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13: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朝末期,李自成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北京城唾手可得,明朝已经没有和兵多将广的李自成相抗衡的能力。

然而奇怪的是,李自成并没有下令攻击北京城,而是派人去和崇祯皇帝和谈。

和谈时,李自成派出的使者向崇祯皇帝提出了三个条件,可是即使是北京城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和谈还是失败了。

既然无法和谈,李自成便下令攻城,很快李自成便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那么,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自身朝不保夕的明朝会拒绝和谈?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高筑墙,割据西北

1644年,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李自成终于组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政权,然后抵达明朝权力的中心:北平。

以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大都是乌合之众,和流寇盗匪没有什么两样,打赢了就烧杀掳掠,打输了就各奔东西作鸟兽散。

在经历了最沉痛的失败之后,李自成的起义军有了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加入。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李自成的起义军完成了蜕变,以前的起义军是流寇强盗,现在的起义军是具有完整建制的政权。

攻克陕西后,李自成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和不久后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以及明朝政府并立于中原。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兵临北平时,李自成在谋士的建议下,决定和崇祯皇帝和谈,并拟好了三个要求。

李自成派出的人叫杜勋,他曾经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还在为崇祯皇帝效力的时候,他还是宣大二十万明军的监军。

此时他的身份是李自成的使者,任务是和被他背叛过的主人崇祯皇帝谈判。见到崇祯皇帝之后,杜勋提出了第一个和谈条件:割让西北地区给李自成,并封他为王。

崇祯皇帝开始对于这个条件的态度并不明确,因为对此时的明朝来说,这件事确实是可以商量的。

在和李自成争斗的这些年里,崇祯皇帝对李自成的发家史十分熟悉,也很清楚李自成提出这个条件的原因。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年少时他的生活过得一般。后来好不容易混到一个驿卒的职业,然而因为他屡次犯法还被官府抓住,险些丢了小命。

好在李自成运气不错,花了些力气逃了出去,之后的李自成在陕西境内流浪度日。

此时的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陕西境内局势动荡,不久后,无法忍受明朝压榨的陕西百姓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而后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李自成就是在这一次的起义中加入了农民军,在后来的斗争中,他遇到了一个号称闯王的人,这个人叫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于是李自成便加入了舅舅高迎祥的队伍。

舅舅高迎祥战死后,李自成就沿用了舅舅闯王的称号,成为了下一个闯王,也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

不过成为了起义军首领的李自成过得并不顺利,为了扩大势力,李自成决定攻打蜀地。

然而蜀地是一块很硬的铁板,李自成久攻不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士气低迷军心涣散。

此时的李自成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在他还沉迷于攻占蜀地的时候,明朝将领洪承畴和孙传庭已经设好了埋伏等着李自成。

在梓潼,李自成遭到洪承畴的伏击,大败后撤退到白水。结果还没缓过来一口气,洪承畴又联合孙传庭再次打了过来。这一次失败是李自成最狼狈的一次,据史书记载:

“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

浩浩荡荡的大军就只剩下了十八人,可见这一次的打击对李自成来说是多么沉重。不过李自成并没有就此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李自成东山再起,继续招兵买马,很快就恢复了以前的建制。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不仅如此,还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加入,为李自成出谋划策。

所以对于李自成而言,西北地区基本上都是他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在西北地区,李自成的名声要比崇祯皇帝大,他所有的基地几乎全都在西北,尤其集中在他的老家陕西。

如果崇祯皇帝答应这个请求,那么大顺政权虽然消失,但李自成的土皇帝就名正言顺了。崇祯皇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把西北地区割让给李自成,那么就如同养虎为患。

但这个时候明朝几乎已经没有选择了,内有李自成外有清军,无论怎么选,明朝的结局都不会怎么好。

不过李自成也提出了一个让崇祯动心的条件,他可以帮助明朝抗击清军,同时平定起义叛乱。然而崇祯皇帝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他连自己的心腹大臣袁崇焕都不相信,更何况是带兵攻打北平的李自成呢?

所以这个动心的条件并没有打动崇祯皇帝,和谈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广积粮,犒赏军银百万两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和谈的第二个条件是犒赏军银百万两。这个条件对当时的明朝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明朝几乎已经拿不出自己军队的军费,又哪里来的钱给李自成的军队呢?

