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方孝孺:明朝文人墨客的傲骨与坚持
...、出嫁的姐妹、外祖父、外祖父等等大概就是这些人。而方孝孺就更惨了,被诛了整整十族,也就是说连他的朋友在这场浩劫之中也无法幸免于难,林林总总大约有873人,一共花了七天时间才被诛杀完。那么他本人究竟是干了什...……更多
方孝孺:文人傲骨与灭十族的悲剧
...忍让,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有着大唐才子之称的贤臣方孝孺。二、诛他十族方孝孺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长大后更是拜儒学大师宋濂为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被誉为大明才子。在朱元璋逝世后,朱允炆将方孝孺召入宫中...……更多
方孝孺为何成为古代历史上被灭十族的悲剧人物
...才华和智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其中一位名叫方孝孺的学士,却以其悲壮的结局,成为了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注脚。他不仅因自身的忠贞不渝而名垂青史,更因被灭十族的惨烈遭遇,成为了古代历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更多
明朝的“空印案”真的存在过吗
...谎言,因为整个明朝方孝儒还有后代、且家族人丁兴旺。方孝孺的相关文章记载:“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源自《逊志斋集·叶伯巨郑士利传》),以...……更多
方孝孺:一个文人的坚守与明朝的命运
在明清交替之际,1357年,一个名叫方孝孺的男孩应声而生,他就像一颗闪烁着光芒的星星,早早就注定要照耀历史的天空。他的家庭文化浓厚,仿佛为他提供了一个沐浴在知识中的摇篮。家中书柜里古籍满满,每一本都留有方...……更多
方孝孺的智慧与勇气:一道奏折改变命运
...忠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和迫害。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方孝孺,他是建文帝的重臣,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文人。朱棣对于方孝孺的才华和声望一直心存嫉妒,他决定将方孝孺作为自己的敌人,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更多
朱元璋和明朝初年的三大惨案
...件是朱棣做的;来看看这三大惨案究竟有多惨吧:TOP、3方孝孺案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1398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遵照朱元璋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更多
方孝孺血脉传承:九岁遗孤的隐匿与复兴
导读:明朝的方孝孺可说是中国历史上骨头最硬的文人,他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建文帝皇位之后,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任凭朱棣如何软磨硬泡,威逼利诱,就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为朱棣撰写继位诏书,还在纸...……更多
揭秘明朝皇帝的特殊癖好
...:“文死谏,武死战,国君死社稷。”,可惜此公诛灭了方孝孺十族,让天下读书人寒心。因此当李自成围困北京时,众大臣不思如何报国,却一心想着向大清出卖皇帝或者想着向李自成投降以换得退路。最后,崇祯在景阳殿敲...……更多
明朝忠臣方孝孺与神秘的蛇王转世传说
...,或多或少都借助了迷信的力量。在明朝的时候,有个叫方孝孺的大臣,他本来是建文帝手下的忠臣,最为看重封建正统,故此当朱棣上台后,当一干大臣都对朱棣表示臣服后,方孝孺宁死不愿承认朱棣的地位,而朱棣却一心想...……更多
方孝孺:明朝的忠臣与学者,十族被灭的悲剧人物
方孝孺被永乐大帝灭了十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惨案。方孝孺就算冒犯了皇帝,也不至于被灭十族,因古代最高刑罚为灭九族,那么这十族从何说起呢?先说九族,简单点说就是罪犯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父亲的兄弟...……更多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七人获得文正的谥号。明朝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五人。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是八个人,也就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在这些人里在...……更多
为何说建文帝出逃传闻是明成祖朱棣故意推动的
...朱允炆自焚一事,是如下说的:在靖难兵将进入南京前,方孝孺曾经向建文帝建议如果南京失守可以先去蜀地即四川布政使司躲避,然后召集义兵,徐图谋复。后来朱棣将进入南京城,诸王及文武群臣、父老一起朝见建文帝,建...……更多
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唯一的皇储
...之流。文官倒是比武官强些,重臣诸如齐泰、黄子澄以及方孝孺,几位老臣忠心没的说,但治国能力呢?差的可能不是一星半点。三人之中如果非要说谁比较有宰辅之相,那只能是齐泰了,相比黄子澄、方孝孺只会每天喊口号、...……更多
为何方孝孺宁灭十族也不接受朱棣
...然历史上“兄死弟及”是受人认可和接受的,那么为什么方孝孺作为明朝的元老,肱骨大臣,在被燕王朱棣所擒之后,提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难道方孝孺如此德高望重,他不知道此举定会激怒朱棣吗?甚至在朱棣盛怒...……更多
朱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为一个女人活剐三千人宫女
...极,可谓骇人听闻!第一个公然抵制朱棣的就是一代名臣方孝孺!方孝孺学识渊博,是明朝名声显赫的公知分子,也是前朝皇帝朱允炆的启蒙老师。方孝孺在得知朱棣谋逆篡位之后,立即穿着孝衣进攻哭丧。朱棣知道后十分不悦...……更多
盘点历史上死法最惨的九大名人,他们是如何惨死的?
