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06:44: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古以来,皇帝代表的就是无上的权威,是不容许有任何人质疑的,可是在明朝,大臣却可以随时上谏皇帝所作所为的不当之处。

更离谱的是,在明朝就有一位大臣,当众质疑皇帝,而且不止一次,皇帝忍无可忍,令人把他埋到城门门口整整七天。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七天之后被放出来时他还是死性不改,又一次惹怒了皇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惹怒皇帝被活埋

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的某一天,南京奉天门门口突然十分热闹,当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官服的大臣被五花大绑。

他身旁有一队士兵正在吭哧吭哧地挖坑,坑一挖好,士兵们就把大臣丢了进去,还开始往坑里填土。

到最后,那位大臣只留下了一个头在地面上,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这位大臣叫陈愕,在朝廷任刑科给事中一职,这个官职简要概述就是“言官”,官位不大,但是权力不小,因为言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谏。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而正因为言官的官位不大,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毕竟有哪天皇帝不想听谏言了,而言官又不停地上谏,那言官可就大祸临头了。

但陈愕不在乎,他认为做一天和尚就要撞一天钟,如果不对皇帝提出有用的谏言,那他不是渎职吗?于是他上谏得比谁都勤。

但是他有两个缺点,一是声音很大,二是说话容易上头,在朝堂之上,人们都是低头跟皇帝说话,这样声音就不大,可以表现对皇帝的臣服。

而陈愕呢?一个大嗓门,他跟皇帝说话时,如果不细听,感觉他在骂人,偏偏他讲话还容易上头。

有时候他的谏言确实是有用的,但是容易驳了皇帝的面子,之后皇帝可能会拐弯抹角提醒一下陈愕的措辞,毕竟皇帝也是要脸的。

但是陈愕哪懂这个,于是他便感觉皇帝不接受自己的谏言,便跟皇帝顶撞起来。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皇帝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一次两次的,皇帝自然就忍了,但是陈愕可不是一次两次,他是长年累月这么干。

终于在某一次朝会上,他惹恼了朱棣,朱棣忍无可忍,便下令将他活埋,陈愕不是嘴硬吗?那就把他埋在地里,不给他吃饭,看他嘴巴还硬不硬!

而陈愕为什么敢如此直白的谏言呢?这其实是有制度保护他的。

言官制度

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创立了一类官职,这类官职品阶不高,但是政治地位十分突出。

而且朱元璋赋予了他们很大职权,使得他们能够监察几乎所有的事物,上到皇帝的政令,下到社会生活,大到百官,小到皇帝起居,都在他们监察的范围内,几乎无所不包。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于是当言官的人就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在其任不谋其政,因为言官本就是官阶很低的职位,俸禄也不多,如果再因为谏言惹怒了皇帝,那么一辈子就别想升官了。

第二种就是像陈愕这样,直言上谏,非顶的皇帝说不出来话,而皇帝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言官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可以算得上是天下人的嘴巴。

如果你对这些言官起了杀心,那么就会有无数张嘴巴骂皇帝,纵使皇帝是九五之尊,也对这没有办法。

于是永乐皇帝才会想出“活埋”陈愕的办法,永乐皇帝是什么人?他在靖难之役夺取皇帝之位,又五征漠北,打得鞑靼部四散奔逃,又派郑和七下西洋,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能不知道陈愕说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吗?他当然知道。

陈愕的结局

朱棣其实知道陈愕的话很有道理,不过朱棣是皇帝,皇帝是不会允许有人对他不尊敬,对他大吼大叫的。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于是他决定杀一杀陈愕的锐气,把陈愕活埋在城门口,让全城的人见一见他的狼狈样,再给他断水断粮,让他主动求饶。

