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19:57: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但他也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帝王。毕竟,亲叔叔夺取亲侄子的皇位,这在中国历史还是比较罕见的。很多人对朱棣的评价颇高,我个人对其也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有些所作所为却也是倒行逆施,对其减分不少。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朱棣的另一面人生。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对于朱棣这个人,后世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功绩卓著。比如梁启超先生对其评价“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伟大领袖也曾评价说: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但是也有人认为过于残暴,而且明朝许多坏的制度就是从他开始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对他的评价是好大喜功、耀武扬威。而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就更直接,他认为:明代政治的败坏,实始于成祖时。其一为用刑的残酷,其二为宦官的专权,而两事亦互相依倚。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能力是极为出众的,朱元璋封其为燕王,驻地北京,就是为了消灭北元势力。朱棣不负众望,一举打败,声望再一次提高。但是,朱元璋喜欢的确实长子朱标,将其确定为接班人,悉心培养几十年,可惜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来,朱元璋又将希望寄托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最终助其上位。对于这位能力很强的四子,朱元璋却从未考虑过。

朱允炆性格较为柔顺,但是作为皇帝,这样的性格显然不适合,在位时朱允炆也是如履薄冰。他问臣子意见,如何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稳,臣子的回答是“削藩”。当时大臣们认为“王爷们的存在始终是朝廷隐患,时候处理一下,以安陛下之心”。于是朱允炆虽然柔顺,但是也不愿意就此战战兢兢的做皇帝,一年之内他先后处理了5位藩王。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看到这种状况,本就野心勃勃的朱棣坐不住了,甚至有点欣喜。因为他知道与其被削藩,不如放手一搏。但是他就有想法了,于是起兵造反。可以说,如果不是削藩,朱棣可能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恰恰是朱允炆送给了他。所以,表面上看是朱棣被逼无奈,其实只不过是时间提前了而已,以朱棣的性格,这个皇上他迟早是要当的。

朱棣的反抗在当时看来,被很多人成为是“大逆不道”,毕竟这是谋反。更让很多人愤怒的是,当朱棣起兵后,势如破竹击败朝廷大军,攻陷都城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居然消失了。对于建文帝的消失,至今说法不一,但是当时这件事让朱棣的名声臭到极点了,种种行为让朱棣人心尽失。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据说,当时朱棣攻下南京城后,出来迎接的官员只有百余位,而且大部分都是官位比较低的。朝中大部分位高权重的官吏都选择了辞官回家,可以看得出,这些人是多么的反感朱棣,宁愿不做官,也不愿意伺候朱棣。看到此情此景,朱棣也是极为心寒的,当时身边大臣建议朱棣:需先前往太祖陵墓前祭拜,以求先帝谅解。不得不说,朱棣身边还是有能人的。

后来又有人建议朱棣,先去说服当时的大儒方孝孺,只要将其说服,那就可以收获广大士子之心。朱棣当然明白,这是赢得人心的好办法,但是他和方孝孺谈的并不顺利。方不仅不配合,还将朱棣痛斥了一番,恼羞成怒的朱棣一怒之下,诛了方孝孺十族,据说当时一次性诛杀了873人,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朱棣的残忍,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不过“无情最是帝王家”,古代帝王能成大事者,哪一个不是心狠手辣。据说朱棣继位后,将忠于建文的诸臣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而且还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实行残酷的“转营”。什么是“转营”呢?也就是说要轮流送到军营中去,每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余男子的凌辱,很多都被摧残至死,朱棣就下令将尸体喂狗吃了。

《永乐大典》是朱棣的一大功绩,但是这部巨著朱棣居然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编撰完成了,同样是巨著的《四库全书》,乾隆花了整整13年。可有意思的是,朱棣编撰的《永乐大典》在完成后并没有对外公布,而是封存了,后来嘉靖皇帝又重新编撰了《永乐大典》,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嘉靖编撰的。那么朱棣编撰完后又封存这本书,用意是什么?这就有点令人费解了。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关于朱棣的出生,这一直是非常有争议的,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出,为此不惜篡改历史,因为这个才能显得自己正统,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但是朱棣真的是马皇后生的吗?目前关于朱棣的生母,至少有4种说法,有马皇后所生、碽妃所生、元妃所生和高丽妃所生,至今这种争议还存在。

