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学校学生高逢占得以诗开篇,向观众娓娓道来《无名英雄毛伯温》的故事。
6月22日,“大明故事我开讲”优秀节目展演在明十三陵游客中心举办,高逢占得的表演是其中生动一幕。此外,还有昌平区第五学校的罗佳恩带来《临危受命,于谦救国》,昌盛园小学的王馨然讲述《刚正不阿的海瑞》,昌盛园小学的刘艾伊表演快板书《宁远大捷》……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演绎中,明朝那些事儿在今朝被再次讲述,而展演所在地又让时空交汇,为将于7月13日正式开幕的2024明文化论坛奏响鲜活的前奏。
2024明文化论坛以“多彩大明盛世华章”为主题,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的系列文化活动组成,贯穿全年。
“万历那年——万历专题文物展”海报。主办方供图
除了“大明故事我开讲”,于7月13日举办的主题论坛“百家话明:明文化爱好者眼中的大明”,将有更多人加入到讲好“明朝那些事儿”的队伍中来。《盘点明代四大顶流的艺术人生》《明朝的文学作品》《地图之“外”的明朝行政区域》……从演讲题目来看,尽管讲的是400年前的事儿,在今天依旧颇为吸引人。
今年以来,作为2024明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万历专题文物展”,已经带着明十三陵文物“组团”出京,走进深圳、武汉、浙江台州等地。近日,“万历那年——万历专题文物展”在台州市路桥区博物馆向公众展出。展览现场十分火爆,一大早,观众就在展厅门口排起了长队。
1572年,明神宗朱翊钧登基,年号万历,直至1620年去世,万历皇帝在位长达48年。在这“万历年间”,从礼乐文化到学术思想,从金丝银线到匠人精神,无不展现着万历朝的风采与成就。此次展览共展出80余件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文物,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明代宫廷生活的生动图景与历史文化辉煌画卷。
7月13日-14日,主题论坛举办期间,还将举办“明韵风华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和“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专题展”,国内10余家文博机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将齐聚明十三陵,实现文物“走出去”和“请进来”。
观众不能错过的文物之一——十二龙九凤冠,出自孝靖皇后随葬器物箱内。凤冠为皇后的礼帽,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据《明会典·皇后冠服》所载:洪武三年及永乐三年定制均为“九龙四凤”冠。定陵出土的4顶凤冠分别为“十二龙九凤”“九龙九凤”“六龙三凤”“三龙二凤”,属于孝端、孝靖后各两顶。可见,明初所定冠服制度到了万历时期已有变化。文物会“说话”,还有更多历史的细节将在展览中对你悄悄道来。
明朝的故事、明朝的文物,都从历史中走来,而在当下的语境中,明朝那些事儿还有更有趣的讲法。作为主论坛压轴戏,北京市昌平区文联特别创作了《浓缩的大明》,将以话剧的形式将《永乐大典》的编纂、郑和下西洋、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等明代重大历史事件,一幕幕呈现在大众面前。
7月6日,世界记忆锦标赛暨北京记忆精英挑战赛暨2024明文化论坛专场挑战赛,在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开赛,来自全国各中小学的160余名青少年同台,进行脑力大比拼。明代人物头像、明代历史记忆、抽象图形、听记数字等比赛项目轮番登场。
世界记忆锦标赛暨北京记忆精英挑战赛暨2024明文化论坛专场挑战赛,比赛中的选手。主办方供图
在明代人物头像挑战中,选手要尽可能多地记住明代人物头像,这不仅考察选手对记忆方式的运用,还帮助大家了解明文化。“这是我第四次参加这种记忆类的比赛,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北京天通苑学校四年级学生廖君昊说,这次比赛和以往不同,加入了明文化相关知识,“让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明文化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多多参加这种比赛”。
明文化论坛自举办以来,坚持“文化惠民”的理念,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于民。2024年在原有“大明书场”讲座、明代礼仪展演、明文化体验等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了空中旅游观光,明代《出警入跸图》展演,明代大射礼、先蚕礼、大明宴宾礼、祭祀展演,明代服饰走秀、明十六帝情景短剧等多项活动。“明粉”可以沉浸式体验明文化,明文化也以更可亲可爱的模样走近大众。
今年年初,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开通,解锁了民众打卡明文化遗存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等,更好地呈现明文化之美;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也将陆续对外开放,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事实上,除了居庸关长城、明十三陵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文化遗存,北京昌平还有更多明朝记忆。比如,白浮泉,历史上不仅是大运河的水源地,还是北京的水源头;比如,永安城的轮廓和街巷格局,如今依然清晰、完整地保存在昌平的现代城市中。
2023明文化论坛吸引了近万名明文化爱好者参与,相关话题总浏览量超过3.5亿人次。更多关于明文化的故事,要由我们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探索与体验。
【责任编辑:王国强,张玉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3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