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安史之乱根源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5 18: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思维模式中,因果论应该是用的比较常见的思维方式。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观念,任何历史事件的成因,为何会出现都会有因果论在里面!

(因果论是思维方式的一种)

具体到唐朝的安史之乱问题,当然也可以这样解读!

那么唐朝为何在最盛世的时候,却发生了将唐朝从盛世打落马下的安史之乱,最后盛极而衰就值得研究了。

每个王朝的盛和衰其实都有个渐变的过程。

比如汉朝盛极而衰是因为持续百年多的匈奴战争还有皇帝的控制力下降,地方豪族的崛起。

宋朝盛极而衰来自外敌入侵,明朝的盛极而衰则是制度性腐败还有地方官僚阶级势力的膨胀。

纵观历史,还未有那个朝代,如唐朝一样,在最盛的时候一下子被一场内乱打落王座。

(安史之乱)

那么安史之乱为何发生?

真的是唐玄宗不理朝政,每日和杨贵妃花天酒地缘故吗?

真的是李林甫放任安禄山坐大,杨国忠祸国殃民造成背叛吗?

真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指导下,造成了胡人成军阀最后野心膨胀吗?

此三问涉及皇权,相权,还有民族政策!

可是都不能算真相,原因很简单,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皇权有责任,相权有责任,民族政策有影响,但是他们都不是最主要原因。

真实的原因不过是制度化的因,造成了胡华民族政策的果,最后在皇权和相权轮番胡乱施为之下的必然爆发而已。

(唐玄宗和李林甫)

要理清安史之乱的根源,就必定不能脱离唐朝河北地区来讨论。

河北地区即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地,也是唐朝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他的特殊性在于它和中央直属领地的天然割裂。

今日的河北道河朔地区,知道地理的中国人都知道,和中原大地是连成一片的,没有水系和水网阻隔。

推荐阅读:彭城之战项羽三万人击退刘邦,垓下之战项羽占据优势为何败了?

可是在唐朝宋朝时候并不是这样,就在今日国家致力于大开发的雄安新区这一线,在唐宋时期是一大片的湖泊和沼泽,有多大?

(河北道在唐朝)

他们西起太行山,东入大海,几乎将河北道一分为二!

这些水系的存在,即是唐宋时期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唐宋时期北方的飞地。

唐朝时候,这飞地属于节度使的地盘,而宋朝时候这飞地属于宋辽边界线。

因为水系的阻隔,造成了唐代时候河北道南北两边的政治经济环境截然不同。

水系以北的幽州还有易州因为远离中原传统经济中心,生产力和经济并不发达,生产结构还处于半耕半牧的状态,这也是后世辽国为何能在燕云地区施行一国两制汉人耕种契丹人放牧政策的根源所在。

水系以南的魏州、洺州、相州等地,则是发达的农耕地区,经济发达不说,人口也非常多!

(河北道分区图)

当时在唐朝,整个河北道南北想加户口数达到了唐朝的三分之一强,可说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南北经济差异,还有他在唐朝重要地位,让唐朝,对于河北道的治理可谓费尽心力。

对于北方经济不发达的幽州、易州唐朝的政策是,在幽易之外的北方设置羁縻州。

羁縻是中国古代一个常见的词语,意思是,不施行正式的统治,而施行委派统治,被委派的就是归附的游牧民族,让他们以夷制夷,施行自治,只要保持册封进贡关系就好。

算是一种间接统治的方式,与管理成本而言,当然是更好选择,唐后的元明清边远地区都有羁縻州的存在。

因为羁縻州的存在,河北道北方除了幽州、易州之外的地区,都是胡化很深的地区,在哪里占据主流位置的都是少数民族。

那么安史之乱诱因真是因为河北道西部,经济不发达,还有羁縻州的存在,造成胡人人口大增,最后尾大不掉成了动乱之源吗?

其实这不是主因,因为纵观河北道所属的节度使,其实他们的势力中心从来都不是胡华更严重的河北道北部,而是河北道南部经济发达地区。

后来顶顶有名的河朔三镇,南部有两个即魏博与成德节度使,北部只有一个范阳节度使!

安史之乱时候,河朔三镇还没成名,而安禄山的正式官职则是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其实实际控制力河北道几乎全部的势力,再加上其胡人的出生,还有幽州起家的经历,那么他和河北道北方的羁縻州也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系。

(核心区和羁縻州)

那么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

如果按照因果论来看,直接诱因是唐玄宗和杨国忠,一个皇权瞎玩,一个相权瞎掰!

