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样,在明朝时期,同样有一位善谋而能断者,他的名字叫杨荣。在他的一生当中,不仅为当朝皇帝朱棣提供了很多妙计,而且还被对方授予了太师的职位。因为杨荣的性格比较谨慎,所以他也曾经以小节而利全局,至今仍然被人...……更多
明朝内阁首辅,第一天考中状元,第二天竟然睡过头
明朝正统十三年,正逢戊辰年科举,在殿试发榜的第二天一早,十来个锦衣卫手持兵器,粗莽地闯入贡院外的一个客栈里,他们要来找一个人,此人名叫彭时,是昨天刚刚中榜的新科状元。按理说,彭时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状...……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科举制度自创立至清末的近一千五百年中,共产生了一千一百多位状元。那么从最初的隋唐时期开始,到清朝灭亡这三百年间中国...……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龄、和欧阳修等人都是从翰林院里面出人头地。 此外,明朝内阁制度,他们之中的人都必须从翰林院之中进行挑选。所以就出现了“非翰林不如内阁”的现象。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内阁首辅。内阁首辅位同...……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科举制就成为了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不仅如此,在明朝时期,还实施了殿试,这样一来考状元就更加不易了。 科举作弊是非常难的,到了殿试的环节更是不可能。张廷玉是清朝中期的重臣,他就是通过科举制选拔的官员...……更多
聊聊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杨荣
...了这个问题。这个胆子大、敢于直接向朱棣发问的人正是杨荣,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不得不说,杨荣的问题的确让志得意满的朱棣突然警醒,他马上回答道:“先拜谒太祖陵墓!”此时的朱棣刚刚取得天下,把这...……更多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在历史上能够高中,是每一个寒门子弟追逐的目标。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已经实施了上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同样应用科举制。寒门子弟能够高中状元,无疑是光宗耀祖,同时也有了一个好的前程。不过高中状元是走入仕途的...……更多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并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后因其子杨稷杀人案...……更多
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
...岁。不过当时既有太皇太后张氏,又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明朝也算是一片繁荣景象。不过随着明英宗成长,宦官王振渐渐将手伸向朝堂。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可以称得上是“最...……更多
明朝状元考卷曝光,字体堪比“印刷模板”
...大部分的状元考卷,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此前,明朝一状元的考卷曝光,让无数网友为之惊讶,不光是惊讶于状元的文采,更惊讶于状元的书法,字体堪比“印刷模板”,网友表示:远胜许多的书法家。这份状元考卷,...……更多
古代状元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候考状元那么难,到底这些人是怎么水平呢?我们从一张明朝状元的考卷中就能看出来。小编这就带着大家一同来看下这张明朝状元的试卷吧。在古代考状元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一般人就是经历了多年的苦读也不一定能考上...……更多
...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正统六年(1441)由宰相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个人简介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谥文忠,明朝北直隶宁晋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东王里村)人。曹鼐是北宋政治家曹...……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多不容易。那么到底有多难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以明朝为例。乡试乡试又称秋试,因为一般在八月份举行。明朝的乡试定为每三年一次,一般不会变动,所以乡试快开始之前,考生都自主开始准备。明朝乡试由南、北直隶...……更多
明朝最冤状元陈安,高中状元二十几天后就被处死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在宋朝被发扬光大,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终明朝276年,一共诞生过90位状元,很多状元都在历史上留下独特的故事。例如,洪武十七年新科状元名叫丁显,本来自考中二甲,但在宣布殿试结果...……更多
古代的皇帝也是颜控?他因为长得太英俊,成为明朝首位状元
...苦不能怨政府啊!当然了,有倒霉蛋,必然也有幸运儿,明朝首位状元郎吴伯宗就因为长得帅而受到朱元璋的青睐,最终完美逆袭成为状元的!据记载,在洪武四年(1371年)的这场大明首次会试中,原本考官们拟定的第一名是...……更多
金幼孜坠马,为何只有杨荣一人去救他,其他两人连头都不回?
