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近年来,有关历代王朝中后宫嫔妃的各类书籍层见迭出,影视剧中的宫斗剧更是长久不衰,《步步惊心》中九子夺嫡,《甄嬛传》中女子钮钴禄氏,已经在热播榜十年之久。这些涉及到中国古代女性宫廷生存的主题,反映着大众对女性平等地位意识的提升。
古代女子虽未进朝堂,却又在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政局的走向,关于“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持续了几百年,可实际上古代后宫女性都未曾避免干预朝政,宫斗只是后宫的一部分。
说起宫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清朝,这几年的宫廷剧大多以清朝为背景,可其实真正的历史和电视剧并不同。那中国古代女性到底是如何进入到朝廷政坛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守护自己的丈夫、儿子?又在朝代的更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封建社会背景下,女性干政目的浮现
封建王朝时期,女性干政是被整个王朝所忌讳,从来只讲“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被打压,全部依赖丈夫而活。礼教束缚下,即使女子面临着不允许参与政事,但是政事直接影响着自己丈夫和儿子的前途,女子在点点滴滴中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坛,以此达到辅助自己丈夫、儿子的效果。
《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当时牧野之战中,周朝周武王为了提高官兵的的士气,曾经向下属这么阐述过,意思是没有打鸣的母鸡,如果哪天母鸡真的打鸣了,那这个家就要到尽头了。
《国语·鲁语上》有“夫妇贽不过枣、栗以告虔也。男则玉帛、禽鸟以章物也。今妇执币是男女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不可无也。”同样在《国语·周语上》,密康公之母劝密康公把奔来的女子献给恭王,以免引来祸乱,密康公不听被灭国。
整个的暗示就是指后宫涉及到朝政,整个朝代就可能面临改朝换代的后果。历朝历代,都在强调着女性干政的严重后果。那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这样一个概念,到底女性在政坛上有多大的影响,足以让朝代的统治者、官员们要一直做出这样的警醒。
如果女性在整个朝廷的发展过程中实际有着微不足道的位置,是不是就不会有“后宫不得干政”这个概念?
那要探究这个原因,首先可以考虑到女性的逻辑思维更偏感情用事,很多的抉择没有办法做出理智的回应,在男性社会中就会认为女性不应涉及朝政。可是哪里有利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的欲望。为了自己的家庭,女性便以自己的方式间接来掌控局面。
宫斗剧中最常见的就是枕边人吹一吹枕边风,使个小性子,好让皇帝答应自己的期望。但是每个君王看似万人之上,实则也要听从朝堂上的大臣的谏言。
这种方式一般在剧中就会被认为是妖言惑众,另有目的,影响朝堂,可是这也并不能说明女子涉政一定会预示着不祥。朝代更替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很多女子干预朝政的现象,比如武则天直接做到了王朝的统治者,且还为大唐盛世的开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朝政系统完善的时代,女性间接方式进入政坛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形势下,皇帝是一切权利的代表,后妃是皇帝身边至亲至爱之人,也就是最接近权利的人。古往今来,每个朝堂都在杜绝后宫干政的现象,但是每个朝代都没能逃脱后妃干政的现实。
后妃干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干预,另一种是直接干预,咱们先来看间接涉政的历朝代表人物。
女性间接干预朝政的方式,也就是皇后或者妃子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皇帝的关系亲近,便向皇帝直接表达对朝堂某人或者某个事件的看法,以此达到左右皇帝决定的目的。但是皇帝是否会采纳,最终还要看皇帝自我的意识。
后妃对皇帝的谏言或积极或迂腐,这就需要看后妃本身的人格品质和目的,后妃最常用的就是此种方式来达到干预朝政的目的。
明朝前期,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经常在太祖前谏言,面对明太祖果断且严厉的性格,马皇后说道:“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马皇后“时时请帝赦小过以全器使,帝为后挽回刑杀者屡矣”。