朱棣最大的失误,应该就是过分地提高了宦官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接班人都没法玩下去了。明成祖知道自己的皇位得来的不光彩,为了让大臣忠于自己,更好的控制大臣,他就重用宦官,创设了东厂这一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要知道在朱元璋时代,太监的任务就是端茶倒水伺候人,根本不可能干涉朝政。而朱棣的此举直接将明朝打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东厂的设立让宦官权倾朝野,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成为了明朝最为严重的弊端之一,可以说,对于这件事,明成祖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成祖朱棣:功过参半的帝王人生

不可否认,明成祖朱棣总体上来说,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南征北战,巩固了疆土,经济文化都呈现出了繁荣景象,国力较为强盛,历史上称为“永乐盛世”。但是他残暴的另一面,也让其成为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帝王。

对于朱棣这样一位帝王,你怎么看?天使还是魔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著名的“三杨内阁”,如何评价他们的功过?
...《明太祖实录》时期,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荐杨士奇入仕。明成祖即位后,因其好《周易》,而杨士奇恰巧精通《周易》,孤儿得宠,先任左中允,后进左谕德,地位渐高。明成祖北巡,常以太子朱高
2023-05-28 05:24:00
朱棣登基称帝22年,为何无子女出生
一,前言明成祖朱棣在1424年8月12日驾崩,他是一位卓越的帝王,统治明朝长达22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包括开拓疆土,进行对外交往,编纂永乐大典等,这些成就在
2023-11-07 15:56:00
中国历史上武功最厉害的帝王排名,明成祖朱棣只能排第五
...在在的建设者。而且武功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五位:明成祖朱棣朱棣在历史上可是鼎鼎有名,先是举旗造反,后又夺了自己亲侄子的皇位,自己当皇帝,朱棣的野心不小,当了皇帝后可是连年征
2022-12-29 19:48:00
明孝宗朱祐樘是朱棣的第五代孙,他下令编纂的《大明会典》肯定不会特意抹黑朱棣,这份朱元璋遗诏说明了两件事情:其一,从“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可以看出,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篡位。其二,从
2024-06-22 06:50:00
明成祖朱棣真的“活剐”三千宫女了吗?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
明成祖朱棣应该算是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皇帝了,一是创造了明初盛世;二是好大喜功,杀戮成性,所以这里就不评价他了,省的被喷。这里要谈到的一件事就是朱棣为什么要活剐三千宫女,这其中到底
2023-10-03 12:32:00
夏原吉一个建文帝的旧臣,朱棣临终前还念叨他的名字
...件不可思议的事,那位在靖难之役肆意屠杀建文帝旧部的明成祖朱棣,竟然会在临死前痛呼建文帝的旧臣夏原吉。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作为臣子,特别是身居高位的
2023-01-03 22:09:00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分别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
2024-06-23 22:21:00
历史上的在帝王死后,谥号为何越来越长?
...唐玄宗的庙号就是玄宗,其实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唐太宗、明成祖,虽然史书里面都是用的这个名字,但是人家生前根本不这么叫,人家死了之后才有这么个庙号,生前就是要么直接叫名字,要么喊陛
2023-01-26 21:52:00
他文治武功不输汉宗宋祖,守丧期间却被直臣“欺辱而亡”
...北平府为大明王朝北京,依旧让朱高炽居守这个陪都。 明成祖永乐二年二月,明成祖才将朱高炽专门叫到京师应天府,然立册立为大明永乐朝皇太子殿下。明成祖数次北征蒙古草原,基本上都是
2023-07-16 11: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