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1 16: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夏朝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23个朝代。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上徜徉了五千个年头了。

可是你知道吗?事实上世界考古学家对中国夏朝存在与否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他们认为夏朝不过是一段虚构神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存在过,甚至连消失文明都谈不上。因为它只存在史书中,却不曾有发掘出土任何一样文物加以佐证。

所以时至今日,在中国考古界依然都无法确定夏朝具体活动范围在哪里,也不知道它都城建在何处,更拿不出反驳世界考古学界最有利的证据。这是何其让人感到不服气的事啊。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可细细想来,在中国的土地上连几十万年的元谋人、北京人的化石尚且都能被发现,却为何偏偏找不到四千年前的夏朝的丝毫遗迹呢?答案也许是注定无解的。

夏朝的兴衰史

首先我们要知道,既然夏朝从未被考古发掘过,那么我们已知的夏朝兴衰历史又是从哪里获知的呢?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事实上对它最让人信服的记载都是来自《史记》中,我们知道《史记》是来自西汉时期正传,它的严谨性和可考性都是相当令人信服的,他并不会混淆一些民间传说和野史内容进去。所以有了它我们可以放心相信夏朝的存在。

那么《史记》中对于夏朝的描述又是怎样的呢?按照它的解释,夏朝约莫出现在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一共延续约471年,传位了14代,最后是被商朝所推翻了。

之所以我们一直把夏朝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在它之前的炎黄时代或者唐舜尧时代都不过是原始部落聚集,而从夏开始,它的开创者是禹传位给子启,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才有了中国延续四千年的世袭王位先河。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我们常常把中国自古流域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自称为“华夏子孙”,这里面的“夏”就是指的夏朝。如果夏朝真的是虚构的,那么这种称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可另外一个问题是,夏朝既然存在四百多年的时间,再加上史书中记载的夏朝已经有了高度文明,已经有青铜器等礼器的存在。那为何迟迟就是发掘不到呢?问题还要推到考古断定上说起。

无法佐证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考古认定一般是根据墓葬中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或是字符来确定具体时间,如果遇上墓葬中没有文字的则会根据出土器物的器型和用材大致确定它的年代。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虽然中国对于夏朝的考古一直没有停滞,挖出古墓、遗址也有千千万个,可至今没有一个墓葬带有文字记载自己来自夏朝。所以有人怀疑那时候根本还没有出现文字,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来自商朝,而在商之前甲骨文究竟是在何时被发明出来的则不得而知了。

所以极有可能夏朝时候还未出现统一的文字,或者说关于“夏朝”的称呼都还未统一,即便有了统一的文字或国号也未必养成在墓葬中出现的习俗,所以想在墓葬中找到文字判断夏朝的情况几乎是微乎其微。

那如果是通过文物来判断年份呢?一般来说用文物媒介都是有一定参考物来可以进行断定。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简单点说,一个青花瓷的花瓶我们如何判断它的年份呢?一是看它烧制的花纹、用材,就像乾隆年间一般喜欢繁文缛节的红色花纹,而雍正年间喜欢素色底纹,这是属于每个年代独特的审美,不论美丑它都是可以作为那个年代判断。

另外是根据每个年代有些做工的习惯,比如有的年代喜欢描绘的图案的不同、勾勒花纹粗细,瓶口的大小都是可以用来判断。再加上每个年代工艺水平的不同,相同的年代出品器物都能找到其一定的规律。

但问题就在于夏朝之前从来没有器型出土,所以没办法得到参照物。而且缺乏文字佐证,即便我们出土到了疑似商周早期的青铜器也无法断定它就是夏朝的。连第一件夏朝文物都断定,那么之后就更不可能会有第二件、第三件了。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此外,我们虽然知道夏朝也会生产青铜器,但它的工艺水平究竟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历史的记录。从它之后的商朝来判断,夏朝的工艺水平只会比它更落后或是更简单,当时所制的青铜器也许因为工艺原因根本无法保存,而且具体是个什么制式也无人可知。

所以夏朝的历史也因此一直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所有人都想一窥究竟却始终苦苦找不到答案。比起其他年代,它更像是被我们弄丢的某个钥匙或者钱包,你明明知道它是存在的,却想不起来它是何时丢的,更想不起它被扔在哪里。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消失不见的文明