原本李林甫在世的时候,其实安禄山安份的和小猫一样,被压制的死死的。从没想过要犯上作乱,由此才有了李林甫对安禄山的提携,而且当时的唐玄宗也有意扶持各个地方势力,将各个节度使实力平衡。

这个微妙的平衡关系,需要的是权术和经营。

在唐玄宗励精图治的那数十年,这样的朝局关系维持的都很好,几乎没有叛乱的隐忧。

可是在唐玄宗沉迷享受,在杨国忠执政上位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杨国忠并没有维持势力均衡的政治手腕,反而用不断的告状促成了安禄山的反心。

原本的安禄山计划等唐玄宗死后再叛乱,最后被逼的没办法只能迅速叛乱。

以上都算是安史之乱的诱因之一,可是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不过是唐朝领土的板块割裂造成的控制力下降而已。

唐朝的疆域之辽阔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蒙元!因为疆域太过辽阔才有在统治区之外,施行羁縻州间接统治的方式出现,才有了在各个边疆地区设置节度使制度的出现!

(唐朝节度使)

就目的而论。

第一:可以缓解财政负担。

第二:可以对边缘地区施行有效统治。

第三:可以有效的抵御四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这三个理由,让唐朝选择了节度使制度和羁縻州制度。

保证了中央的安稳,也让地方安稳。

疆域太过辽阔即是唐朝强大的表现,也是唐朝衰弱的开始。

唐朝虽然大,但是经济中心并没有后世那么多,集中于北方地区!

一个是西部政治经济中心长安和洛阳,一个是河北道经济中心也就是幽州与贝州,至于南方地区,当时并没有后世的繁荣。(冀州清河郡)

长安和洛阳辐射关中地区和巴蜀地区,河北道辐射整个河北还有淮河流域。

两个经济中心,都是军事后勤基地。

归于中央的占据了天下经济的三分之一,而归属节度使的河北道则占据了天下经济的三分之一,还有那三分之一,零零碎碎分布于全国各地。

(必定的反叛

那么一个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经济力量的地区,如果被节度使掌控?

如果有异心?他有不反的理由吗?

河北道,进可以下淮河抵关中,退可以凭险自守。

无论有没有安禄山,在这样的政治制度设置下,都会反,不过早晚而已!

这反叛和安禄山的民族成分关系不大,和唐玄宗的昏聩关系不大,和杨国忠的无能也关系不大。

最大的成因,不过是唐朝太大了,大必生乱,于是施行节度使制度,施行羁縻州制度,最后尾大不掉玩脱了。

而这又和经济政治板块格局,还有水网路网建设未跟上,造成的控制力不足有关。

换谁在那个位置都必定会反,只不过早晚和主角的问题而已。

唐朝只能说可惜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唐朝与突厥的权力斗争以及内部纷争的根源
安史之乱的四个核心人物,也就是安禄山、安庆绪父子俩,史思明、史朝义父子俩,轮番上演了子弑父的经典戏码。先是安庆绪杀了安禄山,成为叛军领袖,可是史思明对他并不感冒。此时的安庆绪掌握
2023-09-30 08:08:00
...到防患于未然。这不,他在位的时候就不小心埋下了后来安史之乱的伏笔。后人回望,这安史之乱对大唐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直接让大唐从顶峰一路滑落,变得四分五裂。贞观三年那会儿,唐朝
2024-04-27 20:27:00
...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藩镇之祸也是由此而始。那么,“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唐玄宗时期爆发呢?根源问题:行政区划的弊端,府兵制的逐步崩溃“安史之乱”虽然爆发于
2024-06-04 06:17:00
安史之乱的6大猛将有多猛
...辉煌的朝代之一,最终是为何由盛而衰呢?这就与著名的安史之乱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该场战争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发起叛乱,因此史称安史之乱。唐朝是唐高祖李渊结束隋朝后定都洛阳建立
2023-07-24 20:41:00
安史之乱,是唐朝凭借军事实力平定的吗?
如果大唐真能凭借军事实力平定安史之乱,那就可以继续再造盛唐帝国了。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已经没啥存在感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大唐已经亡了。因为安史前后的大唐,就是完全两种不同存在的物
2023-06-06 11:45:00
为何说朝廷压榨河塑三镇是唐王朝崩盘的根源
...始,河北的经济越来越好,华北平原能养活更多人口了,安史之乱前关中由河北和江南一起输血供养。一旦华北失去控制,朝廷就失去了最好的兵源省份。河塑三镇的问题,不止在李隆基时期才出现
2023-05-11 11:22:00
...。在这8年中,安禄山1年后被杀,史思明6年后被杀,为何安史之乱却打了8年?安禄山一、叛军组织严密、素质极高、战斗力超强“擒贼先擒王”这话在唐朝根本不适用,安史叛军就跟打不死的
2024-07-18 21:51:00
安史之乱为何会瘫痪大唐
一、幽州,大唐的伤口公元824年,“安史之乱”已过去了62年。宰相张弘靖,被唐穆宗委派到“河朔三镇”之一的卢龙镇,出任节度使。显然他是带着皇上大哥的嘱托前来的。自安史之乱后,大唐
2024-05-15 16:49:00
从安史之乱到权力割据:田承嗣的崛起与背叛
...忌惮地出兵掠地?这一切的根源,必须追溯到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余波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内乱,叛军在安禄山与史思明的领导下,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唐朝的国
2024-11-09 10: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