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疆域之谜:实控与羁縻的争议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朝的声望比肩汉、唐,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无疑是超级大国般的存在。郑和七次下西洋,更是将明朝的声威远播中亚、北非、乃至欧洲。然而如此强大的王朝,和历代相比...……更多
...,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打击倭寇,朝廷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百姓与海外通商。然而,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倭寇,但也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导致国家财政日益困窘。朱载坖在即位初期,国库空虚,财...……更多
...建文帝继位后,就对朱棣等藩王挥起了削藩的大棒。削藩政策引起了朱棣等藩王的不满,他起兵造反,最终在宁王八万甲兵的相助下,夺了建文帝的皇位。 ……更多
...朱元璋为了防范海上的敌对势力和倭寇,采取了“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实际上就是“以禁代管”,将复杂的事情简单粗暴地处理掉。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将周边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列为了“不征之国”,警告子孙不能以武力征...……更多
大明盛世背后的英明君主:朱瞻基的文治武功与短暂传奇
...之治、弘治中兴。由于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他的大多数政策在儿子明宣宗时期才得到落实的,因此所谓的“仁宣之治”主要还是朱瞻基的功绩。朱瞻基在明朝16位皇帝中,可说是一位独特的存在,他是永乐大帝朱棣钦点的“好...……更多
孙承宗全族殉国,为何救不回一个扶不起的明朝
...于汉朝,陈庆之之于南梁。但相对比于这些人而言,生于明朝末期的孙承宗,便是没有这般好运了。大明悲将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境内)人。在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在考试中...……更多
聊聊明朝的京师三大营
...嫡长子朱标的长子),年轻的朱允炆即位后一改朱元璋的政策,改年号建文(从年号中也看得出,朱允炆要重文轻武了),同时,开始对洪武年间朱元璋分封的藩王进行削藩,此举直接逼反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更多
...不如重新印刷一些发出去。这种只发不收或者多发少收的政策,一个国家的官方连自己发行的纸币都不敢收取,其剥削的本质已经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明朝还在不断发行新的宝钞,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宝钞越来越多。仅仅在1375...……更多
山海关的兴衰:明朝荣辱的见证者
...腾,拱卫中原,北拒外敌,护天下太平,安天下人之心。明朝朱元璋从草莽之中起义,经过军师刘伯温的指导,逐渐在几股起义军中崭露头角,缓慢蓄积力量。之后,朱元璋称王,迅速打败起义军,还把元末的统治者赶到了草原...……更多
“庚戌之变”是一场什么样的事变
...观的、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制约,而制定并执行的错误政策。因此,这起事变就像是给明朝敲响了警钟,自嘉靖之后的明朝皇帝开始重视军事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对外的防御措施。“庚戌之变”后,明朝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更多
崇祯是如何利用17年将大明带上煤山的
...乏治国经验,且被换下。频繁更换高管导致朝政不稳定,政策连续性受到影响。每个新上任的高管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和熟悉工作,而频繁更换高管会导致这一过程反复进行,降低了朝政的效率和效果。频繁更换高管也会导致人心...……更多
永乐盛世:朱棣的辉煌时代
...提供了充沛的资源,使百姓安居乐业。朱棣的威严与对外政策 在朱棣的治理下,他通过多次北伐,彻底击溃了蒙古的外敌,为国家创造了百年的和平。朱棣对付蒙古的策略是将其部落赶到荒凉的漠北,使其失去还手之力。他的...……更多
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立国以来遭受最严峻考验的一年。土木堡这个地方成为了明朝中央军的坟墓,“三大营”全军覆没,无数文武百官战死,连明英宗也被俘虏了。瓦剌首领也先利用被俘的英宗骗开边关城门,兵锋直逼北京,形势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更多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嘉靖朝的“倭寇之乱”貌似政治军事问题,实际是经济政策引发的社会问题。无独有偶,嘉靖时期边防危机的“南倭北虏”,北边蒙古俺答屡屡进犯中原,也是因为嘉靖断绝了蒙古人的朝贡贸易和边境马市引起的。 ……更多
我国古代最完美的四个皇帝,你最佩服哪一位
...空虚,人丁凋敝。于是,他也采取了与民休息的”安民“政策,为汉昭帝坐稳了天下。但是,权臣上位之后又怎会轻易地将权力交还给皇帝。因此,直至汉武帝之孙宣帝刘洵继任大统,权力依旧在霍光处。而且,刘洵还是在霍光...……更多
他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保垒,却冤死在崇祯刀下
