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09: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许昌日报

寻禹·探源全媒体系列报道第26期 大禹精神篇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大禹治水壁画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山东禹城大禹治水群雕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四川北川禹穴禹王石像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扫码观看视频)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扫码观看图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

寻禹·探源全媒体系列报道第26期 大禹精神篇

大禹精神 彪炳史册

■本报记者 邓雷 杨红卫 刘俊民/文 吕超峰/图

大禹治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征服自然的壮举,他辟九山,疏九河,披九泽,通九道,地平天成,人免为鱼,万世蒙赖,是华夏民族英雄史诗的书写者。大禹治国划九州,铸九鼎,立九德,和三苗,以民为本,五音听政,彝伦攸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中华民族尚中贵和文化的谱写者。

“在大禹治水、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孝为忠的顾全大局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奉献精神,改堵为疏的科学创新精神,顺水之性的尊重规律精神,以民为先的率先垂范精神,栉风沐雨的艰苦奋斗精神,九州一家的天下为公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0日,著名大禹文化学者董克义对记者说。

民本精神——胸怀天下、勤政为民

《尚书·洪范》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公元前4000多年,舜帝让崇伯鲧治水,鲧采用“水来土挡”的办法,打算通过“障洪水”和“作城”的措施,即高筑堤坝、城墙将居住地、田地保护起来,最终以失败告终。随后,鲧被舜帝流放并杀死在羽山。

鲧死后,舜帝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承担治水的重任,并派伯益、后稷、契、皋陶等人协助他。禹临危受命,放下丧父之痛,胸怀天下,以天下苍生之安危和为民造福为己任,带领人民治理洪患。他最广泛地接触人民,最深切地了解民情,了解人民的苦难,最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形成了以“敬民、养民、教民、护民”为主要内容的民本思想。对此,《尚书·夏书》载:“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大禹以雄才大略治洪水定九州,治水成功,教讫于四海,九州攸同,天下太平治。他纳言听谏,遍施仁政,协和万邦,努力推动各部落的交流、渗透和融合,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统一的王权国家,完成了中华民族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飞跃。

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忧国忧民

大禹受命治水,循河溯江,劳身焦思,三十不娶,倾心于同人民生死存亡相关的事业上。

即使在娶涂山氏女娇为妻时,新婚燕尔的甜蜜时刻也不忘治水大业。正如《吕氏春秋》载:“禹娶涂山氏女, 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只度了四天蜜月,大禹又去治水。 据《吴越春秋》载,他在带领民众治水过程中,“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尚书·夏书·益稷》记载,大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史记》曰:“禹伤先人之功不成受诛,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千古佳话,体现和诠释了他公而忘私、舍家为国、舍己为民、忧国忧民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

大禹为了治水伟业,吃粗茶淡饭,穿破衣服,住简陋房屋,坚韧不拔,身先士卒。他终日跋涉在山川大地,累得大腿没有肌肉,小腿磨得不长毛,年龄不过三十,却面貌憔悴苍老,腰弯了,腿曲了,臣民见了,都不禁悯惜落泪。

这些在史籍中多有记载。《韩非子·五蠹》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虐之劳,不苦于此矣。”《史记·夏本纪》载: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 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正是大禹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类战胜自然的典范,反映了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的精神理念,赢得后人的敬仰和赞颂。

自律精神——谦虚谨慎、廉洁奉公

舜帝对大禹有很高的评价,《尚书·大禹谟》载:“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意思是大禹成治水之功,行声教之言,成就最大;勤劳于国,尽力沟洫,节俭于家,卑宫菲食,谦恭而不自满,可谓贤才之最。备受赞美而不骄,天下无人敢与之争能;不尚征伐而战绩斐然,天下无人能与争功。

一个有着大情怀、大志向的人,总是谦虚谨慎地行事。纵观大禹的一生,他与人相处显得十分谦虚和谨慎,这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广泛的人脉。在《尚书·舜典》中记载,舜帝要选择一个总领一切政事的辅臣时,由于大禹治水成功、功勋显著,四方诸侯的君长都推荐大禹,舜帝也想让大禹担任。可是“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大禹不居功自傲,谦虚地跪拜叩头致谢,要将这个职位让给稷、契和皋陶。在《尚书·大禹谟》中还记载,舜帝要将帝位传给他的时候,大禹谦虚退让,并推荐皋陶,“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联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夏朝首创“父传子,家天下”的帝位世袭制度,但大禹生前以礼“禅让”,先举年龄比自己还大的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死后又荐其子伯益为接班人,在用人中体现了选贤举能的原则。

