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吴胜利
渭南在宋元时期,就已有“下邽三贤”之说。三贤指张仁愿、白居易和寇准。到了明代,下邽县并入了渭南,渭南县才管辖渭河南北区域。人们改称“下邽三贤”为“渭南三贤”,如今大家又称为“临渭三贤”。
渭南县辖渭河以南时,渭南曾经有过裴公祠、马周祠。裴公祠所建时间较早,至明嘉靖三十四年华县大地震时该祠被毁。明万历中渭南县令张栋修复裴公祠时,改其名为“二公祠”,祠奉裴晋公和寇莱公。康熙年间县令孙横扩修“二公祠”时又移蔡顺、白居易、王忠嗣神位于祠内,遂改名“五贤祠”。
“五贤祠”原址在渭南老城西关南巷,后移于西关路北。祠毁已久,其碑1991年出土于“清雅斋”后院(今临渭区政府北门政务大厅对面)。五贤祠祀蔡顺、王忠嗣、白居易、裴度、寇准。时称“孝者,立身之本;忠者,行义之正。”以为一方之劝也。
五贤中,渭南籍唯白居易和寇准二人。王忠嗣,祖上太原祁人,父家华州,墓冢在今丰原镇木张村东,故王忠嗣被立为渭南乡贤。蔡顺虽原籍汝南,因避乱迁渭南东原,丰原镇孝子村有蔡顺墓。故,蔡顺得立渭南一贤。裴度被立渭南乡贤,《渭南县志》解释:“唐晋国公裴度者,河东闻喜人,渭人祀之何益?公苗裔散在四方,独渭为多。唐都长安,公辅唐室,身系安危者二十年,渭为畿内近地,公德泽被畿内,故人思慕至今。”“泽被畿内”亦非无因,至今渭南、华阴仍流传着许多有关裴度生平与政绩的传说。渭南自称裴度后裔者有上百人之多,裴忠义系渭华起义烈士裴延寿之子,据称亦是裴度后裔,收集有明清时期裴度后人碑石十多方,且多居官职。裴度后人在渭南多有威望,或成为裴度被立渭南乡贤的原因。
蔡 顺据《渭南县志》载:蔡顺,汉汝南人,事母极孝。王莽末年汝南大旱,饥民蜂起,蔡顺背母西避而人关中,于渭南东原庐居。时,关中亦遭大旱,蔡顺在山中采桑葚以养其母。刘玄入关追杀王莽,次年赤眉军亦入关中,在东原遇蔡顺,见其采得桑椹黑红分开,问其故?顺曰:“今无粮,唯桑椹充饥,黑者已熟,甜,用以奉母。红者,半生,酸,用以自食。”赤眉军听罢齐称:“此乃孝子,当以助也。”遂将三斗麦子送给蔡顺,并在丰原为其造屋三间供蔡顺母子居住。蔡母死后,他又居墓庐守孝三年。东汉光武政权建立以后,对蔡顺的孝行进行了表彰,举蔡顺为孝廉。蔡顺死后葬于丰原,当朝为蔡顺立墓,后人称蔡孝子墓,其村为孝子村,简称孝村。孝乃立身之本,故蔡顺当居首贤。
裴 度
裴度,河东闻喜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及第,为河南府功曹,旋迁起居舍人。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迁司封员外郎、知制诰,七年拜中书舍人,九年迁御史中丞。
元和九年吴元济淮西作乱,攻州掠县,侵扰中原。宪宗决心削藩抑镇,振兴唐室,重用了武元衡、裴度等一批忠臣,打击吴元济反叛势力。
元和十年十月擒吴元济,淮西军民皆喜。十一月,裴度归长安。十二月唐宪宗下诏加封裴度为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十四年裴度为检校右仆射,太原尹,河东节度使。
穆宗即位后,裴度任镇州四面行营诏讨使,进其位检校司空。元稹入相,度罢兵权,守司徒同平章事、充东都留守。
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之后,其他各地叛将乱了阵脚。次年李师道献海沂密三州,遣子入侍;王承宗献德棣二州,遣子入侍。这样一来,朝廷政令再度畅行全国,裴度之功不可泯灭。因裴度后裔居渭南者颇多,且历代多居官职,故而有裴公祠之立。
王忠嗣
王忠嗣,本名训,其祖太原祁人也。家在华州郑县(今华州区)。其父王海宾于开元二年(714年)在对吐蕃作战中阵亡,玄宗怜其忠勇,养其子于宫中,改名忠嗣,时年九岁。王忠嗣长大以后,雄健刚毅,颇有武略,玄宗令其为代州别驾。开元十八年升左领军卫郎将,河西招讨副使,左威卫将军兼代州都督。
吐蕃出兵报新城之败,王忠嗣大挫吐蕃军队,再封左金吾将军,兼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开元二十九年代韦光荣为朔方节度使。
天宝元年(742年)兼灵州都督,逐突厥取其右厢加左武卫大将军。二年再破突厥。四年又兼河东采访使。五年兼河西、陇右两节度使。至此,王忠嗣身佩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颗将军印,控疆万里,保卫唐北疆的安宁。
王忠嗣英勇善战,每战必胜。他持重安边,不轻起战事。常与人言:“只求边境安宁,不可以将士之血换己功名。”当唐玄宗问他攻取石堡城之策时,他正色回答:“石堡城险固,易守难攻,吐蕃又全力防守,要攻克须消耗数万兵力,得不偿失。”玄宗听了十分生气,正好董延光请旨攻取石堡城,唐玄宗命王忠嗣分兵接应,王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不立重赏。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对王忠嗣说:“将军不立重赏,则攻取石堡城必无功,祸且至矣。”王忠嗣笑道:“得一石堡城无损于吐蕃,失一石堡城于大唐亦无不利,怎能用几万将士生命来换取自己的乌纱帽?”果然石堡城久围而无功,董延光奏王忠嗣接应不力。