除此以外,现代的学者对于夏朝历史也给出一定的分析。首先古代交通极为闭塞,与外界通信十分不便利。夏朝的创立可能是在长江或者黄河流域的某个地区,而且极有可能是个部落聚居或是联盟而成的,所以不得外人而知。

另外早期人类生活都是以耕种、畜牧为生,当高度文明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祭祀、礼仪等活动。像是耕种或者畜牧的遗迹被人们周而复始使用,很少能看出原来痕迹。

至于祭祀之类活动,没有了历史参照和记载,即使有发掘的也会被界定为商周早期。而且在发现的商朝文字中也没有记载着关于夏朝的只言片语。所以,夏朝文明一旦无法判定,将会越来越是个迷。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可是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处在原始社会的元谋人或者北京人都能被界定呢?他们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没有语言,更不用谈什么人类文明了。而反而在它之后文明那么多倍的夏朝就找不到呢?

首先要知道我们找到生活在国内这些原始人只是庞大基数中的个体,关于原始人数据采集我国的研究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能幸运发掘到了北京人、元谋人都是找到头盖骨之类的化石后,根据这些化石用专业仪器测定出他们距今的年份的。而且找到化石这些地方一般都在偏僻的山洞内,这些地方不会有雨水的冲刷,而且本来就人烟罕至,即便是到了现代都不会有人踏足,所以他们生活的遗迹能保存下来。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而至于夏朝,由于之后又有了商朝和其他朝代的不停的更迭交替,世世代代的族群都会在原来夏朝范围上繁衍生息。

前朝的农田和牧场被继续拿来使用,再加上几千年以来火灾、雨水或者地震的侵袭渐渐也就看不出它本来的原貌了。时代在进步,生活在继续,进而它原来的文明痕迹慢慢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了。除了一开始就得到人为的保护,否则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华夏子孙中的“夏朝”,为何却一直找不到

小结:

综上所述,尽管作为我国的第一朝代,夏朝的文明却饱受质疑,还无法找出它的所在。这在考古学界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

但是从现存种种描述来看,夏朝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点无需质疑。每段历史开始总需要一个开拓者,每个阶段产生总有文明的发生。

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夏朝不可能毫无踪影,也许有一天通过科技的力量让我们有机会把夏朝文明重见天日。到那一天,我们能听到关于夏朝遗址出现的好消息,能用眼睛去感受这个四千年文化的魅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家学者齐聚“东方人类发祥地”元谋 共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记者 韩帅南)24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分论坛·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举行,全国各地文物、考古、文化等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探源相关理论研究
2023-10-24 18:09:00
...件。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楚雄这方热土留下了历史的足迹。1965年首次发现“元谋人”以来,对元谋人遗址先后开展了五次发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
2023-07-22 07:44:00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黄帝纪元历4722年元旦,华夏道统传承人姬英明先生发起的“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这是自黄帝纪元4715年以来第七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文明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天下文明
2024-12-23 15:52:00
匈奴龙城在蒙古出土;也曾是炎黄子孙,这五个姓或许是匈奴后人
...不已!可实际上,匈奴其实不是那种蛮夷之族,他们可是华夏民族的后代呢!和中原的文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说起匈奴的起源,咱们得提一提一个古老又神秘的民族
2024-12-19 10:00:00
浙江出土上古王国,比夏朝早上千年,外国专家:低估了华夏文明
...浙江出土上古王国,比夏朝早上千年,外国专家:低估了华夏文明每当提起中华历史文明时=,我们都会说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节点,并对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但是在国外,许多外国的
2024-02-24 07:40:00
开学第一课,“郧县人”进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在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成为“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单元的重要补充内容。教材相关页面 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在远古时期如何生产、生活?在此前人教版历
2024-08-29 17:36:00
不断发掘内涵丰富的长江文化(传承之光)
...可看到秦汉大一统,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开启华夏文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南方与北方的文化交流融合,战国以来,各地域的人群互相学习、融合进步,华夏民族迈向了新的征程。汉代张
2024-08-31 05:46:00
...高原进发。大约在2万年前,古羌人在青海分裂,出现了华夏人的祖先(O-M134出现),开始向黄河流域挺进,并逐渐取代这里的早期人类。因此,在山顶洞人、田园洞人生活的年代,O系总
2024-04-29 21:32:00
...一以贯之地释放其经济动能与精神牵引力,向日新月异的华夏大地输送源源不断的文化养料和创新动力。(作者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
2025-03-07 19: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