...南方商业资本和大封建主的利益集团,连魏忠贤对他们的政策都曾经被众人叫好,可想而知,这跟变质后的国民党没啥区别。崇祯帝总体来说,在大明皇帝算是最勤政最清廉的一位,颇有中兴的味道。但他的狼顾狐疑、刚愎自用...……更多
朱瞻基一生犯下的两个大错是什么
...瞻基是大明稍有的英明之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他的父亲朱高炽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但人都不是完美的,朱瞻基也犯下了不少的错误,对大明的影响非常之大。第一个就是朱瞻基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更多
军屯是卫所制的伴生品吗?是利还是弊
...取,退可以守”,进退有序、有据需要良好的配套系统及政策支持,而屯田政策就是这其间最重要的环节。明代早期确立屯田,一方面始于战乱之后产生的失地农民及归附民,一方面是由于北部边境线逐渐形成后缓冲区的产生。...……更多
明穆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与成就
...旧臣,一改其父明世宗在位时期的做法,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为之一振:革弊,即平,反冤狱,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罢除一...……更多
崇祯是否真的无望中兴?
...崇焕谈话时,劈头就问多长时间可以“复辽”。他的这一政策和袁崇焕是根本相悖的。但是很遗憾的是,袁崇焕软了,没有将自己真正的辽东战略和皇帝说明。至于原因,很让人扼腕叹息:袁崇焕即使不算是阉党,也算是阉党的...……更多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快速实现目标,杨嗣昌毅然说服崇祯,出台了空前加税的政策。结果就是以火浇油,虽说李自成随后遭到惨败,但沉重的赋税,把更多的农民推到了造反的道路。后来李自成能够东山再起,“兵源”就是杨嗣昌帮的忙。待到张献...……更多
明朝那些事儿还能怎么讲
...演快板书《宁远大捷》……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演绎中,明朝那些事儿在今朝被再次讲述,而展演所在地又让时空交汇,为将于7月13日正式开幕的2024明文化论坛奏响鲜活的前奏。2024明文化论坛以“多彩大明盛世华章”为主题,...……更多
崇祯帝害死了哪六位贤臣名将
...历史上的大明帝国怎会如此不亡才怪?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后期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和外敌威胁。然而,他的任性和独断却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战争的失败。明朝末年,崇祯帝对朝廷和军...……更多
历史上吊打北方蛮族的四位帝王
...的要塞。大汉天子-汉武帝西汉早年一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因为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力强盛,所以汉武帝就开始对匈奴用武。当时派遣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更多
明朝为何需要“海禁”来抗击倭寇呢
...有传言量郑和海图都给烧毁了。继续执行太祖时期的海禁政策。大明的航海技术从此开始没落。二、大明水军战斗力不行大明王朝连航海都不重视,更不用说水师了,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水师充其量也就剿水匪等,根本不是...……更多
明孝宗朱佑樘:改弊政勤政务,挽救明朝于危难开创“弘治中兴”
...百姓生活负担。面对百姓的困苦生活,孝宗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减少甚至免除苛捐杂税,保护百姓基本的生活,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据统计,在明孝宗执政期间,有1年减免税负700万石以下,有5年减免税负在700...……更多
为何说清兵入主中原,也许就是一个笑话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明朝末年,朝廷再怎么腐败,中国还是很大的。一个东北一个小部落,怎么能够吞并整个中原呢?即使是在南北宋之交的时候,南宋皇帝逃往海上,金兵强大到灭辽、亡宋,却仍...……更多
朱棣为什么剿灭“功臣”朵颜三卫
...连续的北伐战争,明朝的财政十分紧张,明宣宗调整对外政策,通过外交和经济的手段维持蒙古向明朝朝贡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朵颜三卫也与明朝保持良好的关系,很少在边疆发生摩擦。和平并不是一厢情愿,明宣宗时期的...……更多
开放海禁:明朝经济与军事力量的重要转折
...寇为患,朱元璋立下了一道祖训,这就是著名的“海禁”政策了。为了防止倭寇和沿海居民相互勾结,朱元璋严令“片板不得下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基本上切断了中国和外国的海外贸易。而永乐皇帝登基之后也是严格...……更多
明朝海禁政策与倭寇集团的崛起
...海远征,一度占据了日本的对马岛。如果不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倭寇也不会闹得这么大。海禁政策执行后,不少沿海居民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迫加入了海盗团伙,以至于明朝的倭寇有大部分其实不是日本人。这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原创1977年高考试题“蹿红”,看完题目,网友:我穿越过去也能上北大
有段时间撒贝宁说的一句话在网上非常红火,这句话只有4个字:北大还行。众所周知北大与清华是我国的两座顶尖名校,但对于学霸来说可以轻松考上的北大
2025-02-22 22:12:00
霍光一生忠诚,为什么后世却认为他的权臣,和诸葛亮截然不同?
