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21 20:39: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我对七星河,早有向往。

恰好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明媚,在文友们的建议下,一同驱车前往。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七星关古驿道。聂宗荣 摄

翻阅同治校注本《毕节县志》,了解七星河的发源和流经地:“七星河又称七星水,秦称濛水,汉名延江,为乌江之北源,处于七星关山麓,距毕节卫西九十里,自乌撒卫流经七星关,两岸壁立,有七星渡,又邅回毕节西南之境,五十里入大定西南界,名磨得河,又东出于奢东、青冈二塘之间,名总己河。”

七星河旁便是七星山,山下便是贵州省三大历史名关之一的七星关隘。这里,曾是古战场遗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1996年《毕节县志》载:“七星关在城西九十里,元代建。元至顺二年(1331),四川行省臣塔出脱帖木尔等于十月十五日与禄余战七星关,贼大败溃去即此。”“明洪武十三年(1380),廖权从傅友德征南,守毕节,傅友德城乌撒(今威宁),群蛮来鹿,奋击破之,得七星关以通毕节”。

蜀汉建兴三年(225)武侯南征,率步骑由水道入越嶲,获水西酋长。溯牂牁乌撒达东川昆明,追擒孟获,道经于此,见七峰形如北斗,于是便在此设七星坛以祭之,“七星关”由此得名。

在武侯祭祀七星之前,这里已是由黔入滇的咽喉,商贸往来、军事所需促使秦朝在这里修建五尺道,马蹄声声踩着木桥跨越天险,踏着青石板铺就的五尺道,在时空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联通七星河两岸的高架桥。聂宗荣 摄

我们到关隘时,正值傍晚斜阳映照,眼底绝壁深壑,洪涛汹涌;远处山峦矗立,微风轻拂着过往,曾经的古道、摩崖、马蹄印、古桥,一一掠过,缓缓地沉入历史篇章。

自元代以来,文人墨客对此不乏赞溢之辞,诗词歌赋,累牍连篇,赞溢之辞,洋洋万千。明代大文学家杨慎被贬云南,途经于此,借景抒情,随作《七星关记》云:“且兰古壤、贵筑今藩。割川、云之标,分躔参、井之余度。粤觇西路,实贯南中。关号七星,孔明祃牙地,卫名毕节”。明刘子翀《七星铁索桥记》云:“道之难者蜀也,蜀道西南关之险者七星也。七星之城,在于山巅,四壁悬崖,摩空屹立。中有七山绣错,如龙拿虎樱之状。下临长江,古道盘旋而上,曲屈如北斗,遂传今名焉。”清人冯锡绶有诗赞道:“登山凭吊恩无穷,丞相祠堂是处雄。五丈源头悲宿草,七星关口仰高风。绣旗日飏神灵雨,凿齿群钦战伐功。往事已随流水去,至今胜迹著南中。”

明代以前,七星关交通不便。明永乐十四年(1416),在七星关置渡而以铁索系舟修建“应星桥”。弘治年间,将浮桥改为木桥。嘉靖年间,募建石桥。清初,桥被毁。顺治十三年(1656),云贵总督卞三元重建,十八年(1661),桥孔自毁。康熙五年(1666),巡抚罗绘锦又复建,二十七年(1688),毁于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改建木桥,五十四年(1715),再毁。乾隆九年(1744),知县劳孝舆请帑建复,在老桥下方建四跨石礅木梁桥,桥上建廊,十九年(1754)毁于火。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董朱英复建,改为双跨石礅木伸臂梁桥,上覆屋十四间,两端辟桥门,并各建牌坊一座。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复修。1936年,大地主朱益斋为阻红军而毁桥。1939年修筑川滇东路,改为石礅钢架桥,上铺木板作桥面。1965年,改建为长50米、宽6米的六孔石桥。

历史渐行渐远,七星桥连同那彰显名关气韵的摩崖石刻已隐于水下。连通两岸的,则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高架桥。身处桥头,夕阳染红了西天的云彩。

我们沿着桥旁的小路往下走,路旁那些长在石头缝里的树虽不高大,却呈崎岖盘旋之态,与七星山相守,积蓄着生存的能量。

桥下滚滚七星河流淌着悲壮的赞歌。1936年春,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七星关时,因七星桥被当地反动武装拆毁,2月28日,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涉水过河,动员已改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的席大明部随军北上,不幸溺水身亡。夏曦牺牲后,遗体葬于七星关。夏曦烈士纪念碑高11米,由萧克将军题写碑名。1986年4月,夏曦烈士的遗骨被迁葬于位于毕节城北郊凤凰山下的烈士陵园内。