大禹一生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论语》中孔子颂扬大禹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他的节俭还体现在薄葬方面,《吴越春秋》记载,大禹遗言薄葬:“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山。苇椁桐棺,穿圹七一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

大禹身为人君,他带头遵守纲纪,保持着严于律己的节操,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为人敏而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纪为纲。”

大禹一生用言行树立了一种胸怀坦荡、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人生风范。

科学精神——遵循规律、求真务实

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也是大禹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总结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亲自登高山,涉江湖,踏遍九州,体察山河形势,了解河流变化规律,使用原始的测量手段,测量地形高低,经过无数次实地调查研究,大胆提出了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方针,制定了“因水之力”疏导积水入海的方略,即“治水顺水之性,不与水争势,导之入海,高者凿而通之,卑者疏而宣之”的治水方针。然后,他分清轻重缓急,步步推进,科学治水,终于完成彪炳千秋的治水大业。

大禹还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用在治国理政上。首先,他总结以往松散的部落联盟管理方式的弊端,经过科学规划,打破部落邦国的行政界线,把全国划分为“九州”,以山川地理特征作为标志,从而形成《尚书·禹贡》所言的“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的新的区域概念。其次,他根据土地、出产等实事求是地制定了税赋层级和各地的义务。最后,他将全国划分成五级管理制,设立长官,每州建立十二个行政单位,各自领导治水工作和其他事务。这些区域的划分、税赋层级和各地义务的设定与划分、五级管理制及各州行政单位的设立与长官的任命,使管理、治理国政和处理地方事务能力、效能大大提升。

寻禹·探源报道顾问团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刘海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赵春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砦工作队队长

赵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

方燕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瓦店和王城岗工作队原队长

王吉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蚌埠禹会村遗址工作队原队长

何俊杰 浙江省绍兴市文史馆副馆长

教之忠 禹州市著名文化学者

刘俊杰 具茨山上古文明发现者

编辑 杨 仪

校对 樊迎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禹治水:中华民族的英雄传奇
大禹,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他治水有功,他划分九州有功。在上古的中国大地上,洪水肆虐,泛滥成灾,生灵涂炭。一位智慧而仁爱的领袖大禹带领人民开凿河道,治理洪水,继而又细致地观察地势山
2023-09-05 19:09:00
九州之称的由来:从洪水灾难到华夏精神的象征
...后世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更成为了九州之称的由来。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消除了洪水灾害,更彰显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勇气。治水过程中,禹对各地的山川水势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也为他后来
2024-11-21 10:29:00
在河南,追寻大禹治水的足迹
大河网讯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更是为大家津津乐道。在史书记载中,大禹治洪水,征三苗,阳城建夏朝,涂山会诸侯。然而,夏朝是否是古人臆想出来的朝代?
2024-06-26 22:12:00
探讨后羿和大禹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和传说中,后羿和大禹都是备受人们尊敬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不仅流传千古,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后羿和大禹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古
2024-10-09 20:48:00
大禹治水最大谜团:洪水从何而来?良渚考古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传说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项壮举。然而,关于这段传说中的洪水之灾、治水过程以及大禹的功绩,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洪水从何而来?随着考古
2024-11-03 09:52:00
大禹为何要铸造九鼎?国之重器为何如今不见踪影?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历来有“大禹铸九鼎”的说法。值得探究的是,大禹为什么要铸造九鼎?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毫无用处的器物为何在古代成为国之重器,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呢?相传大禹成为古代
2023-03-07 18:44:00
夏朝时期,大禹铸造九鼎是历史事实吗?
...,对于夏朝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来认知。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大禹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070年,这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禹贡九州一、司马迁说禹铸九鼎可靠吗?前文我们说过,历史典籍中记
2023-05-10 05:17:00
大禹铸造的帝王九鼎真的存在吗?帝王九鼎最后去哪里了?
...鼎,武则天、宋徽宗也曾铸九鼎。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
2023-01-07 17:01:00
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让人们尊敬
...后世的历史进程。“三皇五帝”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而大禹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说到大禹,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大禹治水。虽然,大禹不能算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但其治水的事迹,却足够
2024-02-21 14: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