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9-05 16:55: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很多文物上都镌刻着“止戈为武,为了和平”这一永恒主题,比如吉林市博物馆的珍藏——战国回头双鸟首青铜剑。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这把剑,造型独特。剑柄首左右各有一曲环,形似触角,以往通称“触角式柄”剑,而实际上该剑并非触角,而是回头双鸟,故称之为回头双鸟首青铜剑。柄首两侧铸有叶形纹饰,中间有一镂孔,呈喇叭形,柄身中间两侧各有长方形凹槽,槽内铸有连续“X”行纹饰,剑格为三角形,上铸有两条凹横线,横线两端并连两条内斜直线,斜线顶端向外圆曲。剑身中间脊柱隆起,较为粗壮。剑柄截面为椭圆形,剑身前端剖面呈菱形。剑身表层挂一层铅锡,历经2000多年依旧保持其光亮不锈,是十分难得的青铜剑精品。

战国对头双鸟首青铜剑物出土于20世纪80年代,形制特点属于是“东北系”青铜剑范畴,但又与中原出土的青铜短剑相互借鉴,并结合了属于东北文化的独特审美造型,也印证了远在战国时期东北地区便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频繁的交流互动,且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值得关注的是,这把青铜剑并未开刃。经文物专家推测,它极有可能是军队高级将领或指挥官在战场上的指挥剑。它虽未直接沾染鲜血,却在战争中承担着指挥调度的关键职责,宛如一位来自2000多年前沉默而有力的和平守护者,诠释着“止戈为武”的深刻内涵:武力并非目的,而是维护和平的手段,真正的强大在于能够止息干戈,实现和平。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制图 宁静

图片来源 吉林市博物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一把从战国穿越而来的剑!
...曾试。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被尊为“百兵之祖”。在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着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泛着桀骜不驯的寒光。这把青铜短剑出土于吉林省双辽市秀水乡元吉
2024-08-18 20:20: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浪浪山”上在吉林竟有个“古代亲戚”
...浪浪山小妖怪》看了吗?让小妖们忙活刷洗的那尊鼎,在吉林竟然有个“古代亲戚”,那就是吉林省博物院的西周夔龙纹宝鼎,可比动画里的道具硬核多了。圆滚滚的肚子配着三只蹄形足,活像个古
2025-08-16 14:09:00
闪耀吧!中华宝藏⑨丨“钺”不一般 它是古代王侯的“私人订制”
...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一角。相关报道闪耀吧!中华宝藏⑧丨千年前的神都穿搭今天依然潮闪耀吧!中华宝藏⑦丨照完颜值+1!大唐风靡的“美妆搭子”来了闪耀吧!中华宝藏⑥丨出现在诗词
2024-07-25 13:15:00
600余件文物,默默讲述历朝历代兵器、礼器的沿革变化;清代喜字章盖在打卡本上,将文物“带回家”;上手体验雕版画拓印,感受非遗魅力;抓一把箭矢体验投壶、射箭等古代游艺,似乎“穿越”
2024-07-23 20:58:00
闪耀吧!中华宝藏⑫丨堪称史上最早最考究 从古建细节窥商朝繁华
...。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大河网承办的“闪耀吧!中华宝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走进河南各地博物馆,选取反映中原文明发展脉络的代表性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中华宝藏“活”
2024-09-11 11:10:00
...亿元的影片。在这部传奇的动画里,藏着不少古老的文物宝藏,它们穿越千年,悄悄地在银幕上“复活”啦!天元鼎极具商代青铜鼎的纹饰特色天元鼎精彩地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鼎文化。鼎在古代中
2025-02-19 11:01:00
聚焦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 太原宝藏地 文物系根脉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穿越山河来认识太原的游人,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越来越喜欢走进博物馆,与文物对话,“触摸”城市的历史与未来。读晋阳历史,听太原故事,品灿烂文明,每座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2024-07-08 07:27:00
闪耀吧!中华宝藏④丨让古人爱上洗手的青铜“神器”
...,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大河网承办的“闪耀吧!中华宝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过走进河南各地博物馆,选取反映中原文明发展脉络的代表性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中华
2023-12-25 13:28:00
榆树村民挖菜窖 挖出两件夫余国青铜器
据央视新闻报道,吉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日前取得重大进展,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时期的青铜器,为夫余文化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线索。据报道,该青铜器是今年4月榆树市三义村村民
2025-08-20 20: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