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认为“糊名法”最有意义,这一方式沿用至今,发明者是武则天。为了防止考官跟有关系的考生跟考官徇私舞弊,武则天创立了“糊名法”,即把答卷上考生的名字掩盖,进而减少批卷子考官认出答题者是谁的概率。然而,让武...……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说法纷歧,但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可能大家觉得这是稀松平常之事,其实在宋朝以前,虽然武则天时期出现了糊名方法,但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可以说宋朝以前的科举考试很少有糊名的,直到宋朝才开始确定这个方法,并且一直将其延续至今,可谓是当时的一大...……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科目之外,在阅卷时要多次审阅,多人评判,逐层上报,武则天时期还发明了“糊名制”,防止士族门阀利用关系徇私舞弊。科举制对于统治者而言,选拔人才固然是目的之一,但他们真正想做到地是打通阶层流通的渠道,挤压...……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不体恤百姓,也是真的。古代“高考”封卷制度鼻祖--武则天、陈靖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要上位,要获得官员的支持,原李唐旧贵是不可能支持她的,于是,就只能扶持新贵,让大...……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下人才若想入仕报效国家,需要更加“内卷”。于是,自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起,朝廷就有意疏通科举取士的障碍,通过颁布敕令限制流外官员入仕晋升渠道:“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音乐者不得...……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的重要考试科目“进士科”。唐朝官员薛登、杨昭分别在武则天、唐代宗时期给当时的朝廷进言改革科举,在他们的奏疏中,薛登称“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而杨昭则说“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炀帝始置进士之科...……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项制度得到了后代的继承。唐朝继承并不断完善科举制,武则天时期还独创了殿试和武举。这些都让科举制成为唐代后主要的选举方式,延续了一千余年。明经、进士两科经过时间的演变成为唐代主考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往往是纸面上进行考试。唐朝时期,为了选拔军事人才,武则天创立了武举制度。新唐书•选举制》对此记载“长安二年,始置武举”。武举制聪哥公元703年开创,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废除,前后有着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这其...……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最高的一次考试,也就是皇帝出题。这种制度最早出现于武则天时期,最终确定下来是宋太祖赵匡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古代科举殿试前后考生身份突变的历史现象,这是当时所有考生的梦想。那么古代的...……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与此同时,宋太祖及宋王朝历代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武则天发明的“殿试”,以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载,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考,录取了38名考生,宋太祖在召对这些考...……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永昌元年65岁时,还只是一介县丞。然而永昌元年,正是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前一年,朝廷急需大量人才。当年常科只取进士八人,朝廷令开贤良方正、明堂大礼二科,广致人才,应考者千余人。科举放榜时的情景(公有领域) ...……更多
李治:永徽之治的英明君主与卓越的政治家
...良的老实人形象,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强硬彪悍的老婆——武则天,正是武则天的霸道专权,才把李治映衬得卑微胆怯。但实际上李治在历史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执行李世民的各项政治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唐...……更多
为何说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
...看,关陇贵族势力被消灭,无数人都归功于唐朝,归功于武则天,这当然没错,武则天杀长孙无忌代表这个集团的灭亡。可是要说根源在哪,还是绕不开隋朝!隋朝首创开科取士的科举制,被称作中国管制选拔史上的划时代事件...……更多
重读隋炀帝杨广:历史书上说他是一昏君,客观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宏大的外向力量,于是建立起空前绝后的大唐帝国。中间武则天的大周再次迁都洛阳。因为她明白自己得不到关陇贵族的支持;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大唐的首都又迁回了长安。所以你看,隋唐史,就是一段皇权不断希望倚仗其...……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唐高宗李治政绩卓著,却放任后宫干政
...多人之所以把李治当作没有能力的昏君,是因为他让后宫武则天干政并夺取了唐朝神器。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称帝,开始了他三十...……更多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女皇帝武则天有哪些贡献?
