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8 12:4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也不是一直有倭寇,明朝的倭寇之乱就两个时期:开国时期和嘉靖时期。

◆朱元璋开国时期的倭寇是怎么来的?

当时日本内战,大量战败方的狼人、武士外逃做了海盗。而明朝之边,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失败后,也跑出去做了海盗。

两方海盗一勾结,靠近日本的岛屿为基地,就大肆劫掠明朝和朝鲜沿海。这一次倭寇规模并不是很大,从朱元璋时期持续到朱棣初期。随着日本的足利义满执掌幕府,跟明朝建立朝贡贸易,双方共同打击下,倭寇基本绝迹了一百多年。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明朝中期大规模倭寇是怎么来的?

1467年,成化时期(明宪宗朱见深),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的混战。多方日本大名角逐,谁来代表日本进行朝贡贸易,就成为大问题。

【这里说下明朝朝贡贸易】明朝推行的“朝贡”,就是别国作为藩属国承认明朝是宗主国,对明朝进贡。藩属国对明朝进贡,明朝那是相当大方,不但赏赐好几倍价值的购物,还允许顺便进行贸易活动。

别国使者朝贡贸易来了,白吃白喝白住,还能得到巨额利润,各国都抢疯了。不过,朝贡贸易却给明朝政府和地方造成巨大花费。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日本本来规定两三年来一次朝贡,朝鲜本来一年一次。但是为了赚取利润,日本、朝鲜一年要来几次甚至几十次。在明朝初期,为了表示天朝上国的大度,人家带着恭敬的姿态,不远千万里来了,也就来者不拒了。

◆嘉靖严厉海禁

直到后来,嘉靖就受不了了。藩属国这家伙们朝贡是假,借口来赚大明的银子是真,况且明朝财政也实在有点不太好看。正好日本两方势力为了争抢朝贡贸易资格,在明朝宁波互相砍杀,还杀了明朝官员,抢了一把当地居民。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嘉靖就以此借口,直接断了日本的朝贡贸易。日本要跟明朝贸易,只有私人走私这条路了。嘉靖又下令加强海禁,重申“片板不得入海”。得嘞,这加强了海禁,不仅要断了日本萨摩藩的活路,也要断了东南沿海明朝海商的活路。

◆海盗为啥铤而走险?

当时,日本内战,商品奇缺,明朝的东西贩运到日本,少则升值几倍,多则升值几十倍。按马克思《资本论》说,资本超过100%的利润就敢铤而走险,200%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风险。当时中日走私贸易那可是几倍几十倍的超额利润,海商们能不红了眼?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明朝关闭了正常贸易渠道,中日双方海商只能化身亦商亦寇的海盗集团。随着明朝嘉靖海禁力度加大,倭寇之乱迎来了最高潮的几十年。跟明代初期的倭寇不一样,嘉靖时期的倭寇,很多人都考证过,带头的都是明朝海商。

◆倭寇的本质

他们以日本萨摩藩为基地,开展明、日、西方(西班牙、葡萄牙)三方贸易,他们的诉求很明确“要挟官府,开港通市”。

大海商王直为了乞求朝廷开放海禁,甚至帮助明朝剿灭那些作恶多端的海盗、倭寇。明朝官员假装同意开放海禁,勾引王直前来商谈,却是诱捕杀害。王直临死前就说了“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果不其然,明朝顽固不化,反而激发了海商、走私犯的激烈反弹,出现“倭寇越剿越严重”的奇观。嘉靖朝的“倭寇之乱”貌似政治军事问题,实际是经济政策引发的社会问题。

无独有偶,嘉靖时期边防危机的“南倭北虏”,北边蒙古俺答屡屡进犯中原,也是因为嘉靖断绝了蒙古人的朝贡贸易和边境马市引起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代肆虐的倭寇,为什么在清朝销声匿迹了
...的骚扰,这对当地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明朝政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终于将倭寇问题平定,不过之后东南沿海地区还是偶有倭寇作乱。但到了清朝曾经令中
2024-04-26 10:46:00
明朝海禁政策与倭寇集团的崛起
...跃在东部沿海的海盗,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明朝中期,倭寇成长为边境大患,让大明朝廷头疼不已。为什么倭寇到了明朝会这么强悍?这其中有比较复杂的原因。宋元时期,倭寇就已经
2024-01-25 06:37:00
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为什么会那么严重
历史上,明朝还未建立,倭患就一直是中国东南沿海最为严重的问题。直到明朝中期,伴随着倭寇与东南地区海盗相勾结,使得这一情况变得愈加严重。甚至于,在嘉靖三十四年七十多名倭寇竟然从江浙
2023-07-28 21:44:00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倭寇,倭寇又是什么朝代开始骚扰我国的?
你以为明朝才有的倭寇?不,早在十三世纪的时候,倭寇就已出现袭扰我东南沿海。在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一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从明初到明末都搅扰不断,让明王朝伤透了脑筋,而这些倭寇,
2023-10-24 17:37:00
戚家军为何败给了蒙古
...废材。此话怎讲?【蒙古军队不是软柿子】蒙古瓦剌部在明朝中期,早已不复成吉思汗时代的风采,但是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仍然不可小觑。君不见,在1449年(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
2023-05-11 21:46:00
整个明朝几乎都有倭寇之乱,为何到了清朝,倭寇之乱就消失了
...于平定了倭寇,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可以说,倭寇在明朝晚期虽谈不上销声匿迹,但已经是零星事件,疥癣之患。而至于明亡清兴,倭寇之乱已经摆不上清朝皇帝的案头了。大明王朝时期的倭寇
2023-09-28 10:33:00
明朝嘉靖时期的倭寇持续20年之久,为何如此猖獗?
...残部在势穷力竭之际逃亡海上,进而同倭寇相互勾结,在明朝东南沿海一带掳掠百姓、侵夺财富。不过因为当时明朝的国势强大,海防巩固,剿抚兼施,所以倭寇未酿成多大的祸患。早在洪武年间,
2023-02-20 19:29:00
明朝军队流传的鸳鸯阵和三才阵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
明朝中期,在军队普遍衰落的情况下,戚家军的出现,绝对是一股清流。他们战斗力强,军队纪律好,荡平了为患东南数十年的倭寇。而在当时戚家军当中,出现了一种其他军队少见的鸳鸯阵和三才阵。
2023-05-19 21:46:00
《明史•外国三•日本》记载,嘉靖年间,明朝十几万军队愣是拦不住几十个倭寇,以致于让他们一路烧杀劫掠几千里,一直打到南京城下,还砍死砍伤四千余人,最终历时八十多天才被彻底剿灭。《明
2023-12-14 10: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