天空落下帷幕,一弯秋月悬于西天。桥头的人家,灯火逐渐亮了,一缕缕柔光从窗里、门缝里窜出来,穿过摇曳的树林。一阵晚风袭来,夜更加静谧了。沿着河岸,我们踏上归程,七星河之水仍奔流不息。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

读方志 行贵州 | 开科以宏文教 闻达兼济乡里 —— 田秋推动贵州开科取士

读方志 行贵州 | 其貌不扬的世界名犬——下司犬

读方志 行贵州|志书里的廉洁之脉

读方志 行贵州 | 三都大桥印迹:从望江兴叹到美好记忆

读方志 行贵州 | 三丈水,一个河谷的传奇

读方志 行贵州|鲍家屯:历史即当下,往事不如烟

读方志 行贵州|虎门巷:见证贵阳过往的老巷子

读方志 行方志 | 青溪铁厂史话: 中国钢铁重工业的发端

读方志 行贵州 | “豉辣”食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中“父与子”的故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黄小西,吃晚饭”,徐霞客打卡了两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勾勒的贵州茶图景

读方志 行贵州|《遵义府志》的“副产品”—— 从《桐梓诗略》《播雅》到《黔诗纪略》

读方志 行贵州 | 梵净山:恐是神仙居,可见不可掬

读方志 行贵州 | 万峰林:磅礴数千里 西南奇胜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竹都话竹

读方志 行贵州 | 西江千户苗寨:千年时光蕴养的第一大苗寨

读方志 行贵州 | 五部县志里的荔波身影

读方志 行贵州 | 徐霞客点赞安顺:城垣峻整 街衢宏阔 市集甚盛

读方志 行贵州|大夏百年 寻脉贵州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古城,地域文化“盆景” 各路“神仙”聚会

读方志 行贵州|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最早教育先贤的星辰大海

读方志 行贵州 | 村超·乡村师范·黄质夫

读方志 行贵州 | 毕节养蜂史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郑珍成为比肩偶像尹珍的硕儒

读方志 行贵州|斗牛相思,交流和情谊绵绵无绝期

读方志 行贵州|古往今来的石阡人,是这样泡温泉的

读方志 行贵州|石牛口,一个不该遗忘的地方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 | 首批官费留学生与首家公立医院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旧志中的土司书写与土司形象

读方志 行贵州|寻着方志看白云

读方志 行贵州|古韵悠悠巢凤寺

读方志 行贵州|在村志里寻找乡愁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隆里所村:600年前那位建筑设计师,请收下我的膝盖

读方志 行贵州|六盘水黄土坡,不见黄土不见坡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吴中蕃两修《贵州通志》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亭台楼阁的隐秘往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遵义舟水桥与八五厂的变迁

读方志 行贵州 | “广济”古桥 曾经的交通要道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王科文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读方志·行贵州 | 凤冈县玛瑙山古军事营盘探遗
...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读方志 行贵州 | 开科以宏文教 闻达兼济乡里 —— 田秋推动贵州开科取士读方志 行贵州 | 其
2025-03-15 17:39: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建在悬崖上的古寨
...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读方志 行贵州 | 开科以宏文教 闻达兼济乡里 —— 田秋推动贵州开科取士读方志 行贵州 | 其
2024-12-05 14:39:00
读方志 行贵州 | 甘当贵州文旅推荐官的清朝官员洪亮吉
...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读方志 行贵州 | 开科以宏文教 闻达兼济乡里 —— 田秋推动贵州开科取士读方志 行贵州 | 其
2025-01-09 18:11: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
...t;>>>>>>相关链接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
2024-11-27 14:03:00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阳慈善巷:贵州近代慈善事业的缩影
...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
2025-01-27 17:24: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勾勒的贵州茶图景
...在贵州大学历史系读书时,便开始关注着明清以来贵州地方志中有关茶叶的记载。具体缘起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贵州方志学家杨军昌教授给我们本科生开设了一门《中国方志学概论》的课程,我便
2024-07-24 16:57:00
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
...山。黄龙星 摄>>>>>>>>>>相关链接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
2024-11-13 22:50:00
读方志 行贵州 | “豉辣”食话
...是大方、黔西、织金独树一帜,带着疑问,我查阅多本地方志。辣椒原本是中南美洲的原产作物,明末清初传到中国。从方志的记载来看,康熙十年(1671)的《山阴县志》是中国最早记载辣椒
2024-08-21 22:19:00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旧志中的土司书写与土司形象
方志的修纂原则中有一项即需要体现地域性、地方性。谈及贵州,其地域的典型记述内容就不得不提贵州的土司,其中康熙十二年(1673年)编纂的《贵州通志》讲道:“古封建之意,犹有存者其土
2024-03-08 14: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