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5 18:34:00 来源:戏说三国

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明朝的三位帝王,中间也是历经波折,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明宣宗时期,那么郑和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

郑和从永乐三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年(1422年)共经历了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且每次都是郑和为总指挥,可见永乐皇帝朱棣对郑和的信任,不是一般的深。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明史》记载:“礼部左侍郎胡潆于永乐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是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潆至,急起召入。潆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潆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谴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从这段描述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朱棣让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棣这个人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因此他一定要找到建文帝,哪怕是尸体也行,就是说必须要有他的信息才行。通过他和胡潆的对话可以知道,此时回来的胡潆已经把建文帝的消息带给朱棣了,让朱棣内心释怀了。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朱棣一朝,郑和一共出海六次,目的已经达到,本来就应该结束大航海了,郑和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作为已经航海的总指挥郑和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航海是可以为大明带来更多的财富的,一直主张应该延续大航海。

郑和下西洋遭遇浩劫

郑和本来准备在朱棣支持下,进行第七次大航海,但是不幸的是,朱棣在永乐二十一年驾崩了,大航海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了。

朱棣之后是洪熙皇帝朱高炽,只可惜的是朱高炽并不认同大航海对于大明是有利的,因此一登基就下令停止了所有的航海行动,诏书是这样写的:“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其实对于一个务实的皇帝来说,下这样的诏书并不意外,他认为朱棣这样好大喜功,疑心之病并不能给大明朝的百姓带来富足,相对来说,大明朝为了声威远扬,万国来朝,却是以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富,厚往薄来不对称的外交方式换取的,不值得一直推广。

郑和再次受命远航

本来洪熙皇帝朱高炽停止了大航海是件好事,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惜的是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好好的政策就这样被搁置,而且得不到实施,毕竟在当时大航海在短期来说确实是亏钱的,如果经过发展之后,再进行,或者是改变一下方式,或许真的能让大明朝因为航海而变得更加强大。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明宣德五年(1430年),朱瞻基再次召见郑和,而此时的郑和也已经60岁了。按照郑和的身体情况来看,郑和确实不适合再次带领船队远行了。毕竟年龄在那里放着,而且郑和常在漂泊在海上,已经是疾病缠身了。但是最后朱瞻基还是点将让他带领船队远行,只能说明在当时的那个情况找不到一个代替郑和的人做总指挥,而且只有郑和才能完成朱瞻基交给他的任务。

郑和的最终结局

郑和带领船队开始了第七次远洋航行,庞大的船队拥有2万多人,他们驾驶巨船再次来到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此时远行也算是对朱瞻基交代的任务顺利完成了。关于这次航行的距离和地方还是有具体的记载的,但是对于郑和的结局却模糊不清,有的说郑和在返航途中走到印度半岛的西岸的时候病逝了,也有人说郑和安全的到达了京城,奉命在南京城做守备,不久后去世,至于郑和真正的结局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其实最终不管是哪种结局,郑和在大航海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纵观明朝的大航海事业可以说是郑和在皇帝的支持下一手建立起来的,在郑和去世以后,事业也随之停止,因此说郑和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后记

郑和的结局已经是一个谜了,但是郑和在中国的航海史上所做出的贡献绝对是值得历史大书特书的,一个人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大明的航海事业,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完成的,难道说这种精神不值得后世学习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00: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景弘与郑和:共创航海传奇的伙伴
...的脚步,重走那一段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郑和的得力助手,与郑和紧密合作,共度难关。多年的同舟共济,他们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当郑和在印度古里病逝后,他凭借出
2023-12-12 05:18:00
郑和下西洋共有三个目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明朝时期的郑和,每个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我国航海事业的先驱者,为了我国和世界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人都非常的感谢郑和,并且尊敬他,但是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呢?郑和,本来
2023-04-25 14:17:00
明朝七次下西洋,为什么都是郑和指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件伟大的航海壮举,在当代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郑和下西洋从永乐
2024-05-20 15:15:00
郑和:从云南战俘到传奇航海家
...在随后爆发的“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屡次立下战功。3.郑和的诞生:朱棣的赏识 朱棣对他的赏识和信任达到了顶点,最终赐给他“郑”姓,并升为四品太监。从此,被世人所熟知的郑和诞生
2023-12-11 05:43:00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中国史纲要》中有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
2024-09-28 12:24:00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妙龄少女,却带一船老妪?这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有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带年轻貌美的少女,而偏偏带了一船的老太太?表面看,这似乎是个不合逻辑的选择,但仔细想想,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
2024-12-03 09:34:00
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不学徐福在别的国家当国王?
我们都知道明朝朱棣时代的最大一次出洋行动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一生中七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力和顺便寻找一下前任皇帝。因为朱棣知道自己的皇位的来源不稳,所以十分担心自己的侄子
2023-05-13 10:39:00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航海壮举,发生在明朝时期。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行过程、影响和意义,带领读者领略这一传奇事件的魅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2024-02-12 06:42:00
郑和死后,明朝为何就再也没有下西洋了?
...朱元璋并称。他在位时有一件举世瞩目的成就,那就是派郑和下西洋,四夷岛国纷纷对明朝顶礼膜拜。郑和在朱棣时期下洋6次,在朱瞻基时期下洋1次,合计7次出海,那为何明朝没有第8次下西
2023-01-10 1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