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作起修文郎。你辅佐君王愿效朱云直谏之举,我痛哭悼念故友深感停云情长。你那独步诗坛的名声留在人世,只能让亲朋故友为此思而心伤。背景:此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时杜甫居成都草堂。《唐书》载,广德元年(763),...……更多
杜甫的一首经典诗词,堪称千古绝唱
...玉环也葬身于其中,很多文人志士对此感慨颇深,创作出一首首诗词流传至今。比如杜甫的《春望》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国外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保守战乱之苦的人们希望能从《春望》这首诗中,获...……更多
历史上最狂傲霸气的几首诗,哪一首令你心潮澎湃?
...,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史上最狂傲霸气的几首诗,看看哪一首最令你心潮澎湃?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李贺《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更多
古诗欣赏: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质朴中蕴含深情,最后一句禅机盎然
...仰。王维有一位好友也想归隐山林做一名隐士,他就写了一首千古名作为友人送别,诗中句句看似平淡,却禅机盎然,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王维的《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更多
这就是古诗词里的美丽早春,你喜欢吗?
...城长安做官多年。某一个初春,杨巨源出城东游赏,写下一首《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初春的景色是诗人们所喜爱的,杨巨源也是这样的诗人。他喜欢初春的清新气...……更多
冬至读诗说养生
...,他的一生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生活饥寒交迫。他的一首《冬至》,表现了他晚年生活的凄苦。诗中这样写道: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更多
《诗歌里的美食》本周六首播 诗肴共叙“人生是一场相逢”
...成都的悠然过往,憧憬以待,提笔写下五首诗寄与严武,其中一首,提到了在草堂吃过的鱼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中的这句千古名句,是杜甫对雅安雅鱼的盛赞,穿越...……更多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能被后人评为“七律诗第一”?实至名归
...甫一生喜爱云游四方,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若想要做出一首朗朗上口的诗作,便必须学会拿捏住其中的韵律,想必稍微了解诗歌文化的人,都听说过诗中的平与仄。实际上换而言之,平仄便是作出来的诗,能否有种抑扬顿挫的...……更多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端午“赛诗会”开启
...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一首首端午诗词,将千百年的习俗与思绪传承至今。当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赛诗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东门拉开序幕,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博物馆选取...……更多
杜甫晚年生活落魄,为维持温饱写下借钱诗,字字让人落泪
...甚至连孩子都没办法喂饱,而他为了向朋友借钱,写下了一首诗,字字让人落泪。诗圣杜甫杜甫是唐朝人,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之中,家庭环境十分优越,所以杜甫小时候从来没有因为生计而发过愁,始终过着优渥的生活。他...……更多
和青春不说再见!《经典咏流传·正青春》陆虎张远诠释神仙友谊
...大众情感的投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浪淘沙》是一首友情之词,上片借春风、花丛等景象回忆与友人同游的美好时光,下片则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道出作者对友情的珍重。陆虎和张远在《把酒祝东风》的演唱中融入昆...……更多
许多古代诗人为什么在今天成为“网红”?张炜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
...他们的代表作,教科书里反复讲到了,他们最好的诗是哪一首,我们就去读。当我人到中年之后,我按照教科书回头来看他们最好的作品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觉得最好的作品不是教科书里列举的那些。”二是网络化时代的...……更多
区县观察丨从《长安三万里》与奉节“双向奔赴” 看背后的“诗”想
...流放途中,在奉节获知朝廷大赦的消息,兴奋所致写下的一首快诗《早发白帝城》。身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习惯了游历大好河山、借诗抒发乐观的情愫,他在奉节就留下了《早发白帝城》《拨谷歌》《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更多
梅花唱和 往事重现
...诗》里只留下29首。其实,裴迪与杜甫也曾来往,还引出一首关于梅花的绝唱。宋代扬无咎绘《四梅图》(局部)◆ 此时对雪遥相忆 ◆唐上元元年(760),王维的弟弟王缙为蜀州刺史,裴迪跟着他来到蜀州,依为从事。裴迪入...……更多
缙云丨陈志:诗词里的万州
...山如画,风土清美。“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诗圣杜甫如鲲鹏俯瞰峡江,一语道明万州在七百里三峡的地理方位。北宋诗人苏轼父子三人乘船路过武陵木枥山,感叹“飞檐如剑寺,古柏似仙都”;清代诗人李鼎元在万州城...……更多
