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重演,明朝末期谁最有可能力挽狂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20:59:00 来源:戏说三国

延续了276年的明朝,经常被许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研究,对它的灭亡充满遗憾和感叹。在遗憾和感叹的同时,我不禁常常想,如果历史重演,明朝末年谁最有可能拯救明朝?

明末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时期。明朝灭亡前,出现了很多能臣名将,如: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袁崇焕、陆相生、祖大寿、毛文龙等。其盛况是仅在明朝的历史上。第二至明太祖明成祖时期。那么谁最有能力力挽狂澜,力挽狂澜的明朝大厦呢?对于这一点,后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笔者认为,如果说谁最有可能拯救明朝,那非孙承宗和孙传庭莫属!

孙承宗(1563-1638),字智升,号开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学者、诗人。曾任明熹宗朱由派老师,明末文坛领袖。曾任兵部尚书、辽东总督、东阁大学学士。关于这个孙承宗,在《明史》中有:“承宗以丞相为丞相,又以师为师,无不成就大业。首先,他们封锁田地,直到他们关上门,把斧子抹灰。不要添加。国家就是这样。如果你想要安全,你可以得到它。那些没有足够力量攻击的人有更多足以防御。保存他们的人才并恢复他们并不容易。恢复丢失的国家可能并不容易,但如果你信任他并将权力交给他,那么稳定现在的国家是没有问题的。你要知道《明史》是清朝史官写的,上面对孙承宗的褒奖,可以理解为如果有此人,清朝将无法得天下。可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评价。

历史重演,明朝末期谁最有可能力挽狂澜?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th全书《明史》,设传文武大臣2000余人。曼青对这个男人很敬畏。

接下来说说孙承宗的功绩。在明朝连续战败后金,边防形势危急之际,孙承宗接替王载进为冀辽太守,筑起关宁津防线,统领大军11万,收复了四块失地。百余里,选拔培养了马世隆、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建了九座大城池,修建了四十多座小城堡,耕种土地五千多顷,近安置百万战争难民,努尔哈赤被迫撤退七百里。被魏忠贤嫉妒,辞官归家。

崇祯二年,即金天从三年(1629年),京城告急,关键时刻,孙承宗奉命统筹全局。孙承宗先是领悟大义,稳定军心,然后统筹各军,联合作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取得了“遵庸大捷”。后被金军驱逐出关,后任辽东经策,但被权臣制约,回国。

崇祯十一年,即清崇德三年(1638年),清军攻打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属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由此可见,孙承宗一心为国为民,大义凛然,大谋大略,战略眼光深远,知人善用,培养了一批文武将领,而他修筑的关宁津防线,极大地阻挡了清军的入侵,如果皇帝不听小人的话,愿意授权于孙承宗征伐辽东,或许明朝则另当别论。

孙传庭(1593-1643),字伯牙,明代名将。《明史》中有“川亭亡,明朝亡”之说。崇祯九年,即清崇德元年(1636年)三月,请应为陕西巡抚,负责歼灭农民军。

历史重演,明朝末期谁最有可能力挽狂澜?

后在榆林建军,名秦军,编为精锐师。

当时,民军首领闯王高迎祥从湖广归来来到陕西,打算从汉中攻打西安。孙传庭率秦军镇守,高迎祥攻克不下,打算从子午谷进入,逼近西安。按照孙传庭的预言,高迎祥在子午谷黑水谷激战四天后败北,被俘送往北京处决。

崇祯十一年,即清崇德三年(1638年),起义军由回(今甘肃省辉县)、秦(今甘肃省天水市)开往澄城经凤翔,孙传庭率部分5路与起义军一起,在杨家岭、黄龙山一带歼灭2000余人。又在潼关南平原与洪承畴一起埋伏,几乎将闯王李自成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十八骑兵突围。

就在大势所趋之际,李自成却因被政敌杨嗣昌陷害入狱,这让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机会,重新壮大起来。他之前的所有成就都功亏一篑。

收复后,整顿军队,取得了成绩。然而,崇祯十六年,即清崇德八年(1643年),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孙传庭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只好率领白关根和高杰。外部十万人赴潼关,致使孙传庭兵败汝州。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享年五十一岁。

由此可见,孙传庭足智多谋,果断果断,眼光独到,在军事上也极具天赋。朝鲜将是另一番景象。如果历史可以重演,让他们各显神通,最能力挽狂澜翻楼的,非孙承宗孙传庭莫属。这两人应该是对外对抗,对内稳固的最佳人选。综合以上分析,明末谁最有可能拯救明朝?笔者认为,不是孙承宗和孙传庭!

历史重演,明朝末期谁最有可能力挽狂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23: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关系是什么
李自成,出生于黑暗腐朽的明朝末年,因背地里取了两条命,决定从军,最后因上级拖欠军饷而发兵造反。明朝末年,由于明朝腐朽不堪的统治,各地农民军的抗抗行动如火如荼,而明朝自己却不得不镇
2023-07-03 22:48:00
他找到了打败清朝的妙计,可惜却被崇祯杀掉了
...的痛苦,实在是痛彻心扉。三是指崇祯面临的形势,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扫荡中原,外有皇太极驰骋辽东,而崇祯手中的明朝行政机器却已经腐朽不堪,很难对抗这两个强大对手。然而世事无绝对,崇
2023-01-02 20:30:00
明朝的灭亡:内外交困下的历史必然
明朝是谁灭亡的?从直接结果来看,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无疑。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正式灭亡
2023-09-18 07:23:00
崇祯是否真的无望中兴?
...让明朝灭亡的,其实是三股势力:以后金为首的边患、以李自成为首的民变、以张献忠为首的兵变。其实,只要用一些手段来稳住边患,民变和兵变并不是太大问题。因为一旦边患的情况有所改善,
2023-01-30 13:27:00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铁骑死守辽东,清军丝毫不敢进犯。然而一年之后,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灭亡。吴三桂在北京家中的爱人陈圆圆被起义军强抢侮辱,得此消息,本来打算向李自成投降
2023-11-17 10:43:00
崇祯穷的揭不开锅了,明朝银子都藏哪了
...祯为了减少开支,关闭了西北地区的驿站,由此导致驿卒李自成失业,西北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高发地区。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大顺军一路上占领的府库和士绅宅邸,都搜出了大量银子,为了鼓舞
2024-04-19 15:29:00
历史上最简陋的皇陵,全靠募捐得来233两白银建成
...,奔波于辽东和内地之间,忙的焦头烂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崇祯眼看明朝大势已去,为了防止自己的妻女成为亡国奴,受到羞辱,当天夜里他逼
2023-01-06 12:07:00
洪承畴投降清朝最后还做了什么事情
...解,因此洪承畴在归顺清朝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抵御李自成闯军入关时,洪承畴向多尔衮分析李自成农民军的弱点,山海关一战大获全胜。而后,洪承畴在担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
2023-07-03 21:18:00
崇祯自杀以后,吴三桂才放清军入关,他还算背叛吗
...,崇祯皇帝可能都已经上吊一年了。所以崇祯一直等到了李自成打进了京师,都没有等来勤王的人马,他这个国家领导做的也算是够失败的了。崇祯死了以后,并没有安排下一个接班人,按照道理说
2024-06-09 16: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