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权力,创设廷杖来惩治官员
...用,但最后还是对茹太素廷杖,和明初的政治局面有关。明朝初年,新王朝政治不稳,急于加强皇权、维护自身尊严的朱元璋,需要一些法律之外的惩处手段。对茹太素执行廷杖后的第二天,朱元璋怒气消了,他叫人把茹太素的...……更多
清朝的“公爵”是什么地位,什么人可以封公爵?
...臣爵位制度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中间糅杂了八旗制度、明朝武将称谓制度,甚至有隋朝五等爵位制度,十分混杂,分封标准也时有变更。 直到乾隆年间,清朝异姓功臣爵位制度才逐渐完善,正式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更多
清朝武官官服的补子,“豹”高于“虎”是为什么?
...颜色来区分官员等级高低的。接下来要介绍的则是一个从明朝开始的官服上的新设计—补子,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官员等级高低的判断不再是依靠官服的颜色而是要依靠这补子上的图案,清朝官服等级的判断也是和明朝如出一辙。...……更多
...这个制度,对于有疾病在身的官员可以放宽退休的年龄。明朝的时候,就做了一些调整,朱元璋对于个别人、个别部门稍有例外的退休年龄稍有改变,就比如军队里面的人,他们常年打仗,因此身体上面的毛病会比较多,因此也...……更多
《丁宝桢》官员俸禄不足,刘玉柏面临儿子错过科考的尴尬
...世,这成为了刘玉柏心中永远的痛。刘玉柏是一个贫穷的官员,每年的俸禄只有40两白银。按照他的说法,这些钱本应该足够支付儿子的科考路费。然而,事实上这些钱对于他们一家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尽管如此,刘玉柏仍然尽...……更多
古代景区收不收门票,这是个问题
...钱,堆积厚度将近1米,正堂可以进去,竖着3枚铜牌,由明朝末年太监铸造,其余没什么可看的,门廊下的石柱也断了,无人修理。从泰山下来,孙嘉淦又去曲阜参拜孔庙,然后离开山东,先后进入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更多
周衡担任是何官职?他为何会被朱元璋所杀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在家乡的濠州起义,从当年的一代贫民乞丐朱重八,经过了无数的血战磨练,最终爬到权利顶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正因为这不同寻常的出身...……更多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明朝末期,李自成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北京城唾手可得,明朝已经没有和兵多将广的李自成相抗衡的能力。然而奇怪的是,李自成并没有下令攻击北京城,而是派人去和崇祯皇帝和谈。和谈时,李自成派出的使者向崇祯...……更多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封为“诰命夫人”?
...誉方面的待遇,但任何一个诰命夫人都没有具体的实权。明朝的诰书由神帛制敕局来制作,外观是一个卷轴,分青、苍、黑、赤、黄五种颜色,依据封赠的品阶高低,诰书卷轴所用的物料材质和织纹图案也有很大的区别。 诰书...……更多
顺治帝遗诏全解析:自我批判背后的宫廷权力斗争
...周,是朕之罪一也)。 第五,顺治帝认为自己没有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重用了文臣,尤其是汉人出身的文人,让满洲将领有所不满,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团结,是自己的罪责之一(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委任...……更多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啥?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再赐免死5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严厉的刑法和铁腕统治著称,许多官员和百姓在他手下难逃一死。而有一次他却在问及一名死囚的姓氏后,突然大发慈悲,不仅赦免了此人的死罪,还特赦免死五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名死囚到底姓...……更多
做事不要妇人之仁,看张居正的问路斩樵,跟古人学习如何对待小人
明朝中期,朝廷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整个国家仿佛一艘正在下沉的巨轮。就在这危急关头,张居正横空出世。作为内阁首辅,张居正肩负着挽救大明王朝的重任。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做事...……更多
郑和船队,就是当时大明版的东印度公司
...还找什么找?一开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为了炫耀明朝国力,让万国来朝,以其增加自己皇权的合法性,毕竟这是永乐大帝一生的追求。但是要说宣扬国威这事儿,干一次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搞七次下西洋,宣扬国威这...……更多
变革无情,张居正如何在大明危机中施行“问路斩樵”,力挽狂澜
...之地,逐步掌握了实权。最终,在张居正的巧妙运筹下,明朝的权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内阁首辅高拱被排挤出局,张居正一举成为了内阁首辅,位极人臣,成为明朝的实际掌权者。张居正的上位并非偶然,作为一位名将兼...……更多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为何能问鼎天下?