恰好这时王忠嗣发现安禄山扼守飞狐塞谋乱,奏闻唐玄宗请诛之以正其罪。安禄山奸诈多智,知事败露,重金贿赂宰相李林甫。李指示亲信诬告王忠嗣在朔方节度使任上,曾谋拥立忠王欲代天子。玄宗听后大怒,欲治王忠嗣死罪,幸得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保才免其死罪,遂贬汉阳太守。后调汉东郡病死,死年45岁。
王忠嗣死后,哥舒翰攻取了石堡城,伤亡惨重,得一空城而不能守,玄宗此时虽想起王忠嗣之言,然悔之已晚。后人称王忠嗣为伟大的军事家。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大诗人。曾祖父白温,唐都官郎中,自韩城迁家于下邽(今临渭区),至白居易已历四代。
白居易大历七年(772年)生于河南新郑,后避战乱到了江南,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贞元十八年授秘书省校书郎。上书宰相韦执谊,力陈改革政治的主张。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当了三年皇帝谏官,敢于为民请命,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会昌六年(846年)亡于洛阳,葬在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一生留下3000多首诗词,他是唐代负有盛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的诗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极具家国情怀。大部分诗作当时就流传到日本和东南亚,近代又翻译成欧美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著名的诗篇有《长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乐府》等等。
白居易主张革新政治,以法治国,反对宦官专横,将悍兵骄。他身体力行,为民造福,在杭州造白堤至今尚在。丁忧渭南期间,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写下了“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的名句。
寇 准
北宋名相寇准,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抗辽爱国、卓具见识的政治家。一生三起三落,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多次遭到陷害和打击,最后含冤死于雷州。
赵匡胤建宋的第二年,寇准出生在华州下邽县。北宋开国初期,刚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朝廷急需一批有识之士来维护一统的新局面,寇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步入了仕途。
寇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敢于犯颜直谏,揭露参政大臣徇私枉法的事实。淳化二年(991年),当他还是吏部东诠的小官时,就不顾两府威严,当面在朝廷上揭露参知政事王沔包庇其弟的事实,贯彻了他“法治刑平”的主张。宋太宗自嘲:“寇准,朕之魏征也。”
景德元年(1004年),寇准临危受任,勇挑重担,北抗强辽。在“澶渊之战”前夕,他力排众议,打击投降派气焰,力劝真宗亲征,安排四路大军断辽人归路,挫败了辽人南进亡宋的企图。虽然此役因宋真宗怯懦与辽人订盟而终,但为北宋争得了70余年和平时间,为北宋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好之机。
寇准在他为政期间,一贯推行“进贤退不肖”的政治主张,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引用贤才,虽因此几次丢官而不悔。他所举荐的吕端、范仲淹、张咏、张士逊等,都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他遵守“民为邦之本”的儒家信条,关心民间疾苦,曾主持江淮和陕西的救灾赈济。
寇准一身清廉,虽三次为相,两居枢密府,但他不营私第,堂堂宰相赁房而住,时人魏野有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