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3 15:52:00 来源:北青网

黄帝纪元历4722年元旦,华夏道统传承人姬英明先生发起的“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这是自黄帝纪元4715年以来第七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文明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天下文明历史观”。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巫新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宝鸡考古所辛怡华所长、厚朴中医创办人徐文兵先生和华夏道统传承人、《姬氏道德经》非遗传承人姬英明先生。来自全国各地同道二百六十多人舟车劳顿,自发参与这一场中华文明传承的元启与庚续。本次活动由华夏坤德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主办,圣龙山黄酒赞助支持。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主讲嘉宾

本次活动中,几位嘉宾围绕主题,结合各自的工作成果,认为从中华文明的向往与历史来观,中华文明被严重低估与贬低了!嘉宾们讨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天下文明历史观,提出以人民立场,以道德文明为内容,关注人民福祉,以德和天下、天下大同的视野,跳出国家局限、地区局限、时代局限,乃至小小的地球泥丸,不要低估中华文明的长期影响力,更不要自污、自贱、自辱,要有树立文明自信、道和天下、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意识。与会人员共同度过了一个有思想文化意义的“冬至中华年”。本次分享会由中国网、中华网、华夏道统视频号等平台进行视频直播。

姬英明先生同时作为发起人、主持人和分享嘉宾与韩建业教授、巫新华教授、辛怡华研究员、徐文兵堂主共同为与会嘉宾奉献了一场中华文明盛宴。

韩建业教授首先结合考古发现,分享中华文明八千多年古老而连续不断的特点,虽然有“八千年文明起源,五千年文明形成”的论述,但是文明自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存在。中华文明的总体特点表现为“一元多支一体一统”的特征。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分享观点

他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呈现出“一元多支一体一统”的模式,是因为中华文明宇宙观是“一元”的,即共有一个天、一个地、一个宇宙,并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考古发现8000多年前的龙图案文物,在河南有,在辽西也有,从南到北这样广大区域都有中华文明一元的痕迹。

中华文明的特点从信仰上概括起来就是敬天法祖。他认为天下文明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在我们古老的典籍中有充分的体现,这是一种没有内外,没有敌我,没有边界的天下观,天下大同,和合与共,共生共和。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这种特质和意义,在今天看来,是远远被低估了的。

“多支一体”,指我们中华文明虽然共有一元的根,但是又具有多枝、多相、多彩的特征,生活在各地的民众在方言、服饰、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这让中华文明充满了活力和韧性,保证了各个地方、不同风俗的人群和谐相处。考古发现的建筑、入土埋葬等模式,都表示了这种一元多支的宇宙观文化。

“一体”主要指文化上的一体,经过文化上的交往和交融,中华文明形成了文化上的共同体,我们的文明体、文化从来都是一体的,即便在南北朝、五代十国,汉匈战争时期,虽然并存很多政权,但在文化上始终是一体的。

“一统”是政治上的一统,自黄帝纪元4722年前轩辕黄帝第一次一合炎赤,统一天下,至夏朝、商朝、西周也都是大一统模式。东周后期变乱,诸侯争霸,秦结束战乱并再次统一。这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特点,分裂时向往统一,统一时维护和巩固统一,每一个王朝结束时,会混乱几十年、百十年,最后又走向统一。这与西方和希腊的城邦战争模式是不同的。

巫新华教授介绍了他长期进行昆仑考古的工作,认为昆仑考古中发现的大量玉器都是和通天祭祀有关,从考古方面肯定了韩建业教授所讲的中华文明宇宙观的信仰就是“敬天法祖”。巫教授认为敬天法祖的“天”具有三重涵义,分别是自然的天、宗教的天、神性的天,另外还有一种仪礼的天。还认为“法祖”与“敬天”是相一致的,祖宗逝去升天,祭祖同样也是敬天。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巫新华教授分享观点

他认为昆仑文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文化概念。核心词义为“天”,内在核心功能是“通天”,是中国“敬天法祖”“天命”“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等中国核心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与归纳性概念。昆仑,包括沟通天地的人工建筑,以及通天神山,“天下之中”“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万物尽有”“天柱”“天梯”等概念,是中华古人对中华文明意识形态的建构。

宝鸡考古所辛怡华所长认为,西周肯定不是所谓的“奴隶制”。以西周为代表,中国古代圣贤治理天下,是没有国界这个概念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胸怀天下,追求大同世界,大一统的观念很早就根植于华夏子孙的血脉里。

宝鸡考古所辛怡华所长分享观点

周王朝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早期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第一次将华夏民族的原始记忆和意象上升到理性高度。强调阴阳变化,体现了东方哲学的辩证法;主张“天人合一”,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诠释了中国人的人生观。

在中华文明历史观里,所谓的文明,首先就是人的文明,偏重于精神、道德层面,与西方偏重物质方面有质的不同。“德”字在商代卜辞中,字形中没有“心”字,西周以后的金文中才加上了“心”。古人认为,只有修养这颗心,心生了道德,才能与动物相区别开来。

