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晋中市孙玉芳的《余晖集》、曲金的《我见青山》,吕梁市蓝雨的《琐碎之蓝》,临汾市荀莉的《关子爷河》,运城市孙云苓的《给时间一点时间》、张星芳的《仰望星空——张星芳文学作品集》、侯蔷韵的《草木之履》。今日本版刊发研讨会与会者评论摘编。 ——编者
任爱玲散文集《时间向远方延伸》:
生命的别一种解读
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杨占平
任爱玲散文的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真切情怀贯穿所有作品。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一些作家滋长了浮躁风气,不再将真情实感作为写作基础,因此,能够用真情实感写作难能可贵。任爱玲不受浮躁之气干扰,一如既往地用心灵写作,用情怀写作,朴实地打动人心。
二,照应读者的感受。散文写作已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创作文体,而在散文创作中也出现了一些认知误区,比如,有观点认为散文是表达个人感受,不一定考虑读者的接受度。任爱玲的文章却像在跟读者坦诚交谈,没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陋俗。
三,语言文字有意蕴。任爱玲的文字简洁明快,拒绝冗长,力争准确和自然得体。如《咱们还是拔草去吧》,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写出了少年儿童的纯洁,把读者带到了大自然的温馨中。
侯蔷韵散文集《草木之履》:
观察与思辨的结晶
山西省报告文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徐大为
《草木之履》凡三十一篇——于自我而言,是蕴含在所有文章中的“小我”境界;于社会而言,是其努力实现思想情感表达的突破。
文学创作的目的是什么?无非要体现某种效果——愉悦效果、艺术效果、社会效果等,《草木之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呈现。认知水平决定方法采用,侯蔷韵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文学爱好者、实践者,教育工作者思维缜密的独特性影响着她看世界的方法。观察的眼、细致的心、文学的笔,三者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跳跃而又入微的叙事风格。
侯蔷韵文章的基本特征是亲情思考,亲情是人类文化的根本基因,但呈现方式有时内敛含蓄,有时却会像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所以,亲情表达是需要有底线的。通过对《草木之履》内文的比较阅读,可以看出侯蔷韵尝试以多种方式突破情感书写的模式茧房,无论人或动物、植物,皆通过家庭折射出社会在其内心中的形态,这种人性化思考形成了人性和社会、感性和理性的交织。
孙云苓诗集《给时间一点时间》:
生命温度与心灵轨迹
山西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柴 然
孙云苓用四十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诗歌就是她活着的方式。母亲离世后整整一年的钝痛,最终沉淀为组诗《岁月陶瓷》上细腻的冰裂纹。三年后在《诗刊》发表的这组诗,像是把心淬炼成了艺术品。她擅长让日常物件开口说话。那个装着童年诱惑的竹编小筐、祖父的铜烟袋,甚至母亲用过的老绣片,在她的诗里都成了时间胶囊。你会发现,她收集的不是古董,而是凝固在物件里的亲情时刻。
读云苓的诗,最珍贵的是她的坦诚,不避讳写丧母后的崩溃,不美化养病时的脆弱,正是这种真实性让诗句产生了药效。她说“用诗歌安顿灵魂”,绝非矫情——那些见证过生命至暗时刻的诗行,确实具备特殊的治愈能量。
曲金诗集《我见青山》:
以诗意解读地理密码
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云苓
《我见青山》是一部以抒写田园风光为主、集古诗与现代诗歌为一体的诗集,读者可从中体会到曲金是在用诗意解读深爱着的故乡的地理密码。其题材涉猎广博,内容涵盖丰富,表达见人见物,独具艺术角度。作者给我们带来了旧体诗的美感和韵味,也带来了现代诗的朴素自然。作者在倡导和实践着通俗易懂的诗风,注意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
《我见青山》内容丰富,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风物人情、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作者都演绎得玲珑剔透、气韵十足。旧体诗韵律工整,出词讲究,师古而不泥古。现代诗不仅有扎实的生活体验,文字亦有张力,有嗅青山清新之感。
荀莉长篇小说《关子爷河》:
流往岁月深处的河流
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张行健
作者赋予小河丰富的人生含义,而小河也给予作者灵动和聪慧、宽厚及慈爱、柔韧与毅力。当然,还有艺术感觉、文学悟性、敏锐的文字穿透力和人性深处水滴石穿的执着。
关子爷河两头,是吕梁山深处两个小村落,关子爷河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是地理概念上的联结,更是亲情血脉上的纽带。作者将细节点缀在每个情节里,人物在情节的河流里一个个浮出水面,在两个小村落中演绎着各自的人生剧目和命运途径。
荀莉在小说开篇中写道,多年之后,风沙袭来,掩埋过往,能活着走过来的,只有河和河两头的古村,它们静静地躺在时间的深处,任人们去念,去淘,去猜。文学也如同我们当下的日子,被时代的潮水催涌着,一起朝了深处流去。
《仰望星空——张星芳文学作品集》:
返璞归真的地域性写作
长治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 芳
文字终归是写给人看的,而不是自己先迷失于语言或思想的迷宫。或许是天性于此,张星芳总是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一件事、一个写作对象,这是秉持着朴素的心写朴素的想法。读张星芳的文字便可感知到她的返璞归真。
河津老城消失了,时代把她老城的童年记忆一起带走了。她是坦然接受日新月异的变化的,但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又使自己的文化成为重新审视的对象。张星芳在作这方面的努力,在书中写河津老城,写九龙庙,写家戏,写龙门村,写大梯子崖,写她能触及的一切,在她的能力范围内为地域文化添砖加瓦,难能可贵。但这远远不够。还应该作深度扩展,需要再去从外围挖资料,找别人没有的角度,这样的文章会更厚重。
孙玉芳诗集《余晖集》:
玉韵流芳诗心绽彩
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赵丽娜
这本诗集不仅是作者的创作结晶,更是其心灵世界的深度映射,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情感的温度。作者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美,挖掘事物蕴含的精神品质,借物言志,托物抒情。“我言我心”是诗人内心的写照,孙玉芳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言说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思念。“词路探索(新韵)”体现出孙玉芳在词作上的创新精神。她在传统词牌的基础上融入新的韵脚和时代气息,赋予词作新的生命力。“曲苑随吟”彰显孙玉芳的散曲创作巧思,将生活点滴融入散曲,透射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蓝雨诗集《琐碎之蓝》:
从天空取回自己的蓝
原平市文联副主席、《五台山》杂志副主编韩玉光
梁小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笔名:蓝雨。读梁小花的诗,我注意到的是诗人与自我的相认;读蓝雨的诗,我看见的是诗人对自我的认领。在她的眼中:日子,有琐碎的蓝。德国诗人歌德说:“我们都爱凝视蓝,不是因为它向我们走来,而是因为它吸引着我们去追随。”蓝雨的诗里永远有写之不尽的爱。她写昨日之雪、时光之锁,写落叶写明月,都会将内心长存的事物带到子夏山上,都会让小小的爱在文峪河里扩散出一圈圈的涟漪。读蓝雨的诗,让我更加相信英国诗人奥登所言不虚:我写下的所有诗歌都是为了爱。
蓝雨的诗,善于将琐碎的事物拼接成一块童话里的魔毯,不仅带着梁小花飞,也会带着读到这些诗句的人一起飞。这样,也许会离天空里的蓝更近一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1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