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很多人都在讨论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倒认为没有那么复杂,肯定捞钱去了,要是没有点实际的好处,永乐帝吃饱了撑的吗?好几次都派那么大的舰队出去后溜达,可以这么说,郑和的船队就是当时大明的东印度公司。
野史说的最多的,就是郑和下西洋是去找建文帝朱允炆去了,建文帝都烧死在南京皇宫里,还找什么找?一开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为了炫耀明朝国力,让万国来朝,以其增加自己皇权的合法性,毕竟这是永乐大帝一生的追求。但是要说宣扬国威这事儿,干一次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搞七次下西洋,宣扬国威这种面子工程,每次都要花费几十万两白银,这个威扬的确实有点奢侈了吧,而且还要七次,这种亏本的买卖显然不是老谋深算的朱棣能干得出来但其核。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就是朱棣发现瞎闲扯的事儿能够带来天量的经济效益,要不然朱棣在位也就22年时间,这期间朱棣是建造北京城,营造紫禁城,大修武当山。建大不恩寺,五征漠北,修缮长城,疏通南北大运河,远征越南,占哈密,编写《永乐大典》,哪一个工程不是烧钱无数的工程?这里面任何一个工程交给其他皇帝完成一件,都足以留名后世了。
在中国历史上,同时搞这么大工程的就秦始皇、隋炀帝和朱棣几个了,但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把自己给玩崩了,朱棣反而确实没事儿,就靠你有个好大儿朱高炽把你理财理的好,大明一年地里能收上多少税,那是个固定值,根本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开销。这些钱自然离不开郑和下西洋带来丰厚的利润。
《英宗实录》里面就记载过,永乐、宣德年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国用充足。而史书中对于永乐年间民间的描述是这样的,翻译过来其实就一句话:物质丰富,百姓生活富足。到这里大家发现是不是还挺好的,既宣扬了国威,还可以大把大把的赚小钱钱,但为什么后面还被叫停了?不光叫停了,甚至还发生了后面刘大夏藏匿海图事件,拼了命的阻止皇帝再次开海。
下西洋,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明朝文官他都不是好东西,这么利国利民的事情却阻织这事,其实还真怪不到文官身上。首先这事儿的发起者是朱棣,执行者是宦官三宝太监,这事儿说到底就皇家自己的私事儿,不算是正常的贸易,和国家财政那是一毛钱关系没有,所赚的钱也都进了朱棣的口袋。但是每次下西洋,从造船到民夫,再到大小物资的准备都是户部负责,户部的官员怎么会想,天天用着国家的财政的钱来给朱棣私人皇室赚钱?
当然在那个家天下的年代,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毕竟整个国家都是人家老朱家的。不过朱棣接下来操作,那可真是让资本家看见了都自愧不如。这天朱棣对大臣们说,打今个起,大家就不发俸禄了,每人去仓库领一些胡椒、苏木等香料,回去就是你们的俸禄了。这些东西在南洋诸国的进价和国内市场的价格有着远超20倍以上的利润。随着下西洋的不断进行,这些东西又不可避免的开始贬值,而每次折价的时候,依然按照一开始的价格给你折算,就这操作,你说哪个官员能受得了,哪个官不反对?那咱们现代人来说啊,你在这家干得不爽了,我可以换家继续干,可在古代你是给皇帝打工,皇帝要是不要起脸来剥削你,你能怎么办?除了任了没有任何办法。而且下西洋这种事情属于皇家独家生意,别人休想染指。可怜的大臣们在朱棣面前那是没有任何办法,终于在郑和死后,在宣宗手里把事儿办成了,自此向西洋彻底停摆。后面的皇帝但凡想下西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又要来白嫖来了,而随着土木堡之变后,特别是明孝宗之后,皇权旁落,这一想法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到了隆庆时期的海关,那和郑和下西洋那是有本质区别。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出发前,他和明宣宗朱瞻基说过这样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是海上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治服异隅,使其不敢觊觎南洋。由此可见郑和的远见和抱负。那有人就说,假如明朝不停止下西洋的举措,那么中国是不是将提前进入到大航海时代,就没有葡萄牙、西班牙什么事儿?这一点我又不同意了。
首先来说下西洋,你说赚到钱了没?确实赚到了,但这是皇家垄断行为,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那是毫无帮助的。而从中国古代一直是农耕文明的角度来说,让广大人民在地里耕作和更加稳定一些,也基本能够满足大家的生活所需,而且更好控制一下,下了海,出了国还怎么控制?而西欧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大航海时代取得巨大的红利,更多的源于他们更懂劫掠,他们航海是由皇家资助的大众劫掠分赃行为,中国出海则是属于宣扬国威,顺带贸易。
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经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政治,直截了当地说,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烧杀抢掠,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是万国来朝。所以这一切源于底层的动机不同,那必然会带来不同的走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