天下胸怀、大一统观念、大同世界的理想、和而不同的哲学思维,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或潜意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与兴衰变化,而一直能够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同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分不开的。

徐文兵先生介绍和姬英明先生结缘的过程,厚朴中医学堂的校训“道德理法术器”正好和《姬氏道德经》的“道、德、理、政、法、术”六卷名称只差一字。对姬英明先生的《姬氏道德经》从最初的怀疑到完全认同,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新注释版本那么简单。他向大家阐述了中医对中华文明几千年不间断传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秘密,认为中医对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保驾护航,让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唯一不间断传承的活文明。他还介绍了厚朴中医在上海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厚朴中医创办人徐文兵先生分享观点

姬英明先生总结以上专家的观点,他阐述了华夏道统的文明观,认为要定义真正的人类文明,首先要了解中华文明,从伏羲老祖的“王天下”“修积德慧”“以旺华发”,到轩辕黄帝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到周文王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和周武王的“以文化蛮”,到老子的“升华道德思想”等这些古圣先贤提出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明观,即具有天下意识、文明意识、人民观念,尤其是发展到西周,完全继承总结了轩辕黄帝的天下观,形成了完整的道德思想,这与西方近代文明形成的暴力、摧毁、囚禁、掠夺、欺压和霸占等等不文明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华夏道统传承人、《姬氏道德经》非遗传承人姬英明先生分享观点

姬英明先生认为中华文明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合道的、同德的,一个符合“诚、容、善、仁、和、行”共一体的一个文明观,对人类文明的整体具有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华。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要摒弃自辱、自贱、自污的不文明历史观。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共同升华人类文明,共同升华人类科技,共同升华人类德行上。真正的文明就是道德升华、文明认同、技术进步,只有把这三位一体升华了,我们才能走出各自为阵的局限,才能解决纷争。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与会嘉宾

回到人类文明的概念,姬英明先生认为我们要想真正升华人类文明,真正走出这个地球,我们要同心合力,要真正地向人类文明共同体这个这方向进发。在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前面,一定要升华道德思想,不能用逻辑思维简单地解释非黑即白。我们要升华我们共同的价值观,要总结、要批判我们历史上曾经的那些暴力行为,要避免大型暴力的再次发生。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我们要着眼于整个浩瀚的宇宙,而不能在小小的地球上称王称霸、相互争夺、相互伤害。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对我们的后代来说,对未来不远的历史来说,我们现在的哪些闹剧、笑话,都会让后代鞭笞和嘲笑。

我们人类要真正从思想上升华,要尊道贵德,从历史观上要上升到真正的文明观,要爱护苍生,不能相互侵害,不能相互倾轧。科技发展观要发展、升华,要树立符合于道,符合于人类全息生物成长的方式,而不是以伤害其他生物为代价的科技发展观,更不能是类似于科技战或者病毒战等等方式放大错误科技发展观的危害。

只有我们在以上这些方面有了集体认同,我们人类才能走出现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文明茧房,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宇宙,才能跳出这个小小的泥丸,不负于造物主给我们人类赋予的使命!

第七届冬至中华年在京成功举办

嘉宾合影

姬英明先生倡导的冬至中华年活动发端于黄帝纪元4716年元旦,至今已走过七届,七年前大家还感到新鲜,七年来已习以为常;七年前还是一个火星,今年很多机构组织活动,嘉宾们需要赶场,已势成燎原。让我们共同期待冬至中华年活动所代表的文化意义更多造福于华夏子孙,共同期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天下文明历史观所体现出来的文明自信造福于华夏子孙,乃至造福于全人类的合作、和平。

让我们为人类共同的文明升华,真正做出一些努力!