...被扔进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死法十分凄惨。第五名方孝孺——车裂于街市方孝孺是明朝有名的学者、大臣,少年时期他师从大儒宋濂,在乡里十分有名,被称为“读书种子”。 明惠帝即位后,方孝孺被征召入京委以重任...……更多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广孝对于局势的把握,其实是有他独到见解的。就像对于方孝孺的态度上,他知道方孝孺不会投降,但是他知道,当时的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于是他劝朱棣,如果方孝孺不投降,不要杀方孝孺,不要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更多
明朝第一位贤王是谁,为何意外扯下朱棣“遮羞布”
...达蜀地后,决定用诗书礼乐教化当地人。首先,朱椿聘请方孝孺做世子老师,举行隆重仪式将方孝孺迎接到成都讲授学问,并且亲自为方孝孺的住所题名为“正学”。方孝孺主张施行仁政,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思路是严刑峻...……更多
方孝孺之死:朱棣统治下的忠诚、才华与知识分子的冲突
首先,朱棣处死方孝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方孝孺曾是建文帝的忠臣。在建文帝在位时,方孝孺曾为他出谋划策,并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对建文帝的忠诚。朱棣作为建文帝的叔叔,自然不会对这种忠诚视而不见。其次,方孝孺的...……更多
揭示在古代当宰相究竟有多难
...们或机智过人,如唐朝的狄仁杰;或忠诚无比,如明朝的方孝孺;或权谋深沉,如清朝的和珅。然而,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古代宰相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古代宰相的政治环境、工作压力和个人品质,揭...……更多
古代忠义楷模之臣方孝孺,因不配合乱臣被诛十族
前言:明代名臣方孝孺侍奉建文一朝,因文采出众被视为一代文宗,他在“靖难之役”中为建文帝殉难,更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楷模之臣。然而方孝孺最闻名的事,并非是自身文才与忠义殉难,而是“诛十族”一说,天下人普遍...……更多
方孝孺是忠义还是迂腐,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方孝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山中宰相”,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忠诚的品德而被后人所铭记。然而,他的忠诚和正直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迂腐...……更多
他是历史上结局最惨的忠臣,为国尽忠终成悲惨结局
...的人。然而说到历史上结局最惨的忠臣,不得不说的就是方孝孺和袁崇焕了。方孝孺被永乐大帝灭了十族,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以凌迟之刑。方孝孺是朱元璋非常喜欢的一位大臣,朱元璋让方孝孺担任继承人朱允炆的文学博士。...……更多
朱棣为何将建文帝后宫妃子全部杀死
...继承的合理合法性,朱棣在这件事上操碎了心,曾经想让方孝孺来起草登基称帝的诏书,来赢得天下士子之心。可惜方孝孺并不配合,张嘴就问朱棣为何不传位给建文帝之子,朱棣以孺子太小为由推脱,方孝孺再问为何不传位给...……更多
司马光与文正谥号的背后故事
...。元朝的时候有5个人得到了文正。明朝得到文正的人有方孝孺、李东阳等4人,方孝孺的文正是后来的皇帝对他进行追赠的,其中的李东阳在快去世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死了之后的谥号,还是大学士杨一清告诉他死了之后谥号文正...……更多
魏征与方孝孺:相似的遭遇,迥异的抉择
导读:魏征和方孝孺两个名字能够联系到一起,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所处朝代的一场政变。魏征是唐朝首位皇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胞弟李世民所杀。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朱允炆的四叔发...……更多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书,就可以看到陈愕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就比如之前的方孝孺,唐代的魏征等。方孝孺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朱棣要诛他十族,方孝孺也宁死不从,而唐代的魏征,坚持给李世民上谏,李世民受不了了想偷偷走掉,结果魏征还...……更多