但陈愕十分有骨气,愣是坚持了七天,没有求饶,朱棣也怕他就这么死了,于是便叫他去修厢房。

这个惩罚其实并不严重,只是羞辱性比较大,陈愕甚至可以雇人来修,但是明朝的时候,官员的工资比较低,如果这个官员不贪的话,工资也仅仅只够生活而已。

陈愕的官阶只有七品,又是个言官,于是没有人会给他贿赂,而实际上,根据陈愕的性格,就算别人给他贿赂,他也不会收,所以,陈愕根本没有钱雇人,只能苦哈哈的自己修。

有一天,朱棣突然想起陈愕,便去到厢房找陈愕,到了厢房之后,却并没有看到陈愕的身影,只见到了一个脏兮兮的杂役。

而朱棣先是十分愤怒,因为陈愕没有听他的命令,于是便忍着怒意问杂役陈愕去哪了。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可是朱棣没想到,面前的杂役竟一声哭出来,并说自己就是陈愕,这时,朱棣才了解到陈愕的忠厚,于是便解除了对陈愕的惩罚。

在之后,朱棣也理解了陈愕的性格,当陈愕以后再上谏时,朱棣就只当陈愕声音很小,心里自我安慰。

而撇开陈愕的两个坏毛病不看,陈愕也是一个好官,在其位谋其政,连皇帝都不怕。

后来朝廷内有个官职出现空缺,朱棣就想到了陈愕,总的来看,陈愕的结局也算不错。

其实,当我们翻看历史书,就可以看到陈愕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就比如之前的方孝孺,唐代的魏征等。

方孝孺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朱棣要诛他十族,方孝孺也宁死不从,而唐代的魏征,坚持给李世民上谏,李世民受不了了想偷偷走掉,结果魏征还抓着他的袖子不让他走,最后气得李世民想杀了魏征。

明朝言官陈愕:被活埋七天不改其志,被救出后怒怼皇帝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原则,不屈于强权,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皇帝撒钱,群臣哄抢,唯有谁岿然不动
...国门,将不屈的精神坚持到王朝覆灭的最后一刻,这就是明朝。明朝朝堂之中也涌现了一大批勇于上谏之臣,李时勉就是其中一位。宣宗朱瞻基在嘉赏群臣之时,直接将金钱撒在地上,群臣纷纷弯下
2024-05-13 16:03:00
为何说大唐没有魏征的谏言,就没有贞观之治的盛况
...整个行政体系腐朽僵化,是容不得这样一个臣子了。到了明朝初年那时候估计也不行,不是说朱元璋的问题,而是那个时候在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以使用价值为目标的社
2024-06-19 10:54:00
魏征:唐朝的“真话王”,如何用直言不讳赢得皇帝的青眯?
...唐太宗李世民的朝堂上,凭借“真话”这一法宝,赢得了皇帝的青睐。魏征的“真话”之路魏征出生于公元580年,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从小聪明伶俐,饱读诗书,长大后考中进士,进入了官场。
2024-11-21 10:11:00
魏征的进谏艺术:他是如何巧妙地说服皇帝的
...,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一生进谏多达200多次,结果全部被皇帝采纳。他就是被称为一代名相的魏征。魏征一生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多达200多次(据说是264次,未考证),居然全部被
2023-10-21 08:12:00
...说:“我以为您在看老皇上的陵墓”,言外之意就是作为皇帝,登上高台不追忆父亲,只追忆妻子,这样的做法是不对。这次之后,李世民命人拆掉了高台,再也没有登高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从这
2024-06-22 11:57:00
明朝言官陈谔:被活埋七天不死,让皇帝又爱又恨
明朝吴承恩写一部《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被压在了五指山下500年,孙悟空是一个“妖猴”当然不会死。而同样在明朝里,有一个官员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皇帝给活埋了7天,依旧没有死,可以说是
2024-02-22 13:42:00
朝代更迭中的女性力量:从武则天到孝庄太后,看女性如何影响历史
...的,后妃最常用的就是此种方式来达到干预朝政的目的。明朝前期,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经常在太祖前谏言,面对明太祖果断且严厉的性格,马皇后说道:“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
2024-02-16 12:23:00
长孙皇后用温柔的话语谏言
...父子兄弟间矛盾重重,最终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上皇帝的宝座。玄武门之变发动时,李世民面临着不成功便成魂的危险,长孙皇后亲自慰勉跟随李世民的幕僚家眷,让他们很是感动,更加死心
2023-08-02 21:13:00
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十位传奇丞相盘点
...,有不少诗歌、词、散文流传后世。十、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首辅,相当于丞相,张居正在成为首辅之后对明朝进行了十年时间的执政,是明朝中后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明朝的回光反照
2024-04-09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