祝愿大家冬至安康!新年吉祥!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为啥叫中国?如果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
...国距离中原较远而心有遗憾,遂将其统一后的国家命名为"中华"。从此"中华"和"中国"二字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对中原文明的集中代称。汉代的时候,中国一词更加深入人心,常被用来对比蛮
2024-09-08 10:35:00
为何金庸笔下的各大门派争当“武林盟主”呢
事先声明:本文所说的中华文明,特指中华古代文明,即从上古时期尧舜继位开始计时,至1912年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帝王——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的这段时期所萌发的文明,时间跨度6000年之久
2023-02-12 16:09:00
“夷夏之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融合
...一样,心理别扭着。但实际上也有娶蛮夷女子为妻的。“中华民族”一词并非自古有之。只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话语的“nation”被译成汉文的“民族”,这一具有现代政治意涵的词汇才开
2024-05-07 06:16:00
华夏文明守护者:三千年历史的忠义之士
...国灭种的危机,幸亏有三个大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让中华文明最终又传承了下来。第一,齐桓公周幽王时,狄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与姬伯服、掠走褒姒,天下为之震惊。但还没等诸侯反应过
2024-03-04 01:53:00
秦始皇为什么要取“中华”这么霸气的名字
...刻转型称为“周秦之变”,认为秦始皇的创建秦朝,正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不同走向的岔道口。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以雄霸天下之势,迅速统一六国创建秦朝,唐朝诗人李白将之称为“秦
2023-02-20 21:36:00
华夏两千多年前曾遭外族入侵,这三位英雄力挽狂澜挽救中华文明
在距今约2600年前,率先出现在华夏人民视野之内的一场关于农业生产之争,随之而来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游牧民族的出现形成了一种人类新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它的经济是一种专业化流动的经济
2022-12-17 12:03:00
秦始皇为中国取的哪个名字沿用至今
...其自创皇帝称呼,其实不仅如此,传闻我们今天常说的“中华”同样出自秦始皇之口。而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停止传承的文明古国也有着很多的称呼,诸如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等。在国外同样也在不
2023-01-14 12:51:00
这两个罪人,一个让国家发展倒退,另一个让中华民族蒙难
...,他们因为自己的过错,一个让国家发展倒退。另一个让中华民族蒙难当然,事物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因此将全部的“锅”让一个人来背,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
2022-12-18 17:27:00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扫码观看视频)(扫码观看图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
2023-09-22 09: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明朝史:明朝的贪官就一定贪吗?看这位明朝的大贪官就知道了
大明朝史:明朝的贪官就一定贪吗?看这位明朝的大贪官就知道了【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
2025-04-21 09:31:00
古时候这个将军,巧用地形打了很多胜仗,你记得他吗?
对外打仗的时候,一路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地形,在经过不同情况地形时,军队的将领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行军布阵,让自己的军队能够有最大的优势来观察和判断敌人的情况
2025-04-21 09:37:00
刚刚!福州拉响防空警报!
刚刚!防空警报响彻全市各个角落!福州市人民政府此前发布的通告,决定于2025年4月21日上午组织全市试鸣防空警报。4月21日是福州沦陷日这是一个所有福州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2025-04-21 10:20:00
一纸飞鸢乘风起,这是属于潍坊人的浪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春天一到,在潍坊放风筝的人又多起来,孩童和老人往往是主力军,青年人与中年人多半是看着跃跃欲试,倒不是不想上手一块放一把
2025-04-21 10:27:00
【地评线】听·见|为什么说中文是“穿越时空的礼物”
4月20日,第五个国际中文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当岁月的长河奔涌而过,为何一种语言能穿越千年依旧鲜活
2025-04-21 12:34:00
诗集《如诗如画》歌颂真、善、美
诗集《如诗如画》歌颂真、善、美诗集《如诗如画》,已由新华出版社于2019年7月出版发行。以照片配诗歌的方式问世。《如诗如画》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
2025-04-21 13:00:00
古时候中探花的人为何会比中状元还开心?原来有个隐藏的“规矩”
隋朝开创科举,唐宋时候科举不断兴盛,尤以宋明号称养士之朝。状元、探花、榜眼都是千年来书生们梦寐以求的殊荣,其中还有个连中三元的说法
2025-04-21 08:26:00
明朝年间有秘术,纸人犹如活人一般,快来看看吧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九全县和周边几个县突然起了蝗灾,那蝗虫铺天盖地一扫而过,将田地里等待收割的稻谷啃食得七零八落,农民痛心不已
2025-04-21 08:57:00
姜子牙:从渭水钓叟到开国圣贤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约前1156年—前1017年)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前半生潦倒,晚年却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辅佐周室灭商
2025-04-21 09:22:00
历史上雍正对皇后真的无情?我们被骗了,皇后去世,雍正心震悼
清朝皇宫中,女人的升迁无非就是凭借倾国之貌、显赫的家族背景以及子女的发达。然而,在雍正帝的后宫,有一个女人既没有后嗣、母族也衰落
2025-04-21 01:41:00
历史上脱离了初衷的发明,发明者因此悔恨不已
橙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军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了大约7600万升橙剂,这导致了越南成千上万的畸形儿,其影响直至今天都没有消除
2025-04-21 02:35:00
古代公主嫁到蒙古后,为何大多没有诞下子嗣?与一荒唐习俗有关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戎昱《咏史》中国古时历朝历代为了守护边疆,防止敌人来犯,都有各种各样的举措,其中派兵把守,施以重压
2025-04-21 03:0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陈四长去陕南采风,听到这样一则趣闻:陕西汉中市汉台区的一名年轻干部,被组织派到镇巴县的一个村子任驻村第一书记
2025-04-21 06:39:00
中国的第一豪宅:一根柱子24亿,历经3位主人,世界首富也买不起
自1912年,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至今已经有120年。清朝最后的几位皇帝都没有挽回清朝的颓败,腐败到根部的王朝是任何人都挽救不了的
2025-04-20 19:05:00
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却执政了将近十年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在一些古代王朝的中前期,偶尔会出现被后人称道的“治世”,比如西周有成康之治
2025-04-20 1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