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东亚的政治格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6:43: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757年12月,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在河北之地起兵反叛唐王朝。这便是唐朝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叛乱活动,史称“安史之乱”。

从安禄山起兵反叛,到攻陷唐帝国首都长安。安禄山叛军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就将貌似强大的唐帝国撕扯得粉碎。一生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在晚年竟被其最为信任的边将所反叛,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东亚的政治格局?

安史之乱

不过,这位玩弄无数能人的李隆基,为何会如此错信安禄山,而安禄山又为何能够以区区三镇之地便能席卷整个唐王朝?最为可怕的是,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将未来数百年的东亚政治格局完全颠覆。

盛世帝国下的隐忧—无兵可用的窘境

一个帝国需要对周边各国保持着强大的军事优势,其背后的经济,军事制度必然要有所支撑。在当时主宰着东亚格局一百余年的唐帝国,显然拥有着一支长期稳定的作战部队,以保持着对周边异族的压迫。

得益于北朝以来的关陇集团军事的体制,唐帝国至诞生之初,便继承了制度完善的府兵制。帝国将部分土地分配给士兵及其家属,当国家需要应对战争威胁时,平时为农的士兵,就要集结起来对外作战。

当一支成规模的军队与国家的利益高度绑定起来之后,其战斗意愿自然能获得提高。同时,由于中央只需为士兵提供土地,而不需要给予额外的军饷。

因此,唐帝国在建立之初便拥有一支不需要过多财政支出的军队,用以对外征战。一旦帝国对外扩张的军事机器开动起来后,再停下来就难了。

在唐帝国前一百年间,中央几乎每年都在对外用兵,并且还需派遣军队长期驻扎在被占领地。一百来年的积累,让帝国所需的军队越来越多,而国家的土地再也无力支撑起中央无限制的扩招军队。

当唐玄宗李隆基在位之时,帝国无兵可用的现状,愈发危急。因此,唐玄宗便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从原先的土地供给,到由中央财政拨付军饷,以缓解帝国缺兵的现实。

让地方代替中央养兵—地方强藩的崛起

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并不是简单地将士兵的土地剥夺,补发军饷。而是国家在之后的征兵过程当中,不再给予土地,改为发放军饷。也就是说,之前的地给就给了,只不过之后国家不会再分配土地了。

这对于以农耕经济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国家来说,募兵制的出现只是在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而已,丝毫不能解决国家供养不起军队的问题。

不过,这对于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来说,募兵制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唐玄宗将中央募兵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各州,尤其是军事压力的较大的北方边境,有限拥有募兵权。

也就是说,中央委派地方官员,在当地自行募兵,包括军队供给也由当地自行解决。只不过,负担着军队的地方之后无需向中央缴纳足额的税收。而这个地方官员就是后人所称之为的“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东亚的政治格局?

藩镇军队

安史之乱主角之一的安禄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崛起的。在唐玄宗李隆基看来,这个异族出身,且被人瞧不起的安禄山显然是代替自己镇守北方边境的不二人选。

虽然,在天宝后期,安禄山坐拥北方三镇,且据有二十万边境雄兵。但对于长期拥有六十万常备军队的唐玄宗来说,安禄山掀不起大的风浪,更何况常与安禄山交恶的河西军镇,也有足够实力阻止安禄山造反。

中央军队的大溃败—地方藩镇体系的失控

不过,安禄山并没有按照唐玄宗给他设定的剧本走下去。公元757年,安禄山大军从河北出发,一路向南越过黄河天险,直抵河南境内。或许,对于帝国边境上的人来说,战争只不过是旦夕便至的家常而已,可对于帝国腹地的人来说,他们已经六十多年没有见过战争。

虽然,唐玄宗调发河西宿将前往河南御敌,但依然没能阻挡住安禄山叛军的步伐。距离起兵仅一个月便攻陷东都洛阳,仅三个月便兵临长安大门潼关。

按理说,潼关天险之地,加之有着同样善战的河西军队镇守,安禄山叛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潼关防线。只是,安禄山的造反,让唐玄宗再也无法对同样是藩镇出身的河西军队保有信任,更何况河南的迅速沦陷,与河西将领的失利不无关系。所以,唐玄宗才督促着河西宿将哥舒翰率军迎战安禄山叛军。

这也是自此以后,中央对地方军队不信任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央和地方一直在若即若离的关系中,逐渐走远。

潼关前线的溃败,哥舒翰的投降,唐玄宗被迫抛弃长安数百万百姓,逃向川蜀。八年的安史之乱,就在唐玄宗的一次次自信当中不断地扩大规模,进而影响整个东亚政治格局。

从藩镇割据到强干弱枝—王朝军队归属的变更

正如唐玄宗敢于放权给安禄山,是预料安禄山即使造反也不可能成功一般。即使唐帝国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屡屡出错,但帝国依然凭借着其自身强大的实力,成功地将安史之乱成功平定。

但叛乱的解决,并不代表着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由于中央过度依赖地方崛起的部队,导致在安史之乱过后,一大批占据各地的军队成为帝国统治者难以解决的新问题。

安史之乱后,叛乱的发源地河北,以投降为代价,换取依旧把持当地军政的权力;战争的核心地带河南,则是由安史之乱中临时投降朝廷的平卢军把持着;而京畿附近的关中地区,则由北庭,朔方等地军队把持。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东亚的政治格局?

