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要让科学成果真正服务亿万人
本文转自:青年报从孕育生命到阻断疾病他要让科学成果真正服务亿万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遗传病大国。用自己的技术,解决中国人的出生缺陷问题,这便是上海亿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陆思嘉当...……更多
交叉融合是孕育新发现的“摇篮”
...着全球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领域原创性成果频出。如何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如何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和建设高水平支撑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在交叉融合中取得颠覆性进展?在日前召...……更多
...业化发展”为主题,就医学遗传领域理论与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热点等展开学术交流与探讨。会议同期举办临床遗传、临床遗传技术、临床产前生殖、出生缺陷基础与临床等分论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吸引1000余名从事医...……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赞三亚杂交水稻示范成果:能帮助更多国家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6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三亚首次进行杂交水稻一年三季亩产4000斤试验示范就实现目标,不仅为端牢中国饭碗作贡献,而且其经验能帮助更多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更多
...的肯定,能够入选实际上是几十年来我们集体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谈到此次获奖时,盖钧镒十分谦逊。“中国的种业不是单纯为了利润在少数作物上竞争,而是要为18亿亩耕地服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盖钧镒带领团队以耕...……更多
药械临床试验研究成绩亮!华厦眼科GCP成果受赞誉
为进一步加强药械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和同质化管理,提高药物临床研究水平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水平,12月9日至10日,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本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办、厦门市药学会协办的“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更多
骨软骨瘤的手术治疗
...性瘤体组成。可分为单发和多发,多发骨软骨瘤往往具有遗传倾向性。手术治疗是骨软骨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往考虑到该肿瘤将随着骺板闭合停止生长,而且恶变率极低(单发性在0.5%~1%,多发性为2%左右),多主张出现局部疼...……更多
“中国黑杨之父”王明庥院士逝世
...进步一等奖,“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和国务院的表彰奖励。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4本,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武汉大学...……更多
...主任。他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草药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其成果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完成并发表人参、丹参、赤芝、菊花、卷柏、穿心莲、紫芝、紫苏、黄连、...……更多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省前列,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更多
发挥资源优势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
...港政策优势和“南繁硅谷”种业科技力量转化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提档升级的强劲动力,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海南力量。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主论坛举行。主办方供图搭建平台发挥科研创新力量扫码添加微信,...……更多
共同的理想  共同的事业(新时代画卷)
...搭档,也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两人携手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研究电力系统安全域方法学已经有30多年了……起步时很艰难,相关研究成果很少,我们互相探讨、启发,有时也...……更多
...自:科技日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以大平台大团队孕育大成果◎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彦军 聂 伟近日,全球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统计数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更多
...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一孕育10余年的成果,历经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重重关卡,攻克了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的国际竞争打下坚实...……更多
千年陌上桑  丝路驼铃响(科教人物坊)
...此后,向仲怀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基因芯片研发成功;中日合作绘制完成家蚕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完成40种蚕类基因组变异图谱;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转基因新型有色茧实用蚕品种;绘制完成...……更多
植物界的“再生指挥官”被发现!山东农大李传友教授团队破解世纪难题
...京时间2024年5月22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布这一成果。 在大自然中,无法移动的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动物不可比拟的应对损伤的能力,它们不但能快速激活防御反应以抵御病虫侵害,还能轻...……更多
西南大学蚕学研究所获批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
...后起之秀。在世纪之交,该库成为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成果突出,闻名中外,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本领域“中核机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专用建筑目前,该库活体保存各类家蚕遗传资源1150余份,包含地方资源、改良实用种...……更多
“进化透镜”让马铃薯育种少走弯路
...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该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进化透镜”技术,给育种专家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及早发现阻碍马...……更多
致敬“南方麦王”程顺和院士
...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农业领域,能否在自己手中出成果并不重要,通过一代代人的接力,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才最重要。”被誉为“南方麦王”的他尽管获得过大量奖项,但从来就没有在意名利。他总是告...……更多
抽丝剥茧,寻找生命无“缺”的真相
...遗传疾病的无创产前筛查新技术和临床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而徐晨明却依旧低调,她的名字最常出现的地方,是红房子医院黄荷凤院士、徐晨明主任的生殖遗传联合门诊里。大多数时间她会待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带博士...……更多
...中国特有的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的变种6个。相关成果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当年的这项研究,让当时正在南京农业大学读本科的盖钧镒颇为“震撼”。“当时大量的科研人员在田间收集小麦样本,这么大规模的...……更多