那么问题便出现了,明朝的钱究竟都用在了哪里。百万两的银子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笔无法想象的财富,但是对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来说,这可能只是在某一项举措的支出而已。

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巡盐御史鄢懋卿南下征收税款,一次就拿到了数百万的银两,可见对于明朝来说,几百万的银两实在不是一个大事。

明朝末期,一项很大的财政支出是供养庞大的宗室群体。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分为王,然后让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当土皇帝。

明朝初年时,宗室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再加上初期的君主大都是雄主,对于宗室有很大的约束能力,因此这笔开销在一开始是不大的。

然而等到明朝晚年的,生活条件优越的宗室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年要花去国库很多的收入。

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的藩王打着祖宗之法在各地强征土地,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宗室是不需要纳税的,他们占有更多的土地,国家的收入就会更少。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除此之外,还有庞大繁冗的官员体系,他们也是不用纳税的,而且朝廷还要给他们发放俸禄。明朝晚期还是个多灾之年,各地相继爆发瘟疫地震等自然灾害,为了不激起民变,朝廷还需要赈济百姓,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明朝晚期,还出现了卖官鬻爵的荒唐事情。当时魏忠贤当权,国家政治一片混乱,为了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朝堂出现了东林党,两党之间的斗争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害,为了拉拢官员,两党常常使用金钱贿赂的方式,而这些钱就来自于国库。

因此,卖官鬻爵的事情在明朝晚期并不少见,许多升官心切的官员,就花钱买官。

买不起官的,就找人借钱,后来明朝还出现了一种名为“京债”的债务,债主是京城各个有钱的富豪。

这些通过买官当上肥差的官员,一上任就开始贪墨国家的财产,他们身上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而且他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敛财,这对于国家收入同样是一个大的损伤。

明朝的财政体系在嘉靖时期就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因为严党和清流之间的斗争,国库的收支已经严重不平衡。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嘉靖皇帝本人沉迷修仙,为修建道观花掉了很多钱。因此海瑞曾上书写道:

“嘉靖者,言家家皆尽而无财用也”。

后来虽然有张居正的改革,国库有了罕见的充盈。然而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皇帝朱翊钧三十年不上朝,期间还发生了万历三大征,几乎将张居正为国家积攒的财富全部花掉,就连张居正的许多改革政策也都被推翻。

从此以后,明朝的财政开始走下坡路,经过几代的发展之后,中央财政其实已经没有了掌控力。国家的财政收入其实很多都流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里,国库是没有多少库存的。

所以对于李自成想要百万两银两的时候,崇祯皇帝的脸上明显有了危难的表情。他知道国库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要是向文武百官要钱,那就是在他们身上挖肉,如果处理不当,他这个皇帝能不能当下去还是个问题,因此这个条件在崇祯的内心也被否定了。

缓称王,听调不听宣

最后一个条件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是如果封了李自成为王,李自成可以帮明朝打仗,但是不会到京城去朝觐天子。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这个条件和西游记中杨戬向玉皇大帝提出的条件一样,如果崇祯答应这个条件,那么李自成在封地内基本上就是真正的皇帝。

不去京城朝觐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李自成对于自己的保护。

崇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自成的想法。历来农民起义大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没有具体的计划和远见,往往很容易被击败,朝廷的招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大武器。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听从了朱升的建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之后朱元璋一直坚持这个政策,最终成功建立了明朝。现在的李自成做的事情和朱元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能够在西北扎下根来,然后他就可以坐山观虎斗,等清军和明朝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再出手,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尽管明白李自成的打算,可是崇祯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其实是想答应的。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明朝获得一定的缓冲时间,不会立刻灭亡。假设能够在缓和期内找到解决的办法,明朝就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可问题在于,钱从哪里来?其他两项条件他都可以用皇帝的身份做主,钱的事情他确实是无能为力。

离心离德,和谈失败

为了给李自成一个答复,崇祯把这个问题扔给了宰相魏藻德。崇祯皇帝让宰相魏藻德来决定这个问题,连续询问了好几次之后,魏藻德始终一言不发。最后崇祯大怒,将龙椅掀翻在地然后离开朝堂。