...中的大员,坠马的那位名叫金幼孜,扶他起来的那位名叫杨荣,不回头的两位大臣,分别叫胡广、金纯。众所周知,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六部的工作直接由皇帝本人领导。但这样下去,皇帝会非常忙碌。朱棣登基后,为了减...……更多
2022-12-16 19:11连头,杨荣,一人,只有
杨荣从政二三事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杨荣铜像明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杨荣(1371-1440),是闽北建宁府建安县(今建瓯)人,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明朝建文二年(1400)考取进士,朝廷初授编修官职。公元1403年,明成祖因其即位有功,为...……更多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被蒙古武装消灭
...道旁有悬崖峭壁,足有数十丈高,他来了灵感,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撰文纪行,悬崖上刻石留念,好让后人在千百年后还知道,他朱棣曾经御驾亲征到过此地。这时候的明成祖当然是十分骄傲,但是人家有骄傲的资本。你想,...……更多
六尺巷是怎么来的?作者张英家父子四人都是清朝重臣
...害了。张英家父子四人,都是清朝重臣。 张英他爹,是明朝的通判,他出生的时候,还是崇祯在位期间。不过在他6岁的时候,大明王朝就灭了。老张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发家致富,尤其是张英他大伯张秉文,是大明朝山东左布...……更多
...重视科举制度所以在这个朝代并没有得到发展。我们就以明朝的科举制度来说。在明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分为三个级别的考试,分别为乡试,会试以及殿试,高中榜的榜首的的名字也有区别。如果你在乡试中考到榜首叫做解元。如...……更多
明朝有个牛人号称“六首状元”,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而其中,最显赫的莫过于高中状元,纵观历史,不说中过状元的人都有大出息,但在当时,绝对是显赫一时的人物;科举制度一共实行了约一千三百年左右,总共诞生了约592名状元郎;但你以为状元郎就是最高荣誉了吗?显然...……更多
简介明朝大臣蹇义
...得信用,处在政治边缘地带。永乐重臣朱棣的军队入京,杨荣、蹇义等人主动归附,升为吏部左侍郎。几个月之后,升为吏部尚书。当时正致力于纠正建文时期的政治,凡那时所更改的都全部废除。蹇义从容说道:“增补贵在适...……更多
从铮铮铁骨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堕落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一个特别的朝代,就是明朝,明朝的文官主导着朝堂内外从政治到军事各个领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曾多次为大明朝力挽狂澜。而且大明朝的文官经常直言进谏,怼得皇帝无话可说,还以怼...……更多
字如其人:史大成的书法成就与状元之路
...愿意去参加清朝的科举的。他出生于1621年,那会儿正是明朝末期。史大成家里靠种田度日,他的父亲文化水平一般般,但史大成读书却很刻苦,所以,明朝崇祯年间,十六岁的史大成就考中了秀才,没过多久又考中了举人。但...……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武状元2人。可想而知,想要连中三元究竟有多困难。明朝连中三元的总共就两个人,一个叫黄观,一个叫商辂[lù]。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黄冠,他曾因为在朝堂上说了一句话,结果状元名...……更多
在清朝300年江山中,整个四川大省,为何只出了一个状元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屠蜀。这个是关键因素,在明朝末年的战争中,四川是受损最大的,现在的史料来看,“屠蜀”是存在的,现在的争议无非是谁屠杀的,无非就是张献忠或者是清军。但是无论如何,蜀地经历了明朝...……更多
洪武年间的陈安,为何做了二十几天状元就被处以车裂?
陈安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因涉及到明初的“南北榜案”,被朱元璋革去功名,并处以极刑,车裂而死。陈安可以算得上史上最悲惨的状元,仅当了状元二十余天,就落此下场。其死因,主要是碰触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底线,...……更多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触到皇帝,那么升迁就很容易了。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明朝以内阁制度代替了宰相,而在明朝想成为内阁大臣,必须是翰林院出身,明朝后来就有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的说法。明朝的大贪官严嵩就是二甲进士被...……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科举殿试是明朝与朝鲜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策问。两国殿试策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各自建国时就在继承前朝的基础开设、发展并完善。明朝与朝鲜王朝都是君主专制,儒家思想文化是其意识形态的...……更多
他是明朝状元,只当了不到20天,一身傲骨的他就被冤枉致死
高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而在古代叫科举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通过层层考试,最后第一名则是为状元。在古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