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是读了平湖陆稼书的书,从而印象深刻:陆三鱼先生言《战国策》有毒,中而死者,如晋袁悦是也;《庄子》亦有毒,中而死者何晏、邓飏辈是也。读蒙庄者,去其猖狂妄行乃蹈大方,此类之说,则去毒矣。这是袁昶的另一种读...……更多
揭秘春秋战国之秦国
...秋时期”。2、战国“战国”一词的由来是刘湘编纂的《战国策》。这本史书记载了从东周末期到秦统一中原之前的时间,具体时间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也因为这段时间,各国动荡不安,故得名“战国”。二、春秋战国...……更多
《小豆豆成长日记》:看见儿童“生长”
...海明威……你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作家的名字;《史记》《战国策》……一段段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引领我们回到中华文明的原点;《诗经》《论语》《古文观止》……每一部经典都在传递着五千年文明的智慧。这一切,无疑是涵...……更多
...、商、西周古代历史的轮廓;他依据《春秋》《左传》《战国策》等比较细致地整理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尤其是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相当清晰。《史记》写战国时期的历史错乱较多,这是由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书,都被秦...……更多
芈月:大秦宣太后的真实身份和权力斗争
...,却发现当年的历史经过了春秋笔法的修饰,而且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根本不相同,还有竹书纪年也对此进行了另类的解释。因此学者认为,实际的记录很有可能经过了官方的大量修改,司马迁研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也被带偏了。...……更多
秦惠文王灭蜀对秦国东出的意义
...战国七雄为例(下面所言皆记载在《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史记·张仪列传》中)。秦、楚:苏秦称秦国“虎贲之士百余万”,楚国“带甲百万”,按照五人口抽一兵来看,秦、楚两国总人口各自在五百万上下。魏:苏...……更多
张若虚:被遗忘的唐代诗人与他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背过一本书,它就是《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更多
中山国灭亡:一碗羊肉汤引发的历史悲剧
...的是,加速中山国灭亡的催化剂竟然是一碗羊肉汤。据《战国策》记载:“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某一天,中山国君派人宰杀羔羊,煮食羊肉,宴请...……更多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关东各国,都把遏制秦国东进的希望寄托在赵国方面。《战国策 秦策三》,说这个时期\"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的事情。也就是说,秦赵之间必有决定生死的关键一战,双方都无路可退,不成功便成仁。上党:长...……更多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规模虽小,但兵器制造独步天下
...为傲,那就是兵器制造。其中最厉害的,当属弓弩。在《战国策》中,曾经记载了苏秦对韩国的评价: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这句话没有任何人反驳,在当时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国家提出异议,充分说明了韩国弓弩技术的绝对...……更多
白起军事生涯中的失利:被忽视的历史真相
...,迫近魏国国都大梁。然而这次作战失败了,秦国失利,战国策称之为兵困于林中。这次失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魏冉被免相。魏冉作为秦国丞相,又怎么会突然被免呢?根据秦法,被举荐的人所任不善的,举荐人一样要治罪。那...……更多
...直接说明了尧舜禹之间传位的事情不是那么光鲜。另外《战国策》记载伯益和启之间的斗争:「禹名传天下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大意是大禹将帝位传给了伯益,但这只是大禹敷衍天下人的障眼法而已。实际上他一直都在扶...……更多
高风妙笔万年垂
...李春林(中)、画家刘杨(左)高风妙笔万年垂——与《唐诗三百首详注》出版有关的新闻旧事读书界普遍认为,《唐诗三百首详注》是孙洙《唐诗三百首》的“常青藤注本”。去年,是《唐诗三百首详注》(后文简称《详注》...……更多
...的叫法就是蹴鞠。我国关于蹴鞠的记载有很多,其中,《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是记载蹴鞠最早的史料。不过这两本书记录的却是同一个历史故事。公元前3世纪早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为了共...……更多
为何总说古代文人误国
司马光是保守势力的代表,不思进取。司马光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却懒得总结。历史上的一切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他却反对改革。司马光一出任宰相,就废除了王安石实行了十几年的变法,导致王安石在南京终日郁郁...……更多
聊聊战国奇人张仪三骗楚怀王的故事
...十几种意思,十多种解释。也怪古人书写条件太艰难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可以用毛笔在纸上写,但他用的资料许多都是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期的史官记载下来的。春秋战国、秦皇汉武时期的史官都是用刀子...……更多
赵将李牧临阵被杀,是死于内耗还是外敌
...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战国策·秦策五》)从这段记述中可得知一个信息:李牧当时身处北面战场,肯定是击败了王翦。而赵王还专门接见并敬酒,可见这场胜利战果空前,意义非同寻常。而在...……更多
...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也曾说:“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也就是说,司马迁写...……更多
春申君黄歇是如何让楚王宠爱的妃子怀上自己的孩子的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黄歇的记载与《战国策》中的记载是一致的,而关于嬴政身世的记载,仅仅在《史记》的不同篇章中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关于黄歇之死,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黄歇早已听说李园...……更多
中山史话之赵灭中山:一碗羊羹引发的战争灾难!
