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20:35: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的朝代,大明开始于朱元璋赶跑了蒙古人,灭亡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明虽然结束得不怎么体面,但是大明依旧是个让人敬仰的王朝。为什么?大明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最后一任天子崇祯,接收了一个烂摊子。他从木匠皇帝朱由校手中,接到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他不是亡国之君,一上台就收拾了魏忠贤,结束了阉党的统治;但是他不是个有运气的君主,他在位年间年年灾荒,百姓吃不饱,流民之乱撕裂了大明江山;满洲女真的势力在白山黑水间兴起,这个生机勃勃的少数民族政权,取代了代表华夏正宗的大明。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崇祯有一句话,“朕不是亡国之君,汝等乃是亡国之臣。”崇祯说得也没有错,从万历在位就开始的党争,内耗严重。大明的臣子们骂架很厉害,一个两个为了名节可以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但是真正大事来临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拿主意承担责任。李自成进京之前,崇祯曾经示意众臣考虑迁都,因为在朱棣篡位之前,大明的帝都就在南京。南京不仅有成套的官员班底,还有朱元璋修建的宫殿,最重要的是南方是大明的经济重镇,如果大明君臣能够上下齐心迁都,那么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估计都会望江兴叹鞭长莫及。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假如崇祯弃京南逃的提议得到臣子们的响应,汉人江山还有人做主,满洲人想坐稳中原,未必有那么容易。只可惜,当时没有一个大臣敢于站出来力挺迁都的决定,都以要守住祖宗基业等冠冕堂皇的借口,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结果,给大明江山殉葬的倒是崇祯皇帝本人。

崇祯以发覆面,在景山上自缢身亡,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一名太监。那些满口忠君爱国,大节大义的臣子们,倒是躲得远远的。要么日后归顺清廷,要么日后投奔南明小朝廷。崇祯临死之前,刺死了公主,以免女儿们受到侮辱。他最心爱的长平公主,手臂上被砍了一刀,最后昏死过去。再醒来已是九死一生,国破家亡。崇祯以发覆面,是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他无力收拾山河。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其实,怨不得崇祯。就是秦皇汉武再世,面对明末那一堆烂摊子,也是难以重整河山。有人说,明朝亡于万历而不是亡于崇祯。万历二十多年不上朝,任由朝臣们结党营私,朝纲败坏。再到后面的朱由校,什么是不管,任由魏忠贤祸害江山,大明已是积重难返。

党争的后果是政治极度腐败,官员们只有党派之私而没有国家公义,追求个人生活的享受。朝政腐败,没有为民办事的好官,遭殃的就是百姓。官员生活腐化,追求财富成为他们一致目标,中饱私囊的结果是国库空虚,百姓生活无以为继。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兵祸是导致大明灭亡的直接原因,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股流民势力,撕扯着大明江山。流民的特点是打不散,歼不灭,朝廷的部队要补给要经费,流民武装几乎是打到哪里抢到哪里,即便被朝廷追得狠了,大股势力化作小股,一旦朝廷的官兵放松一些,又有新的流民加入队伍。本来同时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再满清一再扣关的压力,大明势必会在一方失守。

吴三桂从山海关回来勤王,他耍了个心机,他在路上走得很慢。他知道如果自己的人马去跟李自成的人马火拼,那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要保存实力,这才是他的政治本钱。他一路走一路等,终于等来崇祯驾崩的消息,大明终于灭亡于流民之手。可是改朝换代的事情,是由满清来完成的。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替多尔衮做了内应,满清入主中原成为定局。南明小朝廷苟延残喘,终究是不成气候的。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其实,近年来有人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竟不是人祸是天灾。此话怎讲?请看一份大明的灾害记录,只能说,崇祯真是个倒霉的皇帝。从万历四十七年到崇祯十三年期间,明朝几乎每年都有自然灾害。旱灾、蝗灾、雪灾、风灾、涝灾、雹灾、震灾……大明几乎没有一个太平年景,野无青草,十室九饥。灾荒带来的饥饿,吃不饱的农民家破人亡,变成流民。以陕西为例,崇祯年间几乎连年大旱,本来富庶安宁的关中之地饿殍千里,李自成趁乱而起,揭开了明末天下大乱的序幕。