这样的结局,让杜勋和魏藻德哭笑不得,不过他们都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崇祯虽然聪明,但是他的手段却是不是很高明。

对于重要的决策,崇祯从来都是将大臣们推在前面,然后他在后面坐享其成。如果事情的发展是好的,崇祯就把所有的风光都揽在自己身上,大臣基本得不到什么好处。可要是结果是坏的,崇祯动辄就会加以责罚,甚至有时候会杀掉大臣。

以前有一位叫做陈行甲的大臣,他和崇祯商议关外的满兵议和事件,最终事情没有做好,崇祯就将陈行甲杀死。这样的举动,让文武百官很是心寒。后来又发生了袁崇焕的事情,皇帝与百官之间的隔阂更深。

现在崇祯故技重施,为官多年的魏藻德当然知道崇祯想要干什么,他不可能做冤死鬼。如今大明气数已尽,就算是大明真的灭亡,以魏藻德自身的才能和权势,他完全有能力在李自成那里谋个好差事,何必为了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卖命。

1644年10月,北平城破,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崇祯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也是一个聪明的皇帝。然而他的多疑以及他的行为方式,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以诚待人,才能得到诚实的回报,如果以阴谋诡计待人,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此方能成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于明思宗崇祯皇帝,而攻破大明王朝是历史上有名的闯王李自成,战乱纷争,朝代更迭,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是常事。毕竟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有能力者自然位居高位,成为天下之主。明朝的灭亡是
2023-07-28 14:33:00
明朝末年李自成与崇祯的谈判与崩溃
...皇帝继位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结果导致“快递小哥”李自成失业了。当时起义军闹得轰轰烈烈,李自成为了养家糊口,就投身起义军中,开始反抗明朝。明朝末年,灾荒瘟疫流行,百姓浮尸遍野
2023-09-17 10:23:00
崇祯的太子与李自成会面拒不下跪, 还提了三个条件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已经逼近了北京城,可是固执的崇祯皇帝自己不愿意南迁,而且也不愿意放三个儿子——太子、永王和定王出京,到了李自成大军已经进了北京城外城时,才安排太监分别护送三个儿
2023-03-06 21:50:00
明朝灭亡前,李自成提出求和,为何被崇祯愤怒拒绝?太可惜了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一路势如破竹,一举就打到了京城脚下,眼看就要实现多年来的夙愿,登上帝位。按道理说,此时的李自成应该是迫不及待想要立马攻克京城的,不过,根据具体的记载,李
2024-10-25 12:27:00
李自成向崇祯提了三个什么条件被崇祯拒绝了
...帝国如今却摇摇欲坠,日薄西山。尤其是声势浩大的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时已经兵临北京城下,虎视眈眈。落寞的崇祯皇帝站在高处,看着城外的农民起义军,再看看四周惶惶不可终日的太
2023-02-24 15:44:00
崇祯为什么宁愿王朝覆灭也不点头议和
明末的历史人人都知,内忧外患,里有李自成兴风作浪,外有后金人虎视眈眈,已经到了危机万分的时刻,说大明朝亡于清军入关,不如说亡于闯王李自成,真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中,导致崇祯自杀,明
2023-08-01 21:54:00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曾向崇祯提出共分天下吗?
关于李自成和崇祯皇帝的一段历史揭示了动荡年代中权谋与命运的交织。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据称在京城危急时刻,李自成曾派人与崇祯皇帝谈判,提出让他做西北王,以换取大明的安宁。这一说法被
2024-08-05 22:15:00
李自成提出3个条件,崇祯为何宁可殉国也不同意
...清朝直接灭亡了明朝,事实上这其中还有一个“中间人”李自成。崇祯十七年三月(1644年4月),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历史到了扣人心弦的时刻。当时明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内有闯军
2024-06-19 21:28:00
明朝末代君王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己也在朝代灭亡之后,选择了自缢身亡。而崇祯皇帝也被李自成葬入皇陵。坚毅的崇祯经过几代明朝皇帝的摧残之后,明王朝的内在忧患已十分严重,再加上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2023-02-22 17: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