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千年之谜:中国这一存在1600多年的朝代,为何全球都不承认?
...你能想象吗?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里,可能存在一个神秘的朝代——虞朝。这个名字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既陌生又神秘。它到底是真实存在过,还是只是古书中的传说?关于虞朝的存在,学术界争论了好几百年,但至今仍然没有确凿...……更多
夏朝之谜:五千年历史的起点,还是商朝的虚构?
...有另一个理由证明夏朝不存在。商代作为夏代之后的一个朝代,迄今为止出土的甲骨文有十万多处,但在这些甲骨文中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甲骨文的记载。根据有关夏朝的资料来看,人们似乎根本不知道夏朝的存在。一般情况下...……更多
外国人说中国文明只有两千年
...至今为止根本就没有发现过夏朝的文物,也没有发现这个朝代的墓葬。这些原因都让外国人们认为世界的各个国家都是在同一个时代开始拥有文明的,而不愿意承认中国是最早、最先的,而且他们甚至还说夏朝只不过是我们祖先...……更多
...厅,扑面而来的大型壁画占据了视线。这里主要介绍北齐朝代和地理位置,当时胡风盛行,晋阳城作为北齐的别都,在军事、文化、经济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从娄叡墓中出土的大型壁画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各种日常场景,《...……更多
夏朝究竟是不是一个伪造的朝代
...。对于夏朝,很多人知道史书中有记载夏朝的事迹,这个朝代一共有14位君主,一共存在了四百年的时间。这四百年的时光中,还出现了一个神话传说,就是射日英雄后羿夺取了政权。不管怎样,人们对夏朝是不是存在,一直存...……更多
杭州日报讯 三秋桂子,江南风景正好。10月1日,痴迷中国历史文化的大二学生林秋雨,从家乡海南抵达了涌动着亚运热潮的杭州。“我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玉璧特别感兴趣,也想了解良渚文化。”这次中秋、国庆“双...……更多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夏朝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23个朝代。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上徜徉了五千个年头了。可是你知道吗?事实上世界考古学家对中国夏朝存在与否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他们认为夏朝不过是一段虚构...……更多
三四千年前积石山区域就曾发生过特大地震和洪水 附近我国唯一大型史前灾难遗址博物馆在地震中文物受损
...—约公元前1600年,正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更多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走进开封 领略千年古城的辉煌与变迁
...会的顶峰,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及以后各朝代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更是成为撬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历史学巨著《...……更多
让更多的人来讲良渚的故事 国庆节记者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长假首日,良渚古城正拥抱着国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默默述说着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和活态传承。跟着课本来古城“认清文明的来路才能知道它的去路...……更多
运河千年“豫”新生丨大运河造就“东京梦华”,开封要为“一座桥”建博物馆
...遗址,既见证了历代汴河的变迁、水运的兴衰,又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城市的叠加。“运河千年‘豫’新生”,汴河水运兴东京,6月17日,大河网记者走进位于开封闹市区的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近距离感知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更多
浙江日报评论员:打响“良渚论坛”品牌 促进文明和合共生
...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首届“良渚论坛”正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将更好推进不同文化互学互鉴,促进世界文明...……更多
行走的课堂!学生走进洛阳龙门石窟,感受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
...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 在龙门石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更多
在考古学里,为何古城都深埋地下
...,出土的文物也多属于同一时期。但开封城摞城却是不同朝代的城市叠在一起形成的奇观,众所周知,开封是六朝古都,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遗址似乎并不多见,并不如人们所想的,所有的古城池遗迹都被风化消失,而是...……更多
消失了600多年,天目盏“去”了哪里?这里有答案~
...。遗憾的是,“天目”的名望在我国只响彻了宋、元两个朝代,元代之后,“天目”在我国便逐渐淡出“江湖”,隐没在历史尘烟之中,人们再次发现它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1982年5月】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杭州市文...……更多
华夏五千年,每个朝代贡献都很大,各有所长
论疆域贡献,清朝第一。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贡献都很大,只是各有所长。一、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形成,传统文化的滥觞。严格意义上讲,夏、商、周并不是“王朝”,充其量只是众多诸侯的“盟主”或者“共主”而...……更多
...多年的吴越国历经三世五王,始终奉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的政策,在五代十国动荡不堪的乱世中,开辟了一片净土、护佑了一方百姓。“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是当时佛教的复兴中心,其‘东南佛国’之名远播华夏。吴...……更多
续写八千年西辽河文明 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召开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阜新6月8日电 (孟令卓)6月6日至8日,以“续写八千年西辽河文明新篇章”为主题的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查海遗址群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深入交...……更多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5000多年前,长三角就有一个“朋友圈”
苏州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潮新闻记者 杨朝波 摄当我们沿着长江下游探访一连串考古遗址,从安徽凌家滩,到苏州张家港东山村、苏州草鞋山再到上海广富林、余杭良渚,一幅5000年前的江南历史画卷,逐渐清晰呈现。这和当...……更多
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与俄罗斯》杂志社社长奥列格·别列日内赫全程直播“古蜀3000年”,并与远在俄罗斯的网友实时互动;在成都都江堰景区,《发展中的摩尔多瓦》编辑阿纳托利·卡丘克感慨:“中国人善于思...……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不该灭亡的王朝是谁,它却因太强大而灭亡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出现大大小小的83个王朝,这些朝代中长久的也没能超过三百年,而不长久的不过是一世皇帝二世皇帝就灭亡了。比如说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曾经的秦朝强大无比,李白有句诗说,秦王扫...……更多
中国已有五千年历史,为何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时间错觉
...为我们的历史不是按公元年代来划分的,很大程度上是按朝代来划分的。秦始皇是秦朝的人,刘邦是汉朝的人,所以他们就像是两个朝代,看似相隔甚远。但事实上,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左右(有的说是公元前247年,本...……更多
...地面至地下12.5米,依次叠压着清、明、元、宋、唐数个朝代的文化层。”讲解员宋世超向游客讲述州桥遗址发掘进程和成果。堤岸石壁上北宋雕镌的海马、鹤禽、祥云纹饰,构成一幅长长的精美画卷,令游客连连赞叹。州桥遗...……更多
从王城到城市新中心
...来才逐渐向钱塘江口靠近,到西湖边扎住了。”1977年,中国考古界的泰斗苏秉琦在良渚说了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治水营城’,是杭州建城的特点”。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更多
海门口遗址发现五千年前易卦,彻底粉碎华夏文明西来说!