这个天灾在古代如果套上天人感应的那一套论断,无非是说明朝气数已尽,所以老天降下各种灾祸。按照现代的科学来讲,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气候变化,明朝刚好撞上了小冰川期,全球的气温都在下降,不仅是中国,欧洲也是气温偏低,灾害频发。

明朝的终结:天灾人祸与君臣的无奈

所以,有学者认为,明朝灭亡是因为天气变冷的原因,那时候的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抵御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吃不饱就揭竿而起,大明招架不住就Gameover。假如明朝没有撞上小冰川期,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没有内乱就算满清再兵强马壮,何愁不能御敌国门之外呢?

如果说明朝灭亡于这个不起眼的原因,是不是出乎意料?或许这是历史的奥妙,轮到了,就逃不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政权,大明王朝究竟是为何灭亡的呢
...个汉人统治的封建政权,大明王朝究竟是为何灭亡的呢?明朝的覆灭史,有内外部两方面因素,但是究其内因才是王朝覆灭的根本,因此需要透过天灾和流民,来梳理明王朝瓦解的内部原因,才能通
2024-03-18 21:03:00
大明王朝的覆灭和崇祯皇帝有关吗
明朝从嘉靖皇帝后期就颓势已现,等到万历年间,由于万历三大征的巨大消耗,以及后期的辽饷,明朝财政已经濒临奔溃;而万历皇帝由于多年不上朝,导致了各类官员的空缺,明朝政府的运转已经很困
2024-04-19 15:48:00
明朝崇祯年间,京城出现40斤大公鸡,道士看后说道:大明要亡了
...书”的情节,精心安排了一个陷阱。他故意让两名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袁崇焕与后金私通的消息,并有意放走他们,使其逃回大明。两名太监立即将“袁崇焕通敌”作为紧急军情向朱由检如实汇报,
2024-11-16 11:38:00
明朝末年有多少藩王?朝廷拿什么供养他们?
...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道命令竟然起了反作用。在明朝开国初年,这种局面尚且能够维持,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朱元璋将这些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替自己镇守江山,要钱给钱要兵给兵
2023-04-19 10:22:00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就设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规矩。同时明朝的后世之君也遵守这一制度。这个朝代中,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包括明太
2024-05-25 10:24:00
崇祯找高僧测字,高僧为何说死人的钱我不收
前言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国运衰微、内忧外患之际,心急如焚地找到一位高僧,请他测字以求指点迷津。高僧让崇祯写下一个字,崇祯提笔写下了“有”字。然而,当崇祯递上酬金时,高僧却神色凝重
2024-06-04 20:27:00
明末官场有多腐败?藩王差点命丧于贪官建造的府邸之下
...一切惨状的,正是明末那帮国家的蛀虫——贪官污吏!自明朝开国伊始,由于朱元璋施行低薪政策,导致广大官员生活捉襟见肘,因此,为了维持相对优渥体面的生活,他们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身
2023-04-26 19:00:00
为什么明朝没有亡于蒙古却亡于满洲?
...的手中。一次灭亡在晋末,一次亡在宋朝末年,一次亡在明朝末年。至从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一直都把北蒙作为最大的敌人。蒙古也曾在“土木堡之变”中对大明王朝江山造成了威胁。但是,最后大
2023-06-20 11:03:00
崇祯那么勤奋,为何大明非在崇祯年间灭亡不可
...律延禧。凡此种种,都是治国无方,败家有术之流。但是明朝情况却有些特殊,后期屡出昏君,正德皇帝宠信“八虎”玩物丧志;嘉靖皇帝迷信道教;隆庆皇帝恣意女色,死于春宫;万历皇帝几十年
2024-03-21 15: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