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雷峰塔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毓馨的讲座“干货满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2 06:56:00 来源:杭州网

探秘吴越遗珍千年风华

杭州日报讯 四面书墙组成的杭州园林图书馆显得古色古香,慕名而来的市民从第一排一直坐到大门口,甚至连楼梯上都坐满了人!“没想到大家对吴越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兴致这么浓。”一名穿白衬衣戴珍珠耳环的优雅女士笑着说。

日前,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学会指导,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发现杭州”展览配套讲座之一“从现存佛教遗迹、遗物阐释吴越国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拉开帷幕,雷峰塔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毓馨和市民朋友们分享吴越国西府的“前世今生”。

穿越千年迷雾 对话“吴越遗珍”

五代吴越国钱镠统治时,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又以越州(今绍兴市)为东府。“吴越故境,北至苏州,南到福州。”讲座伊始,黎毓馨老师就界定了吴越国的大致范围,距今一千多年的吴越国历经三世五王,始终奉行“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的政策,在五代十国动荡不堪的乱世中,开辟了一片净土、护佑了一方百姓。

“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是当时佛教的复兴中心,其‘东南佛国’之名远播华夏。吴越国留下的佛教文化遗产,主要有刻板佛经图书、寺塔石窟建筑两大类,而吴越国建造的寺塔,最为著名的就是‘钱塘四塔’——六和塔、雷峰塔、保俶塔、白塔。浙江省博物馆是全球雷峰塔刻经乙亥岁刻本收藏最丰富的国有的收藏单位。”黎毓馨聚焦于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五代十国吴越国时期佛教遗迹、遗物,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雷峰塔出土文物为例,以经卷、阿育王塔和经幢造像为代表,系统介绍了吴越国文化的重要性,展示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讲座中,一张张珍贵的吴越国遗址发掘过程及出土文物考古照片映入眼帘。他说:“当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包括钱俶亲书的《华严经跋》残碑、银阿育王塔等。”在讲述过程中,黎老师还不时穿插一些趣事,他提到,在雷峰塔地宫发现的两座银阿育王塔,一座已被压扁,但经过精心修复后,塔内的金瓶和金质舍利容器依然完好无损,展现了吴越国高超的金属冶炼和铸造工艺。

文物遗址与当代视角碰撞出“千年回响”

“与五代十国时期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吴越国遗迹遗物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珍贵性都是首屈一指的,不仅有反映物质文化的金银器、秘色瓷器、投龙银简、玉器,还有反映精神文化的雕版印刷、雕塑艺术作品,另外碑刻也很多。”黎毓馨说,这些文物遗存,也成为吴越国文化、科技等方面成就的强有力证明;以临安为原点,吴越文化的根脉遍布长三角。例如,西湖出水的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俶投龙银简,表达了历代吴越国王祈求风雨顺时、军庶康安等心愿;吴越国的瓷器烧造技术炉火纯青,带动了青瓷之风尚,特别是秘色瓷制作工艺登峰造极,出土于钱镠母亲水丘氏墓的三件越窑顶级青瓷,如今是临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发现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的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下,科普宣传吴越文化很有必要,吴越文化已经不是本土文化了,它对延续中华文明有独特作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承者和守护者,让这份宝贵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这次‘发现杭州’展览配套了不少精彩讲座,其中涉及吴越文化的有3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后续还将推出更多吴越文化主题讲座;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发现杭州——2023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发现展”将展期延长至9月8日,大家可去现场一探“吴越风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考古者郑嘉励:我们要让历史中的劳动者“开口说话” ■记者 许金艳 通讯员 杜锦智 摄影 冯玉坤
...际上恰恰是它地基的处理。在杭州或者其他地方造塔,像雷峰塔是造在山上的,造在基岩上的,只要把基岩凿平,它的塔就可以巍然挺立了。但是嘉兴是没有山的,(原来)是一片沼泽地,在一片沼
2024-05-24 07:50:00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古四记》边上
...是“唯一”的,因为主持南宋吕祖谦家族墓地调查、参加雷峰塔地宫发掘、主持南宋赵伯澐墓的抢救性考古工作、在浙南山区组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整理《南宋徐谓礼文书》的生活,是唯一的。
2024-04-29 10:59:00
法海和尚用雷峰塔镇压白娘子的故事谁都知道,历史上还真就有这么一位叫做法海的和尚。不过他生活的年代是在唐朝,那么,他和白蛇又有什么关系呢?真实的法海是一位得道高僧,历史文献记载过他
2023-08-25 11:27:00
雷峰夕照 人间天堂
↑博物馆之夜相关阅读:100年前的昨天雷峰塔倒了 雷峰塔重生记1924年9月25日,一百年前的这一天,雷峰塔轰然倒塌。千年胜迹雷峰塔,是西湖山水的“门户”,是杭州城的标志性建筑,
2024-09-26 16:44:00
...角色,令人记忆犹新;陈曾寿、俞平伯、郑孝胥、鲁迅为雷峰塔作的记录评说,耳熟能详;轰然倒塌的宝塔、有“神奇药效”的藏经砖、神秘的镇塔之宝,这些在民国时期广为流传的故事,仍是导游
2023-10-29 08:30:00
...考古等方面取得重要收获,如捍海塘、东城墙、朝天门、雷峰塔、南高峰塔、圣果寺、净慈寺、文穆王钱元瓘墓等。走进今日的杭州,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文化脉动,引来有识之士探寻
2024-08-30 08:31:00
雷峰塔底下究竟有什么?白娘子?大蜈蚣?跟着专家去塔底看看便知
...明的守护者,其土地上散落着无数历史瑰宝。而西湖畔的雷峰塔,犹如一位身披神话外衣的守护者,静静诉说着千年的传奇。许仙与白娘子的情缘,为雷峰塔披上浪漫纱衣。但命运弄人,1924年
2024-08-26 11:57:00
...掘祭祀坑之后,在三星堆文化覆盖的12平方公里土地上,考古队陆续发掘了古城东面、西面、南面城墙,以及仓包包玉石器坑、仁胜村墓地、月亮湾城墙遗址、青关山建筑遗址,对三星堆文化总体
2024-09-29 13:27:00
“到考古工地去看看”渐成文旅新趋势
...南永城王庄遗址,也迎来多批次研学的中小学生。该遗址考古队领队朱光华认为,开放式考古,可以消除公众对考古发掘工作的神秘猜想,回应公众关切。位于河南安阳的曹操高陵曾引起争议,主持
2024-05-20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