...,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教学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二人送别的情景以及别后思念的情形,有的学生想象两人的具体对话,有的学生想象两人泪眼婆娑的表情,有的学生想象...……更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
...的诗人,应该要数张若虚,他一生仅写下2首诗,却凭第一首胜过了李白杜甫。熟悉唐诗的人,应该会知道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哪首,它就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春江花月夜》,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曾经背诵过这首诗:“春...……更多
你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那“诗魔”“诗鬼”“诗神”“诗佛”“诗狂”又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诗词界17位顶级大家名人的雅号别称,看完绝对长知识!“诗神”——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更多
唐朝一位薄情诗人,却写下一首最深情的诗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千古第一悼亡词,那么他的一首《离思》则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悼亡词。这首《离思》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诗中更是无一句有“情”字,但却读来让人心有戚戚然,无不被作者的“至情至...……更多
...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让我们从一首诗谈起。杜甫的这首《归雁》。不是很有名,寥寥数言,余味却也隽永。说起杜甫,其实我读他的诗并不多,背的也少。除了课本要求的,应是不到五十篇。比起杜子...……更多
...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再版首发及赏析活动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向广大诗歌爱好者发出倡议:“四川人如果能背下这本书中的65题83首诗词,草堂将为他终身免门票!”5年后,...……更多
“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张炜:研究诗上就是要跟庸俗做斗争
...他们的代表作,教科书里反复讲到了,他们最好的诗是哪一首,我们就去读。当我人到中年之后,我按照教科书回头来看他们最好的作品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觉得最好的作品不是教科书里列举的那些。” 张炜认为第二个...……更多
是诗,也是史,品阅《长安三万里》诗人们背后的故事
...走进电影院,跟随《长安三万里》“穿越”大唐盛世,被一首首熟悉的唐诗重新燃起对诗词的热情。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作者、走进诗词,8月23日上午,大渡口区图书馆举办了品阅《长安三万里》诗人们背后的故事专题交流活...……更多
杜甫:从贵族后裔到流浪诗人的反转人生
...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江城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词,记载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对失去妻子的涓涓柔情,刻骨深情。在我们的思维中,苏轼是一个重情爱妻的好丈夫,然而历史上的东坡却并非是一个好丈夫。首先,...……更多
欧阳江河:短视频是这个时代的文本
...这个意义上来说,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文本。在为“每一首唐诗都为我而作”抖音中秋登楼夜专栏撰写的稿件中,欧阳江河进一步阐释道:千百年前,李白写下《把酒问月》时,他还是一个“今人”。如今,他诗里的“今月”...……更多
杜甫一生作诗是李白的三倍,为何他却是诗圣?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两人不仅是唐朝的两颗耀眼明星,同时也是中国文坛的两颗永不陨落的巨星,据考证,李白一生作诗1059篇,杜甫一生作诗3000余首,今尚存1400多首。杜甫作诗最多。杜甫诗篇的产量是李白的三倍...……更多
...,李杜高峰许再攀’。旧诗说到伟大的诗人,只说李白跟杜甫是两个最出名的诗人。所以中华诗教要流播、要传达给下一代,作出像李白、杜甫他们那样伟大的成就。我们年轻人,要共同地向着这样的高山去攀登。”“我是一生...……更多
探访白帝城:巴楚文化融汇 千古诗词流淌
...镌刻着杜甫在夔州时书写的著名诗篇《秋兴八首》,一面一首,好像翻开立体的书页。杜甫在夔州寓居1年零9个月,写诗430多首,占其一生创作诗歌总量的三分之一,平均下来每3天创作两首诗。这些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咏...……更多
诗人王维21岁状元及第,中年孤寡晚年淡薄
...的大门口有一名背琴少年走了进去。两年后的背琴少年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震撼诗坛,他就是诗人王维。相比起诗人,在唐代的王维还有另一重不得不说的身份,王维21岁就已经状元及第,明耀长安。本来应该是状元...……更多
《上春山》藏着贵州音乐人的情怀和中国式浪漫
...10首古诗词。表达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春”的多种意境,一首《上春山》承载着贵州音乐人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情怀,藏着中国式的浪漫。上春山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