...为代表的采集狩猎人群(约占10%)混合而成,暂未发现与中国南方古代稻作农业人群相似的基因流。也就是说,海门口和三星堆的主要人群,都是来自黄河流域。在五千年前,正是黄河流域文明鼎盛时期,创造了仰韶文化的古夷...……更多
...种类包括钺、锛、璜、镯、环、璧等。再现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治玉文化中心凌家滩的繁华盛景,精美的玉器、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展示着久远的古国形态和文明的曙光。提到“凌家滩”,也许市民朋友并不熟悉,该遗...……更多
...明。良渚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我们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提供了实证。过去西方一直流行的“文明三要素”是冶金术、文字、城市。按照这个三要素的判断标准,只有3300多年前的殷墟是符合的。这就像戴在我们头上的...……更多
...辉煌,他少年豪侠骁勇善战,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朝代,见证了中国历史走向盛唐。其墓葬壁画代表了北齐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也为后来绚丽壮美的唐代墓葬壁画开辟了先河。在这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里,除...……更多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经历过各种不同的朝代更替,一般划分为早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阶段等多个时期,共计31个王朝。中国埃及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孟图神庙,始建于约公元前1391年至1355年,此...……更多
铄古铸今,2024年浙江万年文化穿越之旅
...读者欢迎的艺术与考古类融媒体作品, 王老师在浙大、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讲坛有十五年以上的一线教学经验,更是跟他女儿在十岁的时候,既已开始合作阅读考古享受考古系列融媒体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已产生广泛影响,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晋绥八分区军民抗战纪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抗战“殉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1937年开始,八路军120师先后创立晋西北
2025-07-22 07:04:00
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在京城琉璃厂古雅的街巷间,一得阁的墨香悠悠飘散了百余年。如今,这家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老字号
2025-07-21 12:10:00
范明公《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出版 解读《诗经》智慧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潜心编著的《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由广东新兴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新作以古老的《毛诗》(即《诗经》)为基础
2025-07-21 14:11:00
范明公新作《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出版 解码千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的新著《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由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聚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力作,通过创新性的现代解读
2025-07-21 14:11:00
路洪明:我书即我思——李思峰的艺术人生与创作境界探析
当代书坛,因中国高校书法教育与国家、省、市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赛事推动,当代从事书法事业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可谓规模空前
2025-07-21 14:36:00
首都图书馆举办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
7月19日,由首都图书馆、中国书店主办的“重读经典的意义——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举办
2025-07-21 15:54:00
海报|西夏陵×海龙屯 在世界遗产中寻迹中华文明
2015年7月,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在德国波恩荣列《世界遗产名录》的盛景犹在眼前;十年后,宁夏西夏陵于法国巴黎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再续华章——中国世界遗产名录至此镌刻下第60个名字
2025-07-21 16:04:00
AI|当西夏陵遇见海龙屯
贺兰山的黄土陵台——西夏陵,古播州的军事城堡——海龙屯, 相隔千百年的时光,始终跳动着中华文明多元融合脉搏,如今,它们以世界遗产之名
2025-07-21 16:04:00
合肥大蜀山密林里“藏”着日本侵华罪证
大皖新闻讯 大蜀山位于合肥西郊,夏日这里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放眼望去都是绿色。殊不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山上乱砍滥伐
2025-07-21 20:50:00
血色丰碑丨十二岁的永恒呐喊
十二岁本该是在阳光下追逐嬉戏的年纪可在东北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有个女孩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国大义她就是被称为战地“小百灵”的金锦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守口如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谱
2025-07-21 10:47:00
青年作家景步航南京签售新作 携《汴京客》《临安客》对话两宋文脉
7月19日下午,南京锦创书城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青年作家景步航携最新散文集《汴京客》《临安客》在此举办新书分享与签售会
2025-07-20 18:0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刻形塑着彼此的面貌
2025-07-20 09:56:00
金石永寿 艺魂长存杭州日报讯 7月12日,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吕国璋先生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与西泠印社相守半个多世纪的艺坛名家
2025-07-20 06:43:00
情系古刹笔墨香杭州日报讯 7月13日,“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展”在海宁市史山禅寺启幕,《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集》亦同步首发
2025-07-20 06:44:00
齐白石黄永玉等艺术家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2025-07-19 2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