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1 13:27:00 来源:戏说三国

如果单从军事角度讲,潼关丢失后长安肯定守不住,但如果将政治因素算进来,其实长安未必不能守,唐玄宗的怯懦才是长安沦丧的罪魁祸首。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初九,叛军占领潼关,长安门户大开。消息传来,京城一片惶恐,大批人群逃往南山以避祸。

帝国生死存亡之际,唐玄宗表现出了责任与担当,他振臂一呼:朕将御驾亲征,誓死保卫京城!

这一嗓子气吞山河的吼叫稳住了人心,臣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愧是皇帝,他老人家都不怕死,咱哪能当缩头龟?于是大伙儿走夜路吹口哨,壮着胆儿过日子。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六月十二日一大早,大臣们跟往常一样来上朝,当他们走进大明宫时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只见宫内乱成了一锅粥,宫女、太监、士兵呼喊奔走,有人哭有人叫,还有人大包小裹往外跑,还有人持刀四处抢掠,甚至连老百姓都牵着毛驴闯进来了。

走错地方啦?没错啊,是皇宫啊,咋比菜市场还乱呢?

再一问,大伙儿惊得魂飞魄散,原来,半夜时分皇帝跑路了,此时的皇宫成了无主的“废弃豪宅”。

我去,皇帝的套路够深呐,敢情老李给咱放了个烟幕弹,为自己逃跑创造条件啊!于是醒悟过来的大臣们扭头就跑。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就这样,大唐帝国的首都就成了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叛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大摇大摆地进了城。那些没来得及跑的官员们争先恐后地涌向安禄山,纷纷跪拜迎接。

洛阳和长安的先后沦陷,标志着大唐帝国已经命悬一线,如果不是“马嵬驿之变”后唐肃宗夺得皇位,估计大唐就亡了。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待这段历史,假如唐玄宗不逃跑,而是死守长安,到底能不能守得住?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算一下军事帐,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

安史之乱爆发时,大唐各大藩镇的兵力接近50万,其中幽州、卢龙,以及部分河东军成了叛军,人数接近20万。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军队,包括禁军在内合计兵力约8万,明显处于“外重内轻”的状态。之所以形成这个尴尬的局面,跟府兵制的破产有关。

唐朝初年,兵源由折冲府提供,全国四百多个折冲府大多集中于关中、关东一带。士兵们训练在地方,定期“番上”,到长安或者边地执行服役任务。

随着供养府兵的土地资源枯竭,兵源没了,于是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各藩镇自行募兵,兵源就地取材,各藩镇的士兵大多出自于边镇。

边镇战事不断,因此军队的数量很庞大,而内地无战事,中央军逐渐沦为“保安”,数量也随之锐减。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所以,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可调动的兵力非常少,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如何拆补呢?一方面,他将关中的军队悉数发往潼关,同时征调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四大军镇的部分兵力,以及临时招募的士兵,凑成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

遗憾的是,由于唐玄宗胡乱指挥,非要逼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灵宝一战损失20万。叛军乘胜追击攻克潼关,剩余的十万人马也溃散了。

潼关丢失后,守卫长安的军队还有多少人呢?史书没交代,咱们可以推算一下。

由于之前唐玄宗已经将能调动的人马全都发往潼关了,估计他身边仅剩少量禁军,人数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这个数字我们可以从其它史料推测。

当初杨国忠担心哥舒翰对自己不利,便向唐玄宗建议另外训练一支队伍,这表明京城的兵力已经非常空虚。

唐玄宗同意了,于是杨国忠招募精兵三千,用于宿卫皇宫,又另外招募了一万人,屯驻于霸上,以防止哥舒翰偷袭长安。

从这个细节来看,三千人对于皇宫宿卫就已经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屯兵霸上也是在抽调不出来士兵,只能临时招募,可见长安的兵力仅够维持治安了。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唐玄宗逃离长安时,随行的禁军只有3000人,其中一千是陈玄礼的左龙武军。当时关中已经是兵荒马乱,唐玄宗远遁蜀地,路途很不平安,这种情形下只带了三千人,可见禁军人数少得可怜。

从这两个间接证据,我们大致可以推论,长安当时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

以一万人对付数量庞大,而且气势正盛的叛军,似乎一点胜算都没有。所以,唐玄宗放了烟幕弹后就赶紧跑路了,留下来负责镇守长安的京兆尹崔光远也很识时务,他不等叛军攻城就主动缴枪了。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不过,账不能这么算,如果我们将算盘打得“精”一点就会发现,其实守长安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叛军虽然有20万之众,但攻打长安的兵力其实只有2万。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从河北打到河南,又从关东打到关中,随着地盘的扩大,兵力也不断被稀释。您可能会说,叛军也会补充新鲜血液嘛。

确实如此,但请别忘了,那些“新鲜血液”的战斗力很低下,否则当初叛军就不可能势如破竹了,所以叛军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整体战斗力的下滑。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那就是在河北战场,叛军遭遇了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的奋力阻击,在睢阳战场、南阳战场,叛军又分别被张巡、鲁炅拖住脚步,极大地分散了他们的兵力。

崔乾佑以两万兵力打败三十万唐军,这其实是个偶然,如果不是唐玄宗犯下战略性的错误,叛军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叛军其实也心知肚明,所以当唐玄宗弃城逃跑后,叛军竟然不敢攻城,围着长安转了整整十天,反复确认没有陷阱后才进了城。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只要唐玄宗坚守城池,同时招募士兵,动员全城百姓共度国难,叛军没那么容易拿下长安呢?

