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糊名法”的发明与应用:武则天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认为“糊名法”最有意义,这一方式沿用至今,发明者是武则天。为了防止考官跟有关系的考生跟考官徇私舞弊,武则天创立了“糊名法”,即把答卷上考生的名字掩盖,进而减少批卷子考官认出答题者是谁的概率。然而,让武...……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说法纷歧,但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可能大家觉得这是稀松平常之事,其实在宋朝以前,虽然武则天时期出现了糊名方法,但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可以说宋朝以前的科举考试很少有糊名的,直到宋朝才开始确定这个方法,并且一直将其延续至今,可谓是当时的一大...……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科目之外,在阅卷时要多次审阅,多人评判,逐层上报,武则天时期还发明了“糊名制”,防止士族门阀利用关系徇私舞弊。科举制对于统治者而言,选拔人才固然是目的之一,但他们真正想做到地是打通阶层流通的渠道,挤压...……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不体恤百姓,也是真的。古代“高考”封卷制度鼻祖--武则天、陈靖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要上位,要获得官员的支持,原李唐旧贵是不可能支持她的,于是,就只能扶持新贵,让大...……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下人才若想入仕报效国家,需要更加“内卷”。于是,自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起,朝廷就有意疏通科举取士的障碍,通过颁布敕令限制流外官员入仕晋升渠道:“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音乐者不得...……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的重要考试科目“进士科”。唐朝官员薛登、杨昭分别在武则天、唐代宗时期给当时的朝廷进言改革科举,在他们的奏疏中,薛登称“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而杨昭则说“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炀帝始置进士之科...……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项制度得到了后代的继承。唐朝继承并不断完善科举制,武则天时期还独创了殿试和武举。这些都让科举制成为唐代后主要的选举方式,延续了一千余年。明经、进士两科经过时间的演变成为唐代主考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往往是纸面上进行考试。唐朝时期,为了选拔军事人才,武则天创立了武举制度。新唐书•选举制》对此记载“长安二年,始置武举”。武举制聪哥公元703年开创,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废除,前后有着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这其...……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最高的一次考试,也就是皇帝出题。这种制度最早出现于武则天时期,最终确定下来是宋太祖赵匡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古代科举殿试前后考生身份突变的历史现象,这是当时所有考生的梦想。那么古代的...……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与此同时,宋太祖及宋王朝历代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武则天发明的“殿试”,以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载,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考,录取了38名考生,宋太祖在召对这些考...……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永昌元年65岁时,还只是一介县丞。然而永昌元年,正是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前一年,朝廷急需大量人才。当年常科只取进士八人,朝廷令开贤良方正、明堂大礼二科,广致人才,应考者千余人。科举放榜时的情景(公有领域) ...……更多
李治:永徽之治的英明君主与卓越的政治家
...良的老实人形象,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强硬彪悍的老婆——武则天,正是武则天的霸道专权,才把李治映衬得卑微胆怯。但实际上李治在历史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执行李世民的各项政治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唐...……更多
为何说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
...看,关陇贵族势力被消灭,无数人都归功于唐朝,归功于武则天,这当然没错,武则天杀长孙无忌代表这个集团的灭亡。可是要说根源在哪,还是绕不开隋朝!隋朝首创开科取士的科举制,被称作中国管制选拔史上的划时代事件...……更多
重读隋炀帝杨广:历史书上说他是一昏君,客观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宏大的外向力量,于是建立起空前绝后的大唐帝国。中间武则天的大周再次迁都洛阳。因为她明白自己得不到关陇贵族的支持;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大唐的首都又迁回了长安。所以你看,隋唐史,就是一段皇权不断希望倚仗其...……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唐高宗李治政绩卓著,却放任后宫干政
...多人之所以把李治当作没有能力的昏君,是因为他让后宫武则天干政并夺取了唐朝神器。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称帝,开始了他三十...……更多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女皇帝武则天有哪些贡献?