风雨飘摇的唐帝国

在唐朝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央和地方始终处于互相角斗的状态。一方面,中央既无力铲除地方军阀,又不得不依赖地方军队抵御来自外部的边境危机;另一方面,地方无法单独对抗中央,也对其他藩镇不信任。

直到地方出现一个足够整个各个藩镇的强权人物—朱全忠的出现,才结束了中央对地方的复杂关系。

不过,地方出身的朱温篡权并不代表着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关系便不复存在。事实上,朱温也仅仅是大号的安禄山而已,安禄山只能做到统合三镇军队,而朱温却能统合中原各地的藩镇。

所以说,朱温和藩镇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而非合并关系。因此,五代十国并不是中央与地方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逐渐失控的过程。唐朝皇帝作为当权者尚且想的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可五代开国君主,一个个都是从地方军头起来的狠角色想的都是如何弄死地方,强大中央。于是,五代君主一直都在做着一件事情就是将中央的军队培养成压过地方的军队的势力。

杯酒释兵权—中央政权的军事衰败

看五代开国君主的发家过程,无一不是从地方起兵对抗中央,但到了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这里,却演变成中央禁军的反叛。而这便意味着,地方势力开始逐渐被中央势力所打压。

所以,我们回头再看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其实就是中央重新掌握了军队大权的内核。安史之乱后,所谓那种“天子,以兵强马壮自为之”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安史之乱的爆发,为什么会影响东亚的政治格局?

藩镇雄兵的落幕

当然,凡事有所利,则必有所损。地方军事实力的下降,必然导致王朝对外扩张的能力有所受限。这也就导致了终宋一世,中原王朝都不再是东亚地区的主宰政权,而变成了两强对峙的局面。

因此,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其说是一次偶然的叛乱,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改变中原政权政策路线,以及东亚国际秩序的一次肇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9: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唐朝的狂风骤雨与历史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这场席卷唐朝的历史悲剧,犹如一场狂风骤雨,深刻影响了这一伟大王朝的命运。叛乱的主角安禄山与史思明不仅在军事上攻城略地,更利用了唐王朝内部的种种裂痕,毫不留情地撕扯着大唐
2024-11-26 10:47:00
唐朝元和年间,会昌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政治社会矛盾接踵而至,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库亏空,王权统治岌岌可危。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开始网罗人才挽救危局,赞皇李氏在内的不少人也因此获得了政治机缘。赞皇
2024-06-22 21:13:00
...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经济文化繁荣。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集权开始衰落。唐代宗李适继位后,地方军阀割据地方,中央权力下降。直到武则天临朝称制,以强硬措施加强中央集
2023-12-09 06:40:00
唐朝的鼎盛与安史之乱的爆发
...人们若真想经历,那还得挑个最好的时候,不然刚好去到安史之乱,那可就跟乱世没什么两样了。而整个唐朝也正是如此,因安史之乱的发生被分为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历史。一、安史之乱的发生并非
2023-10-26 15:02:00
安史之乱,唐朝国力削弱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严重的内乱,从公元755年到763年,持续三年,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削弱。在这场内乱中,唐朝国力削弱,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同时也对唐朝的政治、
2024-10-14 09:55:00
唐代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动,困扰唐皇的三大问题都是什么
在唐皇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平定了席卷半壁江山的安史之乱后,本应可以通过改革的手段,使帝国出现中兴之兆;但无论唐皇付出哪些努力,却都一直无法复制先前的盛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
2024-06-22 21:28:00
唐朝时期,就地落籍的新罗人,成为了在唐新罗侨民的主要组成人员
...罗人,成为了在唐新罗侨民的主要组成人员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是唐兴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使各地经济遭到严重毁坏,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这也从客观上使唐朝在对待
2024-06-22 21:09:00
...有因果论在里面!(因果论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具体到唐朝的安史之乱问题,当然也可以这样解读!那么唐朝为何在最盛世的时候,却发生了将唐朝从盛世打落马下的安史之乱,最后盛极而衰就值得
2023-10-25 18:40:00
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其影响深远,对于唐朝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一、背景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当时世界
2024-02-17 17: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