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弟弟,在西汉中期辅政常与“伊尹”相提并论。在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期间,霍光也可谓忠心不二,一心为汉室服务鞠躬尽瘁
2025-02-22 22:14:00
都知道他是著名的词人,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多数人不知道
辛弃疾,众人对他的印象几乎都留在:他是著名的词人,一生写了很多首词。其中写的有关战争的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他是如何能作出这么写实的词
2025-02-22 22:33:00
他白手起家,年入百万后却执意出家,妻子劝阻无果:愿再无来世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新中国的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再也不用为温饱而担忧。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也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浮躁的气息
2025-02-22 22:47:00
哪些明星年轻时候特别漂亮,是你从未想到的?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看过《唐伯虎点秋香》,其中有一位扮演者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石榴的扮演者苑琼丹,虽然在戏中,石榴的长相不是太过好看
2025-02-22 22:59:00
结婚不到十载丈夫爱上她人,她默默承受,多年后重逢彼此相依41年
“闻君有两意,特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两句表达截然不同的诗句都出自古代才女卓文君。面对丈夫的背叛时
2025-02-22 23:17:00
南怀瑾:年轻人不要去钻研佛学与易经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可辜负。但君子取之,须有道。不是所有精神财富尽占后,就能成为有福之人的。诚然,佛学与《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2025-02-22 23:23:00
东窗事发,十字坡孙二娘宰的那个和尚瞒不住了,武松被生擒
三年前,头陀和尚广惠辞别了方丈师兄,离开平凤岭少林寺,下山募化十方,普渡众生,一去不复返。广惠头戴月芽金箍,脖项挂着一百单八颗人骨的念珠
2025-02-22 15:48:00
《三生三世》离怨为何如此痛恨离镜,原来他们之间还有这等恩怨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擎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魔君,一直想打败天族取而代之,掌管四海八荒。因此他向天族发动了战争,导致天族损失惨重
2025-02-22 15:57:00
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为何诸葛亮却说:九锡算啥,十锡都不是个事
一、两难全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早已成为了彪炳史册的三国事件。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此事件之所以能彪炳史册,是因诸葛亮做得太完美
2025-02-22 16:02:00
万年县政府办公楼:奢华背后的深思与政坛娘子军团的崛起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印记。万年县政府办公楼,这座矗立于城市中心的宏伟建筑,近期因其奢华的装饰风格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2025-02-22 16:14:00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大明王朝的名字在朱棣靖难之役中没有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
2025-02-22 16:28:00
浙江有个皇帝墓,1000年来都有专人在守墓,2008年专家才查出墓主人
在浙江温州地区有一个叫做南山头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非常的普通,之所以被人提及是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个“皇帝墓”,而且这个墓地已有专人守护了一千多年了
2025-02-22 16:34:00
日本天才罪犯:用3分钟抢3亿日元,留下120件证物,至今仍未破案
昭和43年(1968年)12月10日,在日本东京都的府中市发生了一起现金抢劫案,银行的运钞车被犯罪人员光明正大地开走了
2025-02-22 16:36:00
日本永不松动螺母是“意外”产物,图纸公开后,也没人能仿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高铁通行、火箭飞天、轮船远渡……这些堪比神话般伟大工程的诞生,其实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小小的物件——螺母
2025-02-22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