...汉景帝牺牲了晁错,他被腰斩于菜市口,全家被诛。五、方孝孺的坚守与悲歌明朝初期,方孝孺作为建文帝的老师,曾辅佐建文帝抵抗朱棣的篡位。他的忠诚和坚守,成为了历史上的典范。但朱棣夺得皇位后,要求方孝孺为自己...……更多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有能人的。 后来又有人建议朱棣,先去说服当时的大儒方孝孺,只要将其说服,那就可以收获广大士子之心。朱棣当然明白,这是赢得人心的好办法,但是他和方孝孺谈的并不顺利。方不仅不配合,还将朱棣痛斥了一番,恼羞...……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事实上,在李元吉的军事生涯中,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跟随李世民四处作战,他深知李世民的本事就多大,因此当他得知自己中了李世民的埋伏
2024-06-23 14:01:00
也许是铲除魏忠贤这件事太漂亮了,崇祯后面用人表现充满盲目性。内阁大学士是朝廷重臣,有“崇祯50相”之说,也就是说崇祯在位17年
2024-06-23 14:01:00
崇祯因为后金使的反间计,就杀了抗击后金立下赫赫战功的袁崇焕。他对袁崇焕从极度信任到极度生疑,仅仅两年时间。此后,崇祯似乎还不从中吸取教训
2024-06-23 14:02:00
一个人的悲剧,常常就是他性格的悲剧。他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变长期以来的陋习,他对大臣的态度,其严峻和刻薄已经超出想象。比如
2024-06-23 14:03:00
汉武帝的嫡长子是著名的戾太子刘据,汉武帝接近而立之年才有此一子,自然是对他格外宠爱,而刘据也不负众望,深的朝野的拥戴。刘据可以说是汉武帝六个儿子中最出色
2024-06-23 14:04:00
赵姬,秦始皇嬴政的生母,她的一生从无名无份、无权无势到母仪天下的皇太后,颇为传奇。然而赵姬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糜烂的私生活
2024-06-23 14:05:00
正因为嬴政年少无法掌权,说是旧情复燃也好,说是笼络权臣也罢,赵姬对吕不韦极尽笼络之能事,许以高官厚禄,许以以身相许。随着嬴政年纪见长
2024-06-23 14:06:00
姜维行至广汉郪县,将自己的符节送给胡烈,又从东道向钟会投降。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礼贤下士,用以安抚蜀地官吏。又结交蒋斌和蒋显
2024-06-23 14:07:00
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对此,在笔者看来,钟会有谋反的意图
2024-06-23 14:07:00
姜维作为蜀汉大将军,在蜀汉将士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因此,钟会想要获得原先蜀国将士的支持,必然要和姜维进行合作,也即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2024-06-23 14:07:00
究其原因,显然是钟会不够杀伐果断,或者说钟会的行动不够缜密。蜀汉灭亡之后,钟会于公元264年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
2024-06-23 14:08:00
明宣宗朱瞻基好歹贵为一代明君,朱高煦(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朱元璋封为高阳郡王
2024-06-23 14:09:00
再加上杨荣等老臣的一再建议,最终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谁成想,朱高煦一听说大侄子亲自领兵来平叛,走到半道儿,宣布投降不打了
2024-06-23 14:09:00
为了保护她,她的丈夫甚至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她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钱皇后。1442年,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准皇后
2024-06-23 14:10:00
康熙是后人心目中的著名君主,但他虽然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却存在着诸多隐患。其实,最严重的问题是官员1腐败,国库空虚
2024-06-23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