被迫割让给...……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开国大校魏文建之子魏建民捐赠一批珍贵资料
大皖新闻讯 近日,裕安籍开国大校魏文建之子魏建民老先生向六安市裕安区委史志室捐赠了一批珍贵资料,这份捐赠内含21张珍贵的照片以及1本回忆录
2025-07-17 19:03:00
抗战中的太原:许牛儿机智送军粮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人民群众给军队送粮食。(资料图片) 八路军游击队员王四锁奉命下山催粮,惨遭日本鬼子杀害,鬼子还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挂在王郭村真武庙门口示众了3天(见《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一文)
2025-07-17 07:10:00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