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20:50: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明末凄风苦雨的历史上。当家的崇祯皇帝,一桩出名叫人抓狂的毛病,就是极度的猜忌心:比如晚明朝堂上的人才们,无论是追击农民军的孙传庭卢象升,还是在松山血战八旗的洪承畴。只要稍微有些能力的,基本都活在他无边的猜疑里,举手投足稍微“出格”点,不留神就犯他的忌讳,不是被他猜忌到悲壮殉国,就是被他瞎指挥到狼狈投敌。相关的活剧,叫多少读史者说起,无不一声叹息。

但对一个人,崇祯却是百分百的例外,不但自从相识以后,就一直毫无保留的信任。甚至更对此人,寄托着无比热切的希望。以崇祯自己诗文的话说:“严梅今暂做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简直就把此人,看做当年为汉朝平定七国之乱,缔造煌煌盛世的一代军神周亚夫。

这位崇祯眼里的“大明救星”,正是在后世史料里,惨遭千人踩万人捶的明末政治家,明朝亡国的公认罪人——杨嗣昌。

一:看上去很卓越的英才

杨嗣昌,字文弱,湖南常德人,二十三岁就中进士的青年才俊,其父更是崇祯初年时临危受命,招抚西北农民军的名臣杨鹤。当时的杨嗣昌,也俨然是名门贵公子的模样。但未曾想,父亲杨鹤招抚农民军,其实是踩了大坑,被“招抚”的农民军,翻脸就又造了反。挨坑的杨鹤呢?也是悲惨被撤职流放,落得凄然而死。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面对如此家庭变故,曾经悠闲自在的杨嗣昌,却立刻展现出叫崇祯吃一惊的表现:不哭不闹不喊冤,反而主动上书崇祯帝,要求替父亲服刑。满腔忠孝情怀,也叫崇祯帝连连嗟叹。到了崇祯十年,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崇祯毅然拍了板,把正在家里服孝的杨嗣昌直接招回来,一下提拔成兵部尚书,升迁之快,又是轰动朝野。

这番快速升官奇迹,放在明代三个世纪历史上,堪称十分稀罕。也被好些人津津乐道,用来嘲笑崇祯皇帝用人无方。但如果细看当时的杨嗣昌,必须说,崇祯皇帝信任他,还是非常有道理。

因为当时的杨嗣昌,也拥有几项卓越的素质,俨然一幅优秀人才的模样。

除了那感动崇祯帝的孝心外,杨嗣昌更叫朝野同僚服气的,就是他博闻强识的工作能力。身为兵部尚书,全国的军事局势走向,全在他脑袋里装着。以好些明代史料记载,每次与崇祯帝奏事的杨嗣昌,不但有问必答,而且每个要害问题,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每一处战场的地理地形,乃至带兵的将领素质,全是张口就来,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如此做足功课的态度,活字典般的工作能力,放在当时满朝庸碌官员,常见吭哧到一问三不知的景象,俨然是一股清流。当然叫崇祯帝越看越喜欢,渐渐引为心腹。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而比起这勤恳到风风火火的工作表现,杨嗣昌更震撼到崇祯帝的,就是他卓越的眼光。

此时的晚明王朝,已经深深陷在两线作战泥潭里,关外的八旗军打的凶,关内的农民军跑的快,叫明军要么被揍的鼻青脸肿,要么被耍的团团转。都知道如此窘境,大明迟早被活活耗死,可到底该怎么办?杨嗣昌之前,各路文武臣工们,谁都拿不出靠谱的办法,但到了杨嗣昌这里,事情却靠谱了。

杨嗣昌首先靠谱的,就是提出了与后金(清)议和的主张。而且主动担当责任,明知满朝文武反对,还是私下里不停与后金接触。等于是主动替崇祯帝扛黑锅,为明朝艰难奔走。

而比这更靠谱的,就是杨嗣昌新型的绞杀农民军战略,即“四正六隅十面网”计划。全国划分战区,每一处都负责到人,四面张开天罗地网,叫以往跑的快的农民军,从此无处可逃。以战略本身看,确实抓住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最为致命的死穴。

综合说来,深受崇祯帝信任的杨嗣昌,一如职场上许多优秀员工一样,有着风风火火的工作作风,更有豪气的战略眼光。属于领导者打眼一看,就会深深喜欢的英才。这么看来,崇祯信任他,似乎没有问题。

但事实上,看似“国家干城”的杨嗣昌,看上去卓越的外表下,却也有致命的缺陷。

二:狭隘的心胸

杨嗣昌的第一大缺陷,就是他狭隘的胸襟。

虽然在晚明政坛上,“狭隘的胸襟”并不算特殊现象,党争泛滥的明王朝,发展到崇祯年间时,早已经是党同伐异成风。官员们互相拉帮结派,别管国家大事如何,互相拆台才要紧。正是这多年如一日的互相倾轧,才把多灾多难的大明朝,倾轧到水深火热的程度。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对明王朝的毛病,杨嗣昌当然知道,但是扶摇直上的他,却是变本加厉。

就以杨嗣昌极为得意的“议和”谋略说,虽说放在明朝当时的背景下,与后金议和,当然是有其道理。这样一件敏感大事,想说服朝野同意,也是相当不容易。如果想水到渠成办好,方法自然有讲究,但是执行者海纳百川的胸襟,却是不可缺的前提。

隆庆年间与俺答的“封贡和议”,就是典型例子。一样是双方结了多年仇,一样是满朝文武反对,一样是党争成风的年代。但主持封贡和议的高拱张居正两大名臣,却能搁置朝臣间的争议,耐心在大臣中活动,终于通过“封贡票决”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对俺答的册封,换来了大明朝西北边境长久的和平。这么个艰难的事,就要靠胸襟责任感撑起来。