我觉得完全有可能,首先,叛军只有两万人,在后援到达之前他们根本不敢攻城。这十天的时间就是机会,足够做出很多的防御举措。

其次,唐玄宗的政治影响力不容低估,只要他守在长安,无论对叛军,还是对唐军的影响都非常大。

安禄山起兵打出的“清君侧”的旗号,目标直指杨国忠,他敢直面唐玄宗吗?虽然最终他一定会私下面具,但那份对唐玄宗与生俱来的畏惧之心还残存,这必定会让他畏手畏脚,甚至会因此延误战机。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对唐军,以及大唐的臣民来讲,皇帝以天子之身死社稷,那将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全国总动员,即便那些对朝政不满的人恐怕也会因此放下成见,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请不要低估了精神的力量,张巡的睢阳保卫战、鲁炅的南阳保卫战就在眼前,唐玄宗的号召力还不及他们两个人吗?

相对于叛军,唐军缺的就是一口气,只要唐玄宗有办法将臣民们吐尽恶气,充盈中华民族的正气,安禄山必败。

那种状况下,安禄山将面临进退两难,如果要想拿下长安,他必须发重兵。可是如此一来,各地的勤王兵一定会云集长安,这场守卫战就成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战,患得患失的安禄山肯定不愿意。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当然,唐玄宗需要坚守一段时间,给勤王兵争取时间,这确实是一场豪赌,他有豪赌的资本吗?

我觉得有,是因为唐玄宗有后手。当然,这个“后手”并不是指他个人的保命底线,而是大唐帝国的后手。

这个“后手”就是太子李亨,唐玄宗可以将他送出城,组织勤王兵马,自己留下来死守长安。唐玄宗甚至还可以做得更绝一点,他提前禅位,将皇位让给李亨,自己以太上皇名义守城。

如此一来,即使长安守不住,大唐帝国的根保住了,唐玄宗本人的生死已经不会对大唐形成致命伤害,相反,如果他遇害,那将是安禄山的致命伤。

长安陷落:唐玄宗怯懦背后的政治与军事博弈

这种悲壮的局面安禄山能扛得住吗?当他兵临城下,唐玄宗坐在城头,告诉叛军说,城破之日便是自己身死之死,估计城下的士兵人心瞬间就散了。

这就是政治账,它所能发挥的威力绝不亚于军事。

遗憾的是,唐玄宗已经堕落为不负责任的自私鬼,他只想着保命,把自己的命看得比大唐帝国的前途还要重要。这种情形下,别说兵力不济,即使再给他五十万人马也会被他败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东亚的政治格局?
...间,就将貌似强大的唐帝国撕扯得粉碎。一生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在晚年竟被其最为信任的边将所反叛,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安史之乱不过,这位玩弄无数能人的
2023-01-30 16:43:00
安禄山的魅力:揭秘让15万将士誓死相随的背后的三大原因
...号称“燕”。他率军南下,迅速攻占洛阳、长安,推翻了唐玄宗的统治。 5.建立燕政权:安禄山在攻占长安后,自立为帝,建立燕政权。然而,他在称帝后并未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安定,反而陷
2024-10-23 10:47:00
张继《枫桥夜泊》背后的历史与情感
...有这首《枫桥夜泊》被称为千古绝唱。张继所处的年代是唐玄宗末年和唐代宗初年,开元盛世让无数人向往繁华的长安,可是还不等张继去体验长安的昌盛繁华,就迎来了安禄山叛乱的消息。李隆基
2023-11-15 15:01:00
唐朝兵强马壮,却为何对吐蕃屡战屡败?
...,迅速退兵东归,四大重镇的统治权经此一战完全丢失。唐玄宗见到铩羽而归的薛仁贵,当着众多朝臣的面痛斥薛仁贵的怯敌和放任郭待封全军覆没的冷眼旁观,尽管他深知薛仁贵并不是大非川战役
2023-05-16 18:06:00
聊聊唐朝盛世背后那些狼狈逃离都城的皇帝们
...知名度高一些,而后边大多数皇帝却是毫无建树,特别是唐玄宗后边的唐朝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昏庸者居多,基本上都是在吃前人的''老本”。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开始,到公元9
2024-06-22 19:56:00
李泌平定安禄山后,唐肃宗问他要什么赏赐,李泌:我想睡在您腿上
...也是这样一个人,身处江湖却遥领庙堂。李泌是何许人也唐玄宗中后期唐朝政治陷入巨大的泥潭,最终引发安史之乱,整个唐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势如破竹,京城长安迅速沦
2024-08-06 10:22:00
...战场,而在官场。关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宠信安䘵山,安䘵山受贿了唐玄宗身边的近臣,尤其是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安䘵山的好话,晚年的唐玄宗不理政事,宰相李林甫专
2024-07-18 21:58:00
大唐到底毁在了谁手里,安史之乱还是玄宗?
...时候,都知道里面有一位神秘的“圣人”,这位圣人就是唐玄宗。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句台词说的是:盛极比衰!意思就是一件事物走向了最强盛的时候,就该走下坡路了。唐玄宗所统治的唐
2023-05-09 10:38:00
...人言:“只求边境安宁,不可以将士之血换己功名。”当唐玄宗问他攻取石堡城之策时,他正色回答:“石堡城险固,易守难攻,吐蕃又全力防守,要攻克须消耗数万兵力,得不偿失。”玄宗听了十
2024-05-10 0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
组图: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临沂展出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近日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展出了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120余件(组)珍贵文物
2025-08-29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