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牛的人,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一生进谏多达200多次,结果全部被皇帝采纳。
他就是被称为一代名相的魏征。
魏征一生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多达200多次(据说是264次,未考证),居然全部被皇帝李世民采纳。
魏征能够让自己的谏言全部被皇帝采纳,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造了奇迹。
那么疑问来了,魏征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伴君如伴虎”,即使李世民是一位千古明君,但也不会如此的好脾气吧?200多条谏言全部接受?难道李世民就没有反对的时候?魏征到底有什么魅力,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李世民对他的谏言全盘接受呢?
这就要从魏征巧妙而又高超的进谏方式说起了。
纵观历史,“君王爱听好话”几乎是一条铁律,虽然人人都知道“忠言逆耳”,但却几乎人人都不爱听忠言,因为忠言确实听着“刺耳”。那么魏征又是如何将忠言变得不刺耳的呢?
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才是明君,魏征说的第一条就是广开言路,而昏君则是闭塞言路,偏听偏信。这一点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同,魏征借此机会深入的宣传了君王广开言路的诸多好处,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从而为自己的进谏被采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征还抓住了君王喜欢自比圣人的毛病,积极的给唐太宗找了一个学习的模范:尧舜,从而进一步夯实了自己进谏的道路。
在这些基础之上,魏征开始了自己高超的进谏艺术的表演。在很多书本上都用“冒死直谏”来形容魏征,实际上是不准确的。试想一下,如果魏征真的是每次都冒死直谏,皇帝会不烦,会不生气?会将他的200多次进谏全部采纳?显然不会,如果魏征真像个愣头青一样天天冒死直谏,恐怕有十个脑袋也不够唐太宗砍的?
那么魏征又是如何进谏的呢?
有一次唐太宗召集大臣开会,会议期间魏征有不同的意见就经常打断唐太宗的讲话,一连好几次,搞得唐太宗很是尴尬。最后唐太宗黑着脸对魏征说:我好歹是个皇帝,你就不能尊重我一下,给点面子?
此话一出,场面立即陷入尴尬。魏征却不慌不忙的说道:皇上你是大舜那样的圣君,当年大舜开会的时候都说有问题要当面提,不要开会的时候不出声,散会后又乱说。现在皇上你想做舜那样的圣君,却不让我们做舜的臣子,岂不是太自私了?
唐太宗一听,心里美滋滋的,顿时怒气全消,对于魏征的谏言高高兴兴地就接受了。
还有一次,唐太宗决定去泰山封禅,大臣们一个个都曲意逢迎,纷纷祝贺。唐太宗很是高兴,有些飘飘然。有些正直的大臣知道封禅是个耗财费力的事情,可却不敢开口,害怕扫了皇帝的兴被砍头,这个时候魏征站了出来,仅仅几句话就让唐太宗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魏征去见唐太宗,对他说封禅的时机还不成熟,唐太宗气呼呼的问为什么?
魏征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是明君,封个禅是完全没问题的。只是时机还没到,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饿殍千里,因为您治国有方现在开始慢慢的恢复,但是还没恢复得很好。去封禅是件大事,周边臣服的小国必会派使者跟随,如果让他们看到沿途萧条的景象,如何看待我们大唐呢?
唐太宗一听,立即接受了魏征的进谏,命令取消去泰山封禅。
其实不难看出,魏征能够让唐太宗全盘接受自己的200多条进谏靠的是智慧和说话的艺术。魏征的一席话不但狠狠的夸赞了唐太宗治国有方,而且还成功地阻止了唐太宗耗财费力的封禅,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推己及人,由古至今,魏征进谏的方式,巧妙的说话艺术放到现代也是十分受用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