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随着朝代的更替,很多事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例如唐宋时期盛行的是诗词,而到了明清时代,小说又开始盛行了起来,那么造成这种文风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政治驱动。诗歌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瑰宝...……更多
唐朝休假制度揭秘:一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休假,竟还带薪
...民的服务力度,使官员更加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唐朝时期休假频繁且时间较长,这给朝廷官员提供了很多的旅游机会,所以唐朝官员十分喜欢四处游山玩水,这也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唐朝时期的节日活动和娱乐风向,在官员游...……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宋代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的影响下,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自太祖赵匡胤开始,非常重视科举取士,在招贤纳才方面一改以往的僵化形式,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合理性的结合。宋代科举制度的革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更多
唐宣宗李忱生平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故事
...宗和武宗也都是逆子。因此,他即位后立即否定了唐武宗时期的一切施政方针,斥逐了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同党,将李德裕、李让夷的宰相职务罢免,改任和李党集团相对立的牛党成员,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更多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奇缘
...颢被选为驸马之后,十分诧异,也非常不乐意,因为唐朝时期,贵族和士族都不大愿意迎娶公主,作为知名士族出身的郑颢自然也不例外。但皇命难违,郑颢又没有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恭的魄力,敢于拒绝,只好与公主完婚,成为...……更多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朝8000万,宋朝(加上辽金西夏)约2亿多一点,清朝鼎盛时期达到4亿人口。按照距离现在最近的清朝来算,将人口扩大三倍至13亿,状元人数也不过数百人,与现在的高考本科人数有着天壤之别。考试的时间长 通常情况下,高...……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更多
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展,能够进入专门学校学习的人才更多了。在女皇武则天时期,还出现了新的科举考试内容,那就是武举。同时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殿试制度在这一时期初成,虽然没有成为定制,但是也对后来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更多
古代科举竞争激烈,高中后的人有什么待遇?
...跨越阶级入朝为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采取了军功爵制,这样普通人所面临的阶级壁垒才稍稍露出一条缝来。随后,汉朝采用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这些制度...……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花式作弊手段也越来越多,前期最直接的就是替考,唐朝时期的考生,只要报个名字就能进考场,因此有些人就想到了,让枪手顶替用自己的名字进考场,其中最狠的是个叫温庭筠的人。温庭筠是个才子,但因为得罪权贵,屡次...……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取得进士。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重视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虽说是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人才,但实际操作往往有出入,出身成了为官的主要因素,并且门第婚成了南北朝时期在士...……更多
...视的影响。元朝的科举制的滥觞,要追溯到元太宗窝阔台时期。1237年,窝阔台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考试,此次考试分为策论、经义、词赋三科,一共录取了4020人。只要是考中的人都被确定为儒户,免除赋税和徭...……更多
罗隐是谁,为何说他是唐朝最倒霉的诗人
...人家李白毕竟没参加过科举,那这个人谁呢?他就是晚唐时期的诗人—罗隐。罗隐这位诗人出生在晚唐时期,曾亲眼看到唐朝灭亡。在我们印象中罗隐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像极了现在的十八线明星。可人家罗隐在当时可是...……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除了有位做宰相的父亲李吉甫外,其祖父李栖筠在唐代宗时期就是朝廷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所以,凭借祖上功劳,他无需参加科举,即可入仕,并以真才实学获得高位。反观之下,家境普通的牛僧孺、李宗闵等庶族士子,就...……更多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开销。唐诗中多见描写风景和寺庙的佳句。唯一倒霉的是诗人王播,他曾经寄居扬州木兰院中读书多年,以至于和尚们在吃饭时都不告诉他。后来王播发达了,特意回到木兰院,在墙壁上题了两首诗来讽刺和尚们的势利。当然,...……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并且推广到全国使用。科举制度的雏形其实诞生在十六国时期,当时十六国中的后赵皇帝石勒为了加强国民教育,让青少年能够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于是下令国家开始设立“学官”这一职位,并且每一郡都要设立博士和祭酒两个...……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宋太宗时期的科举改革也造就了许多多才多艺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01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采用。随着以姓氏为纽带的...……更多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乐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明显的发展。这个时期的诗、文和文学批评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曹操的诗歌模拟乐府,受到乐府的深刻影响。曹操流传到现...……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官员的选拔,不看秀才,被谁举荐决定最终命运。在三国时期,因为门阀世家的权利太大,垄断了书本学问,所以导致门阀成了当官的准则。在南北朝时期,对于秀才有了明确的规定,建立五经馆,然后参加考试,及格做官。这...……更多