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明朝200多年的基业,还有废丞相、创卫所等新制度,为后来明清两代沿用,他也成了明代最有影响力皇帝,清朝康熙皇帝都赞誉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更多
他是明朝最累首辅,独撑内阁八年上书75次求帮手未果
...,成为“储相”,并加衔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对于熟悉明朝官场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他已经踏上了升官的快车道,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妖书案”中,由于叶向高的耿直性格,他得罪了内阁首辅...……更多
这几个历史冷知识非常有意思,你知道的不超过三个
...见包拯的身家之厚。要不古人怎会有“宁为宋朝犬,不为明朝官”的感叹?第二条:苏东坡原来是个大胖子被世人称为“三大仙才”之一的苏东坡,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身材颀长、相貌清瘦、衣袂飘飘的万古风流人物,然而,...……更多
明末的通货膨胀与财政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明朝末年,君主求治心切、急功近利,于是屡屡失策,这就进一步加剧内部党争,导致士习败坏。士大夫多热衷争名逐利,不念江山社稷与百姓安危,使民生日益困苦。而政府的严刑重敛又屡增不减,加剧社会矛盾,农民起义...……更多
明朝时期南渭王爵之争
...1468年)七月丁丑”条下,又有给朱膺(金罷)的记录。明朝宗室请名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先要由王府长史司将本宗需要请名的年幼宗室基本资料提交给朝廷,礼部(最初是宗人府)会对奏报上来的名单进行审核,审核过后由皇...……更多
崇祯二年的哪12名响马,射杀后金八旗兵400人
勇敢善战是游牧民族的一个特点。明朝末年,女真人从长白山深处杀出,在沈阳建立割据政权,即后金王朝。女真人与宋代金人同根同源。在宋末元初退却近400年后,他们开始重整旗鼓,进军中原。统一后,女真部落的战斗力...……更多
《大明王朝1566》中蕴含深意的十句经典台词,值得一读再读
...,一是人累,二是一直戴着假面具,更累。3、 在这个大明朝,根本就没有什么理学什么良知什么朝廷律法!从上到下都淹没在一片污泥浊水之中!他的心里一个声音在响着:“这是做什么官!为什么要来当这样的官!”高翰文...……更多
古代10个官员如何管理一个县的几十万百姓?
...一带,也有人口稀少的百越,长城一带,分布并不均匀。明朝万历年间全国有2亿多人,有1427个县,平均下来就是一个县18万左右,同样在人口稠密的河南,南北直隶等省,一个县不止20万,如果在人口稀疏的西南,西北,东北一...……更多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在明朝的时候,宦官的权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民间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当官不如当太监",调侃的背后也显示出了当时宦官的权利地位之高。但宦官的权利为什么能这么高呢?今天就让我们细细探讨一番。朱元璋在1368...……更多
简介明朝大臣蹇义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更多
明代权阉刘瑾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竟得如此结局
...果,所以不被重视。但是在客观历史上,刘瑾当政时期,明朝真的进行了局部调整。明朝官僚刘瑾想要进行变法,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刘瑾生活的时期,正是明朝由盛转衰之际,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财政危机。一方面是税收危机...……更多
朱高煦:文武双全的明朝王子,却因野心落得满门抄斩
明朝永乐皇帝次子,汉王朱高煦从小文武双全,在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父亲朱棣喜爱,而朱棣长子朱高炽却从小体弱多病,身体肥胖,而且有足疾,走路都不稳,不怎么受朱棣的喜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更多
从历史看张居正的铁腕手段
...铁腕手段对付小人,这样才不至于沦为懦弱的平庸之辈。明朝张居正就是一个典型,他的为官之道深刻体现了以霹雳手段,保社稷苍生。1.张居正的为官之道官场如战场政治斗争是官场上时刻都在发生的现象,除了混吃等死,得...……更多
俸饷制度与清朝旗人的生计
...程中获得生活资源。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朝廷为安置明朝归附官兵,乃仿行明制发放俸饷,这个办法也逐步扩及八旗;又将关外分田土、建庄屯的经验,在京畿一带圈地,分拨土地、庄园给旗人,仍具有「兵农合一」的意义...……更多
探讨明朝时期亲王和郡王之间的主要区别
...划分,其中亲王和郡王是两个常见的王爵封号。特别是在明朝,这两种封号不仅代表了身份的高低,还涉及到封地、待遇等一系列权利的差异。本文将探讨明朝时期亲王和郡王之间的主要区别。一、封号的来源和含义亲王的封号...……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居正发愁的,正是自己能否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大事。01明朝建立以来,“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已经成了朝野共识。然而,大多数进士自投身科举起,便养成了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由此带来的弊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陈绍先,1920年出生,贵州省兴义市人。1920年,陈绍先出生在兴义县(现兴义市)泥凼乡岩凹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生母早逝
2025-07-08 01:50: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青砖镌烽火 均郧房县委旧址的红色记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的首战壮举
2025-07-07 19:55:00
战地寻踪 | 五处遗存传承平北抗战烽火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
2025-07-07 14:06: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战》,唤起多少人对抗战岁月的回忆
2025-07-07 14:37:00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7月7日,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2025-07-07 14:52:00
安次区图书馆:开展国防教育研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建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6日上午
2025-07-07 17:54:00
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波第8604部队”完整名册首现国内
7月7日,在广东省档案馆,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
2025-07-07 18:32:00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
好山东|曲阜到四海文庙,东夏侯石雕石刻千年技艺的“世代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雅玮 曹楠在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圣地,更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25-07-07 09:55:00
寻访老兵足迹|刘庆恩:从战场通讯兵到红色血脉传承者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他们用热血与忠诚书写传奇,用一生诠释信仰与担当。今年99岁的抗战老兵刘庆恩,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
2025-07-07 10:10:00
88年了!这位福州人,是七七事变的“王牌见证人”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卢沟桥旁的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
2025-07-07 10:27:00
长安不止荔枝 魏晋尚有快乐
《盛世长安》 刘庆柱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6月《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 董铁柱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5年6月一座长安城
2025-07-07 10:47:00
二阙中“溪山影里联金勒”暗写纵马游猎之豪情,“箫鼓声中倒玉舟”则铺陈丝竹宴饮之酣畅。结句“不信青山两鬓秋”以反讽手法突显词人虽历风霜仍保有少年心性
2025-07-07 13: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