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贵州西北部高原的怀抱中,有一处隐匿于群山之间的古老村落——织金县营上古寨。营上古寨位于织金县城东南部的龙场镇阳光村。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寨子。说它特别,是因为它建于一座巨石之上。一般村落的建设都是依山傍水而建,营上古寨却有些例外,仅依山而未傍水,建于巨石之上,这是极少见的。
我识于营上古寨,缘起于地方志。营上古寨作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按照省里的要求,需要编修传统村落志,为了推动《织金县营上古寨志》的编修工作,2022年3月18日,我初到营上,对于营上古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前往营上之前,我查阅了大量志书,志书对营上的记载寥寥数语。《织金县志(1993—2013)》有两段关于营上古寨的记载,第一段的描述:“营上古寨位于龙场镇境内六冲河与三岔河交会的营上,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此寨多民族杂居,保留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风貌。古寨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曾经孕育出近代织金女革命者王素。”第二段:“营上古寨位于织金县龙场镇营上古寨,是一座坐落于三面悬崖形似大象的台地之上,古寨边有一座巨石垒就的碉楼,高大雄伟,在一片民居中显得非常突出。古碉之下有用石块砌就的院墙,为刘姓大户人家,世代传承的木结构四合院,是这里最大的一个院落。悬崖下是一条坝子,名为干河坝。上下绵延10余里,当春天来临,十里菜花,满地铺金,风景尤为迷人,是文人墨客踏青采风神往场所。”
来到这里,时光仿佛凝固,古老的石头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来到这里,每片青瓦轻吟低唱,记录着风雨兼程的故事,每一道裂缝都刻画着时光的痕迹;来到这里,古井静静守望,汲取着大地的精粹,每一滴清泉都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来到这里,古碉屹立不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每一面墙都镌刻着往昔的辉煌。
营上古寨,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寨子,就连营上这个名字,都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据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王文凤由遵义迁居织金龙场干河,至营上的第三代子孙王廷贤有四子。王廷贤历来重视教育,其长子王正邦天生神力,自幼好动,王廷贤因材施教,让其习武,后来考中大定府武秀才,被授予云骑尉。后因当地匪患严重,王正邦请命回家武装乡勇打击匪患,他选择三面绝壁、易守难攻的宝地扎营,营上之名由此而来。
营上古寨坐落于巨石之上,背靠青山,面临百亩良田,清澈溪流围绕良田沃土流淌。春日,良田里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景致极美。走进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它们像一条条细腻的脉络,贯穿整个村落的每一个角落。沿着石板路前行,可直抵良田小溪。寨中是错落有致古建筑群,它们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营上古寨作为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于2015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现存民居主要是清末民国时期建造。王永年故居、邬家洞石洞房、王家大院、刘家大院、赵家大院、李氏民居、王家民居和古井、古桥、古碉等成为省级、县级文物。2013年著名导演冯小宁拍摄抗战题材片《落经山》就在此地拍摄,多处景点成为该片将近四分之一的取景地。同年,央视4套《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专题栏目也在此拍摄了专题片。
古寨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房屋为木瓦结构,青石地板,坚固耐用。屋顶覆盖着厚重的青瓦,历经风雨依旧坚挺。
古寨出入口处有一座古老的碉楼,位于小坡上,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民国初年,属当地富户所建做防盗之用,一层平面为正方形,高四层,在东南面开门,方首,顶盖小青瓦,在碉楼二、三层有窗、枪眼。用厚木方做雕门,雕四壁用方块青石砌成,是整个村落的守护神。登上碉楼,可以俯瞰整个古寨的风貌,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田野尽收眼底。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传说。
营上古寨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营上建寨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康熙四年(1665),邱业任平远府知府后划编里甲,营上属陇胯则溪怀忠里二甲所辖;民国时期推行保甲制度,营上编入三区启文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归龙场区、化起区管辖,并改营上为阳光,后设立阳光大队;1984年建乡换届,将阳光大队更名为阳光村,原场坝、营上、营门、化起落、大寨、花坡、何家岩脚、母猪岩脚、下坝、小偏坡10个生产队更名为村民组,村委会驻地设在营上组古寨内。2012年,村委会驻地迁址花坡组沿用至今。2021年,阳光村辖场坝、营上、营门、化起落、大寨、花坡、何家岩脚、母猪岩脚、下坝、小偏坡10个村民组。这里的人们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节日,每逢节日,村民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营上古寨就像一颗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明珠,静静地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不仅见证着历史,更承载着文化。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
读方志 行贵州 | 开科以宏文教 闻达兼济乡里 —— 田秋推动贵州开科取士
读方志 行贵州 | 其貌不扬的世界名犬——下司犬
读方志 行贵州|志书里的廉洁之脉
读方志 行贵州 | 三都大桥印迹:从望江兴叹到美好记忆
读方志 行贵州 | 三丈水,一个河谷的传奇
读方志 行贵州|鲍家屯:历史即当下,往事不如烟
读方志 行贵州|虎门巷:见证贵阳过往的老巷子
读方志 行方志 | 青溪铁厂史话: 中国钢铁重工业的发端
读方志 行贵州 | “豉辣”食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中“父与子”的故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黄小西,吃晚饭”,徐霞客打卡了两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勾勒的贵州茶图景
读方志 行贵州|《遵义府志》的“副产品”—— 从《桐梓诗略》《播雅》到《黔诗纪略》
读方志 行贵州 | 梵净山:恐是神仙居,可见不可掬
读方志 行贵州 | 万峰林:磅礴数千里 西南奇胜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竹都话竹
读方志 行贵州 | 西江千户苗寨:千年时光蕴养的第一大苗寨
读方志 行贵州 | 五部县志里的荔波身影
读方志 行贵州 | 徐霞客点赞安顺:城垣峻整 街衢宏阔 市集甚盛
读方志 行贵州|大夏百年 寻脉贵州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古城,地域文化“盆景” 各路“神仙”聚会
读方志 行贵州|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最早教育先贤的星辰大海
读方志 行贵州 | 村超·乡村师范·黄质夫
读方志 行贵州 | 毕节养蜂史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郑珍成为比肩偶像尹珍的硕儒
读方志 行贵州|斗牛相思,交流和情谊绵绵无绝期
读方志 行贵州|古往今来的石阡人,是这样泡温泉的
读方志 行贵州|石牛口,一个不该遗忘的地方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 | 首批官费留学生与首家公立医院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旧志中的土司书写与土司形象
读方志 行贵州|寻着方志看白云
读方志 行贵州|古韵悠悠巢凤寺
读方志 行贵州|在村志里寻找乡愁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隆里所村:600年前那位建筑设计师,请收下我的膝盖
读方志 行贵州|六盘水黄土坡,不见黄土不见坡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吴中蕃两修《贵州通志》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亭台楼阁的隐秘往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遵义舟水桥与八五厂的变迁
读方志 行贵州 | “广济”古桥 曾经的交通要道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田平
编辑/赵怡 实习生 黄烨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