但放在杨嗣昌这里,这事情就简单粗暴了。在杨嗣昌看来,只要主张不同,就是有你没我。反对和议就是反对我,必须要想尽办法踩翻整倒。崇祯十一年,破关南下的皇太极兵临北京,杨嗣昌的“议和”,也正紧锣密鼓。但是担当抗敌重任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却是坚决反对。当时的情况是,就算要和议,北京告急的危机局面,也绝不是和议的时候,团结抗敌才是真。

可满脑袋要立大功的杨嗣昌,哪有这团结抗敌的觉悟。结果卢象升前方浴血奋战,杨嗣昌后方不停给卢象升进谗言,害得卢象升军队近乎被调光,孤军陷入数万清军重围,最终壮烈殉国。甚至当卢象升死讯传来时,杨嗣昌还不肯作罢,竟然鞭打威胁士兵,威胁他们诬陷卢象升。可怜大英雄卢象升的尸首,都被扣四十多天不上报。以这党同伐异表现说,秦桧见了杨嗣昌,都要叫声惭愧。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一切,只因为卢象升不同意这“和议”。

可是杨嗣昌这番狭隘,后果却无比严重,作为农民军最惧怕的将领,卢象升常年立功颇多。他的殉国,等于是杨嗣昌亲手替李自成们除掉了克星。和议还没成,就先自毁了长城。

以这种有我没他的狭隘风格说,就算杨嗣昌满腹锦绣,自然,也难成事。

三:拙劣的执行力

比这狭隘胸襟更要命的,就是杨嗣昌拙劣的执行力。

杨嗣昌的工作表现,看上去十分高效认真,但是,做关键事的能力,还是暴露了他的水平。

就以杨嗣昌得意的“四正六隅十面网”战略来说,杨嗣昌想的很美满,但要想实现战略,就要有钱有粮。为了能够快速实现目标,杨嗣昌毅然说服崇祯,出台了空前加税的政策。结果就是以火浇油,虽说李自成随后遭到惨败,但沉重的赋税,把更多的农民推到了造反的道路。后来李自成能够东山再起,“兵源”就是杨嗣昌帮的忙。

待到张献忠肆虐华中时,认真的杨嗣昌,也决定亲自统兵出征。但比起他拙劣的战略指挥能力,他的临阵指挥能力,也是欠缺严重。真正的战场表现,并非是读几本兵书这样简单。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杨嗣昌,进了四川就被耍的团团转,左良玉等军将们,他更无力节制。结果气喘吁吁追一番,张献忠却奇袭了武昌,杀死了楚王。酿下“失藩”重罪的杨嗣昌,也在惊惶之中,死于大明亡国的前夜:崇祯十四年三月。

崇祯最信任的“大明救星”杨嗣昌,是怎样拉着明朝陪死的?

杨嗣昌死了,可是在他拙劣表现下,已经农民起义燎原,良将尽数殉难的明王朝,也更到了生命弥留时刻。可以说,三年后崇祯帝自尽殉国的结局,大坑,就是杨嗣昌挖下。

风雨飘摇的明末,摊上了崇祯帝这样“不太会识人”的帝王,外加杨嗣昌这样“看上去很优秀”的庸臣,自然,神仙也难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2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明朝的救星,农民军的克星,有他在清军就入不了关
...次镇压起义军,保证大明统治。最后力战而死,却得不到崇祯帝封赠,成大明最可惜的将领。《明史》给予高度评价,称“传庭死,而明亡矣”。此人就是孙传庭!如果孙传庭没死,那里还有满人八
2023-02-03 21:36:00
...能、残暴不仁,兢兢业业这个词压根个亡国之君不沾边,崇祯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兢兢业业在整个历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不幸的是,就这样的一位皇帝,最终却落到了国破家亡的下场。朱由
2023-06-20 20:56:00
...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亡国之君”的身上。但是明朝末期的崇祯帝却是历史上的一个例外,他的兢兢业业在整个历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但不幸的是如此勤勉的崇祯帝仍然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局面。各地
2024-06-04 06:33:00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人必不会有好下场,大概在天启七年的时候,熹宗驾崩,崇祯皇帝即位。崇祯帝深知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恶行,先是隐而不发,令其深感不安,随后再由钱嘉征弹劾魏忠贤,陈述他的“十大罪”,并一
2023-06-10 13:21:00
朱棣给子孙留了一条后路,可保大明江山无忧,为何崇祯最后没走呢
...给子孙留了条能保住大明的路,那为啥明朝最后那个皇帝崇祯帝没走这条路呢?今儿个,咱就把这个话题说道说道。【帝国的黎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算是看明白了
2024-09-04 11:29:00
李自成提出3个条件,可保明朝不亡,为何崇祯宁愿死也不答应?
...叹“太硬了”!当年明朝衰落,义军四起,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掌权,却没有昏庸暴政,沉迷于酒色财气,而是兢兢业业的勤于政务,倡导勤俭节约,立志于铲除宫中奸宦之人,为百姓平反冤假错案。
2024-11-25 10:48:00
...了坏人家的风水。这事儿谁干过?明朝末年的崇祯帝就干过。...
2022-12-13 15:15
...,大明王朝风雨交加,大厦将倾。作为明朝的掌舵人——崇祯皇帝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当年3月,当崇祯皇帝先后赶走内阁首辅陈演、蒋德璟后,急需寻找新的内阁首辅,来为他力挽狂澜,创造奇迹
2024-05-20 06:58:00
孙传庭:大明王朝最后的支柱
...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多种原因并存的。而明朝的亡国君主是崇祯皇帝。在我国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并非是一个骄奢淫逸,不务政事的皇帝,相反在崇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此人就有雄心抱负,希望可以
2023-11-22 0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