明太祖在马皇后的建议下,郭景祥、李文忠、宋濂等人得以在朝堂上继续发光,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朝历史上后宫间接干政的数量众多,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女性涉及政坛有其发展的必要性,是对皇帝手中权利的强化和赋能,对国家的稳定和朝堂的正向前进都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当然明朝也曾经历后宫干政,扰乱朝堂,国家一度陷入危机。比如明宪宗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她不仅谗言废后,还疯狂逼害后妃和皇嗣,致使宪宗长期无子,严重危害了国本。万贵妃还交结朝臣,纵容外戚宦官,致使朝堂紊乱。
不同的朝代,后妃干政便有不一样的方式,清朝后宫干政人数虽没有明朝多,但也会看出和明朝不一样的特点。
清朝初期孝庄太后辅佐顺治、康熙,皇太极离世时,还没有来得及立嗣,又面临着继承制度并不完善,在这种宗室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孝庄皇后利用朝政中的种种矛盾,最后将福临送上皇位,让清朝避免了以此内讧。但顺治即位以后,仍是多尔衮进行辅政,一直觊觎帝位,多亏孝庄以多种方式周旋,使得不敢篡位。
她用她的智慧、精明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辅佐子、孙两代皇帝,让清朝进入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出现了有清一代的鼎盛局面。
而这一切实属时代的旋涡下,孝庄皇后为了政局需要做出的贡献,她揽政而不逞权欲,辅幼主而不谋垂帘,真可谓是有才有识,清代后妃中之佼佼者。
三、后宫干政的巅峰期,女性显露政坛
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的唐朝。唐朝时期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产业也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开创出“贞观之治”。世人皆知唐太宗,而在这其中功不可没的还有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被誉为“天下第一贤后”,她贤良淑德,恪守本分,在李世民烦躁于魏征的直言进谏时,长孙皇后和太宗说:“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开明,为皇上感到高兴。”在李世民决定给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高官俸禄时,长孙皇后劝阻了这个决定,她担心外戚势力过大,群臣不满,影响朝政。
长孙皇后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朝政,但是她用贤良的品德和卓越的政治眼光,辅助唐太宗成为了一代明君。
唐代最有名的女性直接参与朝政,就必须要提到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而且与自己的丈夫唐高宗一同执政,并称“二圣”。
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水平。从初期的垂帘听政,大小事宜一一过问,到后期丈夫去世后,自己直接登上帝位,用自己的方式执掌了国家政权,这也显示出唐朝女性地位之高。
唐代的女子干政现象普遍,和唐朝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唐朝个民族交流颇多,“胡风”融合,文化相互碰撞,统治者本身有一部分的胡人血统,夫妻之间平等,所以女子涉及中央朝政是很正常的现象。
唐朝处于开放的社会风气,女子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而在封建制度完善的清朝中,有一位女性以当时最直接的干政方式,统治了王朝40多年,她就是慈禧。
太后垂帘听政是太后干政的直接方式,太后代行皇帝权力,执掌朝政,颁布法令。慈禧太后在晚清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她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动政治活动夺取最高统治权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病死,执掌政权长达48年,是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虽说清朝有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但是清朝是封建王朝里皇权极其集中的朝代,当继承者的年龄尚小时,就需要和皇帝最有血缘关系的母亲来辅助亲政,所以慈禧太后直接干预朝政有着极其正当的理由。
在结合当时政权的矛盾点激化,和慈禧本身天资聪颖,且对权利足够的渴望,在慈禧的强硬手段下,便出现了后宫把持朝政近半个世纪的现象。
总结:
回望中国历史几千年,女性都在以不同的身份地位进入皇家的政治中心,她们有的辅佐皇帝开创盛世,有的千古一帝,有的又让朝政陷入僵局,这都和她们的政治才能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是男性集权的社会,还是女性可以直接干预朝政的时期,我们始终要坚持以国家的强大繁荣为己任,真正做到人民富足安康为目标,切不可为了追求一己之私,迷失在权利的牢笼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21: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