成渝携手发布精准医学“揭榜挂帅榜单”16项 单项最高支持1000万元
...向全球顶尖团队遴选合作伙伴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以上项目,单项支持资金最高100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中国科学院魏于全院士现场演讲。华龙网记者 陈毅...……更多
“进化透镜”技术加速杂交马铃薯育种
...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该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进化透镜”技术,给育种家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及早发现阻碍马铃薯育种的...……更多
两大科技论坛“合体”,院士云集为长三角共谋创新
...赋能制造强国建设”“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研发”分享学术成果、产学研合作经验,为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长三角自古以来就有着“一衣带水”的手足情谊、“一以贯之”的交流合作,近...……更多
独家连线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超:十堰是我出发的地方 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检材DNA检验、国产试剂及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曾勘测检验重大疑难案件6000多宗,无一差错。创建了广东省唯一的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全国公安机关唯一的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全国地方公安机...……更多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与秦莹莹教授入选
...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学术成果发表在NEJM、Lancet、JAMA、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等杂志,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谈家桢生命...……更多
陈子江院士获Walter Futterweit临床研究卓越奖
...生殖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子江院士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她致力于推动PCOS遗传病因学研究,开发新型诊疗策略,为PCOS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系列高质量的临床I类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在该领...……更多
农业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神农设施”武汉开建
...神农设施报道截屏。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稳步推进,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3月30日,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建设启动。二期工程将在目前已建成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装置基础上建设...……更多
...科技日报新当选院士谈创新——担起更大责任 产出更多成果◎本报记者 操秀英 陆成宽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共有133人新当选为院士。新当选院士正在进行哪些研究?未来有什么研究计划...……更多
...沿性、基础性研究,研发出更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使沈阳成为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研究的高地。” ……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胖子运动也许只能变成一个健壮的胖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一直以来,不少人将“减肥”大计列在日程里,或是夜跑,或是走进健身房开始锻炼,但一番努力后,很多人在看到体重秤上面的数字时依然会发出尖叫声
2024-06-25 10:19:00
“暴力梅”来袭,建议中老年:1要除,2不吃,3要躲,顺利度夏
随着南方,各地进入了梅雨季节,雨水也是越来越多,相比较往年,今年的降雨量特别大,从最近的热搜当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南方即将迎来4轮强降雨
2024-06-25 10:22:00
7月15日入伏,建议中老年:1不去,2不做,3要吃,顺利迎伏天
夏至的第一个庚日已经到了,再过2个庚日,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迎来入伏的一个时间,正如民谚当中提到的“夏至三庚数头伏”
2024-06-25 10:23:00
夏天,这菜使劲吃,一清热解毒,二促进消化,三祛湿,鲜嫩别忘吃
夏天,这菜使劲吃,一清热解毒,二促进消化,三祛湿,鲜嫩别忘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农历的五月下旬,家里种的蔬菜,基本上也已经开始可以采收了
2024-06-25 10:24:00
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勐腊县政协召开“加强乡村‘两污’治理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题议政性协商会议提出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本报讯(通讯员马虹伯)日前
2024-06-25 10:36:00
一发现就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肝癌患者希望之路在何方?
肝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第二名肝脏被称为人体的“化工厂”,每天24小时无休,要处理500多种化学物质
2024-06-25 10:39:00
岁月悠悠,漫煮生活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 康兆雪家中被冻得病恹恹的君子兰,我以为它再也没有焕发生机的可能了。上周天气转暖,我赫然发现它短粗的根茎之上冒出了两片绿芽
2024-06-25 08:05:00
不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张锦华 徐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至2023年,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06-25 08:28:00
警惕甲状旁腺病变 女士蹲下站不起来病根竟在脖子里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一蹲下就站不起来,是腿有问题,或是腰有问题?林女士3年来饱受这怪病折磨,一直找不到病因
2024-06-25 08:50:00
叶黄素护眼是不是智商税? 医生:可适量服用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叶黄素要不要吃?”“叶黄素是不是智商税?”近日,不少网友就叶黄素有没有必要吃展开讨论,博主@北京眼科医生陶勇表示
2024-06-25 08:50:00
怀孕越来越难?这几个影响女性生育力的因素,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生育力简单理解就是生孩子的能力,全面理解包含3层次内容:顺利怀孕的能力、健康度过孕期的能力、保证子代健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
2024-06-25 08:54:00
@备孕家庭,一起get夏季备孕注意事项!
夏季备孕注意事项01天气热,也莫要贪凉夏季气温高,冰冰凉凉的东西是最好的降温利器,比如,空调、风扇、生冷的食物、冰水等
2024-06-25 08:55:00
林草系统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林草系统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本报讯 记者安璐报道 6月24日
2024-06-25 09:02:00
推动“毁绿者”变身“复绿人”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抚州宜黄县探索多元化修复模式推动“毁绿者”变身“复绿人”本报讯 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隆兴机制竹炭有限公司购买了1万多尾鱼苗投放至宜黄河中
2024-06-25 09:08:00
夏季如何防治家兔球虫病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高、湿度大等环境因素易引起家兔腹泻类疾病的发生。一般夏季家兔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2024-06-25 0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