...和“开元盛世”你是否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隋朝末期农民大起义中,驻守太原的隋朝官员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死以后,李渊称帝,,建立起了唐朝...……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是隋唐之后的事情了。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唐朝武则天时代之后的事情。而在这之前,大家玩的都是推荐制度。只要你在朝中有人,你就能得到举荐,然后去做官。而如果你在上头没人,就算你有再大的才华,一样也没...……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唐朝的活力与影响力
...由于李治得了一种头疼的病,使得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开始登场。在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逐渐的掌握乐大权,最终自立为帝。虽然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但是天下还是李家人的天下,“贞观之治也得到了延续”。在武则...……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提起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也让寒门子弟能够在朝堂上获取一席之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以渐进改良的方式,终结了一大政治、文化情结。中国的科举制从公元605年进士科的设置,到1905年的终结,整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它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积极的作用。当然,对士子...……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在隋炀帝的推动下,科举制度产生,虽然受当时时代的影响,其内容还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杨广在官员选拔这一制度上的变动,为许多寒门学子打开了步入仕途的大门。在唐朝时...……更多
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维护国家秩序的重要手段
...察机构御史台的职能也被确定下来。之后随着时间变化,武则天又将其分成两部分,为左肃政台和右肃政台,因为两者之间的功能相似,权力交叉之下矛盾极大,所以之后李隆基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将其重新整合成为唐朝监察制...……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作为。创科举制,盛世王朝 每个朝代不仅是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宋太宗一朝,...……更多
...田制下自耕农并不稳定,他们很容易分化。到了唐高宗、武则天主政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更多
上官婉儿:从罪奴到唐朝女官的崛起与陨落
...草诏书等,上官婉儿也是遗传了爷爷,文采极好,后来在武则天时期被人们称为是“才女”。但是后来武则天因为将女儿的死嫁祸给王皇后,于是李治不顾大臣们的意见废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那个时候李治的身体已经开始衰...……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与辉同行!跟着董宇辉游济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媛媛 陈艳聪 张清直这两天,与辉同行“山东专场”妥妥霸榜热搜!11月27日,“与辉同行”山东行直播第二日
2024-11-28 14:29:00
沪贵联动|阳明·问道十二境之古道心旅:古道千回百转 此心终见光明
编者按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围绕“黄小西,吃晚饭”,向读者介绍了贵州众多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贵州近年来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
2024-11-28 15:58:00
何以中国丨跟着文物“读”论语
大众网记者 王爽爱 济宁报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无言却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论语》是儒家智慧的集大成者,寥寥数语蕴含无尽哲理
2024-11-28 16:25:00
阔别故土70余载,4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今日回国。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遵循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坦诚友好、务实合作
2024-11-28 16:51:00
感恩节特辑:常怀感恩之心,点亮美好人生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它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所获恩惠的感激以及回报的内在渴望。从“投桃报李
2024-11-28 08:30:00
李渊的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读,就能发现李渊的帝王野心
李渊的四个儿子名字,乍一听似乎平常无奇,但你仔细琢磨,再把它们连起来读,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味就会浮现出来。你或许会疑惑,名字和帝王野心能有什么关系
2024-11-28 09:03:00
和珅被抄家后,在狱中自尽,他的9个妻妾最后是被如何处置的?
和珅,这个清朝的风头人物,因贪污权谋而声名狼藉,但他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在狱中自尽,整个家族随之风雨飘摇。可你知道吗
2024-11-28 09:04:00
古代皇帝寿命为何那么短?这3个原因非常关键,换谁都活不长久
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的皇帝怎么就活不长?我们都知道,天子脚下黄金万两,享尽荣华富贵,可偏偏这些帝王的寿命大多都不长。你以为他们身边有无数太医和珍贵药方
2024-11-28 09:05:00
梁山上有4位姓朱的好汉,名字连起来一读会发现3大“明朝秘密”
梁山上有4位姓朱的好汉,他们的名字一连读下去,竟然隐藏着三个“明朝秘密”。你没看错,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古人常说,名字里藏玄机
2024-11-28 09:06:00
朱棣为何不去泰山封禅?雄主一生功绩彪炳,却留下一大遗憾
在中国古代,泰山封禅是天子至高无上的仪式之一,被视为“得天命”的象征。然而,纵观历代帝王,真正去过泰山封禅的屈指可数,其中更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2024-11-28 09:10:00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三次杀伐展现他的政治智慧
刘禅:三国末期的“无能皇帝”真的是无能吗?刘禅,作为蜀汉的第二任皇帝,长期以来在历史中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被认为是一个无能的皇帝
2024-11-28 09:10:00
张居正为何拒绝海瑞?大明首辅直言:此人入朝,天下大乱
张居正与海瑞,一位是大明改革的领军人物,一位是清廉刚直的“铁面御史”,两人性格迥异,理念相左。张居正曾评价海瑞:“此人入朝
2024-11-28 09:10:00
皇帝撞脸明星,乾隆画像太写实,郎世宁与皇权的艺术博弈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古代,皇帝的真容只能靠画师笔下再现,而这既是技术活,也是门艺术活。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作为清宫御用画师,曾为康熙
2024-11-28 09:12:00
朱元璋进军湖广:从小和尚到大帝王的逆袭之路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有一个人从默默无闻的小和尚,逆袭成为了开国皇帝,他就是朱元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传奇人物如何在湖广地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进军
2024-11-28 09:13:00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如何用“水战”绝杀陈友谅,成就“水上英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鄱阳湖之战可谓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水上大战,打得人心惶惶,水花四溅。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场发生在1363年的惊心动魄的战役
2024-11-28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