...失十分惨重。中山王厝一气之下将提议对燕国趁火打劫的司马喜罢免,不久他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宫中,临死前传位给儿子中山姿王。中山姿王继位后不吸取前车之鉴,重新任用司马喜做相国。然而司马喜却还是推行黄老之学...……更多
怎样读《左传》
...”,追溯各体文章之始,举《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之例者多达四十余处,涉及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讔、史传、诸子、论说、檄移、章表、议对、书记各体。其中举《左传》之例为最多...……更多
揭秘历史疑团:顿弱究竟是不是劝秦王迎回赵太后的功臣?
...差点被烹杀。其实,这一段在《史记》中有记载。而在《战国策》中,真正劝秦王嬴政迎回赵太后的人,是顿弱。顿弱,魏国人(并非赵国人),此人出身低微,幼年家贫,常游离于市井之间,为了生存,他练就了一副巧舌。然...……更多
马陵之战孙膑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马迁笔下,齐国在韩国五战全败后才出兵救援的记载。《战国策》中也有《南梁之难》一篇描述此役。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后称梁县,今属汝州。韩魏两国在此暴发激战,双方统帅是孔夜和襄疵,并非《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更多
韩愈碑志在宋代的传播和接受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与同期文人相比都不逊色。宋代古文选本对韩愈碑志的取舍及影响一韩愈碑志的取舍情况1宋代古文选本对韩愈碑志的取舍情况韩愈传世古文中,碑志文多达76篇,是其所有文体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韩愈在碑志...……更多
秦惠文王:统一大业的承前启后者
...自此律法推行无阻,却得罪了太子,为自己埋下后患。《战国策》曾记载,秦孝公病重时,有意将王位传于商鞅,但遭到婉拒。无论真假如何,商鞅在太子眼中,已经成为最大的威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秦孝公...……更多
蒙恬:中华第一勇士的悲壮命运
...他是闻风丧胆。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西汉刘向《战国策》评价说“使秦帝业白起之势。”白起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无一败绩,使诸侯闻风丧胆。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历朝历...……更多
子贡:孔子门生中的商业与政治奇才
...有着战国纵横家的影子。只不过《史记》是史书,而非《战国策》一类子书,所以读者容易上当,其实《史记》对《战国策》摘抄非常多,那么或许两个说法都不真实。 ……更多
上海男篮球员李弘权当选本赛季第4期月度最佳星锐球员
4月8日讯CBA联赛官方消息,上海男篮球员李弘权当选第4期月度最佳星锐球员。官方原文如下:恭喜上海久事大鲨鱼男篮球员李弘权荣膺2023-2024赛季CBA联赛第4期“战马月度最佳星锐球员”!李弘权本月出战12场比赛,取得9胜3负的...……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成为一门大生意。在众多教辅当中,卖得最火的是“时文选本”。明清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所谓“时文”,即科举考场中的应试文章。“时文选本”,类似于现在的“高考优秀作文选集”。早在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就出现...……更多
...有什么特长啊?冯諼说:没有特长。结果待遇就不好。《战国策》上记载就是“食以草具”,意思就是你吃土吧你。冯諼不满意就开始弹剑说:哎呀吃的不好啊没有鱼。孟尝君听见了也是大方,就说跟看门的吃一样的吧,意思就...……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