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对于一个将领而言,能够出生在一个让他有机会去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时代,就是最大的幸运。比如卫青,霍去病之于汉朝,陈庆之之于南梁。
但相对比于这些人而言,生于明朝末期的孙承宗,便是没有这般好运了。
大明悲将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境内)人。
在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在考试中夺得榜眼,进入翰林院任职。
16年之后,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孙承宗成为帝师。朱由校十分喜欢这位老师,因此在一年后就升孙承宗为少詹事,主管东宫。
同在这一年,后金对明朝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从明朝手中夺取了辽东等诸多领土,并且对明朝的边防力量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在这个时候,朝廷中的官员们想起了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虽然是个文职人员,但孙承宗在军事领域也颇有造诣。
但前面也说了,朱由校非常喜欢这位老师,因此他也舍不得让老师去危险的战场上,多次驳回了大臣们的申请。
可是现实情况不允许朱由校再继续任性下去。一封封的边防告急战报让朱由校不得不同意诸位大臣们的申请,将孙承宗推上了前线。
因此,孙承宗直接从礼部侍郎变为了兵部尚书,并且立即开始着手辽东边防战争。
而孙承宗上任伊始,就亲身示范了一波什么叫做一个合格的官员: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做出决策,孙承宗直接跑到辽东进行现场勘察。
孙承宗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的考察将会成为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
投笔从戎,威震清军
当孙承宗将辽东的情况摸清楚之后,便毅然决然的决定留在辽东。他要在战场的第一线与后金部队正面对抗。
基于对辽东情况的考察结果,孙承宗开始对边防军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操练兵员,调配驻军,对边防设施进行修缮与升级。
对于一次军事改革来说,敌人的反应最能体现改革的效果。而清军对于孙承宗这一次军事改革给出了相当强烈的反应——他们头一次放缓了自己的进攻步伐,并且一改之前大举进攻的作战方式,转而开始谨慎地稳定占有地。
可是,每当有将军在外征战的时候,朝廷内部总有一些人会按耐不住自己的骚动。当孙承宗正在前线操劳的时候,位于后方的魏忠贤却在给朱由校吹风,希望朱由校能够同意东厂派人去前线犒劳军队。
嗯?犒劳军队与魏忠贤的骚动有啥关系?
这关系大了去了。只有朱由校同意他让东厂出人去前线慰问,他才有机会派人去军队内部获取情报。
但这种司马昭行径实在太过明显了。就算孙承宗再愚钝一些,也能够看得出来魏忠贤的真实意图。因此,当使者们到来的时候,孙承宗也只是按照惯例招待了他们,并没有给他们深入军队刺探情报的机会。
尽管孙承宗心里也清楚,这种操作一定会埋下一个超级大的定时炸弹。
这颗炸弹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威力。
来自内部的敌人
天启四年,孙承宗向朝廷请求拨放24万两白银作为军饷。这个时候的局势允许孙承宗带领部队向后金主动发起攻击,申请这些军饷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但因为之前孙承宗的不配合行为,朝中的反对党在“上层”的授意下疯狂上书阻挠。最终他们如愿以偿,朝廷驳回了孙承宗的申请,而孙承宗拟定的主动出击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在这次“下马威”之后,魏忠贤派人去拉拢孙承宗,希望孙承宗能够与他合作,共同谋取利益。但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孙承宗的果断拒绝。
对于孙承宗连续的拒绝,反对派终于采取了报复行动。
天启五年,孙承宗受到了反对派的轮番弹劾。孙承宗被迫交出权力,主动辞职。
但反对派的行动不止于此。为了防止孙承宗重新回来,反对派对孙承宗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诋毁行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崇祯二年。而让反对派们最终松口的原因,是清军把遵化打下来了。
嗯?之前被打了那么多地方,反对派都没有松口。为什么遵化一被打下来,他们就松口了呢?
他们没法不松口。因为,如果再没有人能够站出来挡住清军的话,下一次被打下来的就是北京了。
若有战召必回
因此,孙承宗又一次临危受命,又一次坐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又一次开启了与清军的征战生涯。
而这一年,孙承宗已经六十七岁了。
而孙承宗的这次出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直接救了明朝。
因为在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经被抓到牢里去了。而祖大寿也久陷困局,难以自拔。如果不是孙承东亲自下场力保祖大寿,保不齐祖大寿这个时候就直接开城投降了。
正是在孙承宗的努力之下,这些已经濒临崩溃的军队才重新凝聚了起来。
重新上任之后,孙承宗想尽各种办法来阻挡清军的进攻步伐。但在崇祯四年的时候,祖大寿终究还是没能扛住清军的进攻,投降了。
而祖大寿这一投降,就把孙承宗推上了第一人的位置——当年可是孙承宗亲自下场才保下的祖大寿。而更重要的是,祖大寿的投降让孙承宗之前修建的军事工程全部付之一炬。
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朝廷更加困苦。因此朝廷将所有的怒火全部发泄在了孙承宗的身上。而孙承宗也不想听那一群人轮番弹劾他,直接称病辞官,回家去了。
命中注定的抗清之人
ok,反对派们又一次达成了弹劾孙承宗的目标,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但那边清军可还在打呢-_-||
也许孙承宗生来就是为了与清军对抗的。清军一直在向南推进,到了崇祯十一年,秦军打到了高阳附近。
还记得之前孙承宗直接辞工回家了吗?孙承宗的家就在高阳-_-||
面对凶猛的清军,孙承宗又一次站了出来。高阳没有自己的城防部队,孙承宗就带领全城百姓一起迎敌;高阳没有自己的城防设施,孙承宗就带人一起加固现有的防御工事;高阳并没有足够的城防武器,孙承宗就带人用仅有的材料进行自制……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孙承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的奸臣与降将: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明朝人。
满门忠烈孙家人
在孙承宗的带领下,高阳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无奈人们的反抗意志再高,也抵不过现实条件的简陋。
最终高阳被攻破,孙家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以及八个侄孙全部战死于这场惨烈的高阳保卫战中,孙家其他子弟也都在守城战中阵亡。这一役中,在场的孙家上上下下百余号人,全部殉国,无一人逃走。
而孙承宗,在被俘后自杀殉国。
在孙承宗死后,明安宗给他的谥号“文忠”。而颇有意思的是,乾隆在编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的时候,追谥孙承宗为“忠定”。
孙承宗,名副其实。以文官出身,却以武职在边疆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心念百姓,胸怀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孙承宗的真实写照。
只可惜,大明这个舞台,不足以让孙承宗完整的展现自己。说的极端一点的话,那个时候的大明,配不上孙承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