...和“开元盛世”你是否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隋朝末期农民大起义中,驻守太原的隋朝官员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死以后,李渊称帝,,建立起了唐朝...……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是隋唐之后的事情了。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唐朝武则天时代之后的事情。而在这之前,大家玩的都是推荐制度。只要你在朝中有人,你就能得到举荐,然后去做官。而如果你在上头没人,就算你有再大的才华,一样也没...……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唐朝的活力与影响力
...由于李治得了一种头疼的病,使得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开始登场。在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逐渐的掌握乐大权,最终自立为帝。虽然武则天改国号为周,但是天下还是李家人的天下,“贞观之治也得到了延续”。在武则...……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提起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也让寒门子弟能够在朝堂上获取一席之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以渐进改良的方式,终结了一大政治、文化情结。中国的科举制从公元605年进士科的设置,到1905年的终结,整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它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积极的作用。当然,对士子...……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在隋炀帝的推动下,科举制度产生,虽然受当时时代的影响,其内容还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杨广在官员选拔这一制度上的变动,为许多寒门学子打开了步入仕途的大门。在唐朝时...……更多
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维护国家秩序的重要手段
...察机构御史台的职能也被确定下来。之后随着时间变化,武则天又将其分成两部分,为左肃政台和右肃政台,因为两者之间的功能相似,权力交叉之下矛盾极大,所以之后李隆基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将其重新整合成为唐朝监察制...……更多
宋代铨试制度:选拔官员的重要改革
...式,到魏晋时期主导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开展的科举制,一直到宋朝再将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之所以如此反复的进行改革,就是为了可以获取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在宋朝时期,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对铨试制度进行了...……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作为。创科举制,盛世王朝 每个朝代不仅是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宋太宗一朝,...……更多
上官婉儿:从罪奴到唐朝女官的崛起与陨落
...草诏书等,上官婉儿也是遗传了爷爷,文采极好,后来在武则天时期被人们称为是“才女”。但是后来武则天因为将女儿的死嫁祸给王皇后,于是李治不顾大臣们的意见废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那个时候李治的身体已经开始衰...……更多
...田制下自耕农并不稳定,他们很容易分化。到了唐高宗、武则天主政时期,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较为严重,与之相应的是新兴地主阶层的出现。寒门士子在文化领域的崛起,受益于唐代的官学体系。除京城设置官学外,州县也设...……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电 (王筱卉)为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所著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山河岁月
2024-06-27 09:42:00
在北宋初年的名将中,有一位虽然名气较小,但值得一提。此人在十八岁时,为报父仇,手刃杀父仇人,后投身行伍,征战沙场四十余年
2024-06-27 09:51:00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经常出现两个卫武装部队,除开给狄仁杰贴身护卫的“千牛卫”(李元芳一派),另一个便是经常大军野战支援的“右威卫”(王孝杰一派)
2024-06-27 09:54:00
聊聊赵云一生中最危险的三场败仗
一说起赵云,众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强悍,因为赵云乃是公认的三国不败神将,他一生大小数百战,从未落败,从未负伤,令人震撼!殊不知
2024-06-27 09:57:00
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刘表被后人和史书低估
都说“乱世出英雄”,往往在战乱年代,大量的人才便会纷纷涌现。在中国众多历史朝代当中,三国时期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2024-06-27 09:59:00
洪秀全怎么挑选妃子的?有什么特殊要求
在清朝的末年,有一场声势非常浩大的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就是洪秀全。洪秀全刚开始领导太平天国军队攻下了清廷的半壁江山
2024-06-27 09:59:00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没,除了实力差距,还有什么因素
在李鸿章筹办北洋海防,打算购买大型铁甲舰时,他就考虑到军舰每年要入坞清理、油漆船底以防锈蚀,而且日常使用还可能损坏,需要进行修理
2024-06-27 10:00:00
吴 佩孚五十大寿,冯玉祥为何送来一缸清水
北洋军阀一般被分为皖系、直系和奉系。不过实际上皖系和直系之间的区分标准主要是和段祺瑞的关系。和段祺瑞关系好的属于皖系,而关系一般的都算直系
2024-06-27 10:01:00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胜了,并且俘虏了孙权,将会如何处置
夷陵之战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失败被杀的一年之后,由刘备在刚刚称帝两个月之后,发动的一场针对东吴的报复军事行动,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
2024-06-27 10:07:00
为何说名将聂士成是大清陆军最后的颜面
一提到晚清政府我们就会想到中国那一段不堪回首的近代屈辱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屡战屡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中国彻底被西方列强所瓜分
2024-06-27 10:08:00
如果诸葛亮不死,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确实如果单纯从国力来比的话,蜀汉和曹魏之间差距太大,根本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能弥补的。从这点来说,即使诸葛亮再多活几十年,那么也很难北伐成功
2024-06-27 10:09:00
人家开疆拓土,明明相当于汉朝的汉武帝;给老爹收拾烂摊子,又相当于清朝的清世宗,却被黑得体无完肤。明宪宗朱见深什么宠幸妖妃万阿姨
2024-06-27 10:11:00
宝藏陕西丨“秦汉文明”在这里集中展示
本文转自:人民网-陕西频道 策划:邓 楠设计:孙 挺文字:邓 楠 李志强
2024-06-27 10:17:00
年羹尧能够调动20多万野战大军,为何不敢取代雍正皇帝
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小编和大家聊了康熙末期九王夺嫡的故事。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继承了皇位。其实雍正皇帝继位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24-06-26 21:53:00
和珅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大贪官兼权臣,他在权力巅峰时期身兼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多个要职,几乎等同于权摄大清代政,连还没有亲政的嘉庆都被架空
2024-06-26 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