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8 14: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明王朝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灭亡于明思宗崇祯皇帝,而攻破大明王朝是历史上有名的闯王李自成,战乱纷争,朝代更迭,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是常事。毕竟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有能力者自然位居高位,成为天下之主。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明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治者所实行的政策和所坚守的理念,已经阻碍了时代的发展,自然会被民众所抵制,随之而来的是被新生的政权所取代,这种周而复始地前进过程塑造着不同时代的朝代,也塑造着中国的历史。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其实明朝崇祯皇帝本可以不用被灭国的,因为当时李自成向他提出了三个条件,如果崇祯皇帝答应了自然也就可以与李自成并存,但是对于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崇祯宁死也不答应。最终李自成攻破京城,明朝也就此灭亡,那究竟是哪三个条件让崇祯皇帝宁死也不答应呢?

其实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江山基业,所以明朝走向末路,最终灭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很多崇祯皇帝本身的原因,正所谓非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命,可见崇祯皇帝是导致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关键点。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对于朝廷的把握没有足够的经验,而且在用人,治人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导致朝中党派一家独大,奸佞之臣权倾朝野,而崇祯皇帝骄傲自负的同时,还不愿意承担责任。

所以在抵抗李自成的进攻是很多军事决策失误都是由崇祯皇帝引起的,但是对于很多失误,崇祯皇帝并不愿意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而是推委给其他人,这一举动也让崇祯皇帝失去了文武百官的信任。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而李自成见明朝大势已去,于是便制造自己的声势,明朝末年统治的腐败也让人们渴望新生的政权,因此有很多民众纷纷参加到李自成的起义军队之中,李自成的军队也慢慢壮大起来,而且越战越勇,相反明朝的军队反而胆小懦弱,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李自成的进攻也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很快便逼近明朝的都城。

而防守的士兵已经溃不成军,四处逃窜,眼看明朝即将被灭亡,其实在此时,崇祯皇帝是有很多选择的,毕竟偌大的明朝不可能真的说灭亡就瞬间灭亡,毕竟百年来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底蕴,这时候就有大臣建议崇祯皇帝迁都。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面对李自成强势的进攻,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崇祯皇帝为了避免明朝政权被彻底推翻,只能另求他法,此时的崇祯皇帝,既面临着清军的进攻,又面临着李自成的叛乱,可以说是腹背受敌,而他此时最好的选择便是迁离都城休养生息,毕竟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转移到其他的地方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但是对于迁都这个决议潮中的很多大臣有着不同的意见,有很多人同意,也有很多人不同意,因为迁都涉及很多事宜,而且迁都也会影响军中的士气和百姓的民心,这对于政权的巩固极为不利。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同时此时的明朝没有迁都的护驾军队,基本上都在抵御清军和李自成的军队,这让迁都成为了一件难事,而且此时的明朝国库已经空虚,即使能够迁都也没有足够的银两支撑着迁都后的开发建设。

对于是否迁都这个决定,朝中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各持己见,因为此时的明朝朝廷有着各自的党派,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对于迁都这件事情,长达一个月也没有明确下来,最后在混乱的议论中,崇祯皇帝做出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那就是驻守北京城不去迁都,而这个决定也成为了明朝生死的关键。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可以说迁都决定着明朝是否能够继续存在,如果明朝迁都还有回转的余地,而如果不签读,那么直接面临的是李自成强攻下来的军队,也正是崇祯皇帝决定不迁都,最终明朝政权被推翻,彻底被灭亡。

所以说崇祯皇帝做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而除了不迁都,当时的李自成也开出三个条件,如果崇祯皇帝能答应,明朝的政权自然依然可以保留,但崇祯皇帝并没有答应,最终李自成当机立断,颠覆了明朝的政权。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在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攻破京城时,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强攻而下,而是派使者和崇祯皇帝等人谈判,李自成之所以没有直接攻破明朝,是不希望推翻明朝后去接明朝这个烂摊子,毕竟此时的明朝还面临着强大的清军,所以如果李自成攻下明朝后,那么就要去处理抵挡清军的相关战事,这对于李自成来说十分棘手,自然不愿意接。

