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2 21:44:00 来源:杭州网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新华社讯 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

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

从关中到陇原,总书记的足迹循渭河、跨两省,目光投向中华文明历史深处、根脉所系。

(一)赓续不绝而塑其魂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三千多年前,周人在这里发祥,礼乐文明由此肇始。春秋初年,秦人在此建都经营,踏上崛起之路。

夏、商、周、秦……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从未中断。

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珍藏大量十分珍贵的出土青铜器。

博物院展厅内,“镇院之宝”何尊静立。这件古朴典雅、饱经沧桑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内刻铭文“宅兹中国”,系目前发现“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2020年,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器以藏礼,字以弘文,实物与文献共同书写着中华文明的清晰历史,是今人钩深致远的坚实依托。

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心“完整展现夏朝历史”,到考察“向往已久”的殷墟遗址,再到这次周秦故地之行,总书记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探寻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向着历史深处回望,是为了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坚定走自己的路——

“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二)饮水思源而承其脉

天水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天水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

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公祭伏羲大典,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远古先民的筚路蓝缕,孳乳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样貌;对始祖的远眺想象,凝结为所有华夏儿女的血缘根系。

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悠久的历史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滋养了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国人民。

正如总书记所深刻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三)开放包容而成其大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

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既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同时被中原及南方地区文化所滋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风格。

漫步其间,胡风汉韵交相辉映:从早期犍陀罗风格,到北朝后期的秀骨清像、隋唐的雍容华贵、两宋的严谨矜持,东西方文明与中国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碰撞、融合。历代营建沉淀下来的艺术瑰宝,折射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创新特质。

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再到麦积山石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四大石窟”,总书记已考察了三个。

在敦煌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要揭示蕴含在敦煌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

陇山苍苍,渭水汤汤。

血脉以系的人文始祖,影响至远的周秦文化,矗立千年的石窟艺术……中华文明的浩荡江河,静水深流,波澜壮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新华社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察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婺源县千年古村石门自然村。 这三个地方都具有显著的文化标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
2023-10-15 08:27:00
...制度文明,积累了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治理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
2023-10-02 07:30:00
第一观察 | 春节足迹里的为民情怀
本文转自:新华社2月1日至2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两天时间,总书记深入城市街区,走进村民家中,察看蔬菜大棚,看看大家还有哪些困难,听听大家新年
2024-02-03 05: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
2023-02-20 05:28:00
...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年轻的身影、悠久的文明、深厚的底蕴,共同
2024-02-19 00:18:00
...在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4-08-01 10:40:00
...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二是要赓续红色血
2023-12-01 05:59:00
总书记关心的重大文化工程|存史启智润民心
...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为这部卷帙浩繁的丛书作序,指出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
2024-06-18 10:10:00
...信 传承发展巴蜀文化”专题辅导报告,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汇聚推动广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会上,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曾明
2023-11-13 06: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