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的皇帝呢,死了之后一般都会设立庙宇,让子孙来祭祀,所以就会有庙号,比如说唐玄宗的庙号就是玄宗,其实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唐太宗、明成祖,虽然史书里面都是用的这个名字,但是人家生前根本不这么叫,人家死了之后才有这么个庙号,生前就是要么直接叫名字,要么喊陛下,你要是穿越到唐朝,看见人家李世民就喊唐太宗,人家多半要打死你,这是咒他早死呢。
这个庙号基本算是皇帝和少数人,比如关羽、孔子这类有自己庙宇的人的特权,而除了庙号之外,还有个更加普及的东西,谥号。
谥号这个东西呢,基本算是后人对你一生功过的总体评价了,比如刘备一辈子为了复兴汉室呕心沥血,所以他的谥号是汉昭烈帝;杨广三征高丽,修大运河,步子迈得太大结果把江山亡了,好大怠政曰炀,所以他的谥号就是隋炀帝。
谥号就不仅限于皇帝了,基本上大臣死了之后也会有谥号,而古代对于文臣来说,最高的谥号就是文正,所以有“文臣最慕生当太尉,死谥文正。”的说法,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死后就被谥文正,所以后世记载多半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谥号这个东西呢,不论是大臣还是皇帝,一般一两个字就结束,可是从某个时候开始,皇帝的谥号就变得越来越长,长到别人都懒得背的程度,这就要从李世民的儿子,武则天的老公,李治说起了。
李治说起来也是惨,前有当“天可汗”的老爹李世民,后有当千古无二的女皇帝的老婆武则天,夹在中间的他,不论功绩有多亮眼,大家也总是先去盯着他老爹或老婆,他的人生履历可一点不差,他在位的时候,不仅灭掉了西突厥和百济,连他老爹李世民都没能灭掉的高句丽都被李治给拿下了,李治在位的时候,也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时候,往西甚至能抵达里海,这时候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才是名副其实的安西都护府。
所以李治去世的时候,谥号自然也要往好了挑啊,最后挑了一个天皇大帝的谥号,这个谥号当然很不错了,天皇大帝,老天爷啊,多厉害,字数上呢,也还算正常,但是后面就不正常了。
武则天死的时候,谥号是则天大圣皇帝,一下子字数就开始增加了,后来孙子李隆基一看,奶奶的谥号六个字,爷爷的谥号才四个字,觉得爷爷如此人物,怎么能比奶奶的谥号少呢,于是大笔一挥,改成了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从这里开始,后面的皇帝就收不住手了,谥号也是字数越来越多,李隆基的谥号就变成了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朝的宋哲宗的谥号是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明朝的明孝宗的谥号是达天明道纯识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越是后面的朝代,谥号越是收不住的长,可关键是谥号是拿来评定你一生功过的,结果你一顿吹嘘,除了惹后人耻笑,有什么用呢?总不是指望大家记住你这个绕口又不知道说啥的谥号吧?何况不少人在史书上本来就是笑柄了,子孙还在谥号上做功夫,真是枉自徒劳,比如玩花逗鸟的蹴鞠皇帝赵佶,丢了江山,被金人掳掠,受尽屈辱而死,赵构还好意思给他老爹一个圣文仁德显孝皇帝的谥号,真的是脸皮太厚。
不过虽然后面谥号越来越长,但是有两个谥号依旧简洁,那就是开国皇帝和第二代皇帝的谥号,统一的就是高皇帝和文皇帝,当然像朱允炆那种被自家叔叔朱棣给夺了皇位的,文皇帝这个称号自然就归朱棣了,朱允炆就只能落了个让皇帝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谥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