那李自成究竟像崇祯皇帝开出了哪三个条件呢?其实这三个条件简单来说,就是李自成要自立为王且不受明朝的管辖,其次就是想要西北一带的封地,最后便是要求要百万两银两犒赏三军,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有足够的钱财去建设自己的王朝。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对于这个三个条件,崇祯皇帝宁死也没有答应,一来崇祯皇帝遵循着祖训,就是不割地也不赔款,二来崇祯皇帝认为李自成只不过是一个土匪,此时答应他将来后患无穷,必然会得寸进尺,而且这样的做法也极其有辱皇室的尊严,所以崇祯皇帝宁死也没有答应。

既然崇祯皇帝强烈的拒绝了李自成开出的条件,那么自然而然李自成也不会留崇祯皇帝以及明朝的政权,于是以最快的攻势拿下了明朝的都城崇祯皇帝也自尽,就这样,曾经的大明王朝彻底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上了句号。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纵观明朝的灭亡,根本原因还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而导致明朝直接灭亡的,还要属崇祯皇帝所做出的一系列错误决定,以及崇祯皇帝在治理国家,平定战乱方面存在的能力不足。

所以诸多的因素导致了最终明朝的灭亡,而且即使没有爆发李自成的起义,那么清军入关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说明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崇祯皇帝最终的宿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17:47:5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向崇祯提了三个什么条件被崇祯拒绝了
...帝国如今却摇摇欲坠,日薄西山。尤其是声势浩大的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时已经兵临北京城下,虎视眈眈。落寞的崇祯皇帝站在高处,看着城外的农民起义军,再看看四周惶惶不可终日的太
2023-02-24 15:44:00
李自成进攻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中。但事实上,明代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代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所以在满清刚入关时,打得旗号就是替崇祯皇帝复仇。那李自成与崇祯,是否就一定是不死
2024-06-24 20:37:00
李自成围困北京曾提三个退兵条件,崇祯若答应,或可避免煤山自缢
闯王李自成在围困北京城的时候,曾经给崇祯皇帝开出了三个优厚的退兵条件,如果崇祯皇帝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明朝不至于亡得那么快。这三个条件是什么呢?第一,把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封给我李自
2024-11-02 10:35:00
明朝末年李自成与崇祯的谈判与崩溃
...皇帝继位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结果导致“快递小哥”李自成失业了。当时起义军闹得轰轰烈烈,李自成为了养家糊口,就投身起义军中,开始反抗明朝。明朝末年,灾荒瘟疫流行,百姓浮尸遍野
2023-09-17 10:23:00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明朝末期,李自成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北京城唾手可得,明朝已经没有和兵多将广的李自成相抗衡的能力。然而奇怪的是,李自成并没有下令攻击北京城,而是派人去和崇祯皇帝和谈。和谈时,李
2024-05-16 13:57:00
崇祯的太子与李自成会面拒不下跪, 还提了三个条件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已经逼近了北京城,可是固执的崇祯皇帝自己不愿意南迁,而且也不愿意放三个儿子——太子、永王和定王出京,到了李自成大军已经进了北京城外城时,才安排太监分别护送三个儿
2023-03-06 21:50:00
李自成提出3个条件,可保明朝不亡,为何崇祯宁愿死也不答应?
...算是崇祯皇帝在紫禁城中自知大势已去,面对兵临城下的李自成,崇祯皇帝以及麾下的大臣们也不曾屈服一丝一毫! 而李自成接连三次向崇祯提出的和谈,还提出了三个自己退兵的建议,条条都
2024-11-25 10:48:00
明朝灭亡前,李自成提出求和,为何被崇祯愤怒拒绝?太可惜了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一路势如破竹,一举就打到了京城脚下,眼看就要实现多年来的夙愿,登上帝位。按道理说,此时的李自成应该是迫不及待想要立马攻克京城的,不过,根据具体的记载,李
2024-10-25 12:27:00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曾向崇祯提出共分天下吗?
关于李自成和崇祯皇帝的一段历史揭示了动荡年代中权谋与命运的交织。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据称在京城危急时刻,李自成曾派人与崇祯皇帝谈判,提出让他做西北王,以换取大明的安宁。这一说法被
2024-08-05 22: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