李贺离京途中写下一句千古名句,盛唐无人能对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盛世中,唐朝极为耀眼。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十分繁荣,政治稳定,全国实现了大一统,统一时间也是历史上最长的。历代皇帝都没有酒囊饭袋,每一任皇帝都或多或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唐玄宗继位...……更多
蒲松龄生不逢时,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
...豪榜应该简单轻松。可惜他生不逢时,在明亡清兴的特殊时期,他72岁才考上贡生,一生都过着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的生活。一、鲤鱼未能跃龙门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山东淄博人。他是中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明朝...……更多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唐朝,中国古代综合实力最为巅峰辉煌的朝代。在这段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科技受到朝廷大力扶持,尤其是文化产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朝时期的文化最值得一提,当属家喻户晓的唐诗了。唐诗中,李白和...……更多
...龄在26岁那年游历河陇、玉门,其边塞诗作大多出自这个时期。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转任汜水县尉、江宁县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昌龄因事获罪,被谪岭南,第二年遇赦北还。天...……更多
梦回大唐,回顾唐朝的兴衰与灭亡
...高祖,年号武德,定都长安。唐朝历史可以概略分成数个时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军事实力强盛,但人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低点。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促使高祖内禅帝位,...……更多
西晋文豪赋论风格的代表
...精神上也追求文化享受。西晋士人欣赏有才后辈,因而该时期初上文坛的年轻人皆以才气著称,如左思、陆机。 也是因为在尚丽世风的濡染下,对文学“丽”的风格追求仅出现在西晋太康时期,西晋中后期国力衰弱,出现了八...……更多
打破世俗门第的科举制度,对历史影响有多大?
...山永固的长远目的,出现了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并在唐朝时期发展迅速,与之息息相关的科举制度也日臻完善。科举的产生对唐朝人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日画像凌烟阁,搏个书生万户侯”,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例子...……更多
盛唐落魄诗人孟浩然,因为一首诗而断送锦绣前程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华昌盛的一个朝代。其中,盛唐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而稳定、文化空前发达,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一如现代人,那时没有了三餐之忧的人民开始关...……更多
...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 乐正克:乐正克战国时期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子的学生;他的著名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其...……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惊,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要从阅卷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梅圣俞有关了,这位素来严谨的老人家,在看到苏轼的考卷之后,惊呼“此子有孟轲之风”,不敢轻易判定名次,就推荐到了欧阳修那里。欧阳修看到此文,第一反应...……更多
他仅仅在位14年,留下了5件千百年来造福后代的伟大事件
...军中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与士卒同吃同住。杨广在这一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个称职的下士和勤奋的君主应该有的样子,虽然与他即位后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同。但也给隋文帝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父亲面前装,在母亲面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
孔子有三千弟子,你知道他还有十位嫡系吗
在古代春秋时期,很多平民百姓百姓没有知识文化,因为当是很多为人师者只愿意教那些家境殷实的。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不论贫富贵贱
2024-06-29 21:45:00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
2024-06-29 21:44:00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
2024-06-29 21:44:00
赵武灵王是怎样把赵国经营的如此强大的呢
秦国很少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甚至很少有国家想要消灭秦国,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令秦国感到恐慌,这个国家就是赵国,这个王君就是赵武灵王
2024-06-29 21:46:00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
2024-06-29 21:44:00
为何说 “田氏代齐”才是战国真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
2024-06-29 21:45:00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
2024-06-29 21:49:00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
2024-06-29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