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抽丝剥茧,寻找生命无“缺”的真相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5 05: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劳动报

抽丝剥茧,寻找生命无“缺”的真相

——记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遗传中心副主任徐晨明

抽丝剥茧,寻找生命无“缺”的真相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遗传中心副主任徐晨明

“孩子得的是脆性X综合征,我们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完全能让你生出一个健康宝宝,而且不会把这个带病基因遗传下去。赶紧生吧,别再拖了……”徐晨明医生的话,让小英重燃希望。小英的儿子智力低下,不幸的是,她的舅舅、弟弟也患有同一种病,家族遗传病的梦魇一直困扰着她。听说黄荷凤院士团队开了罕见病与出生缺陷义诊,她好不容易才抢到了名额。

“最远的从新疆赶来,有的手握好几份基因报告,经历三四次胎停,说再苦再难也要拼得那一线生机。”见过太多女性求子路上的辛酸坎坷,徐晨明总是说最温柔的话,给出最中肯的建议。徐晨明,1968年出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遗传中心副主任,致力于出生缺陷防控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她的手里先后诞生了多个国内外首例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的健康PG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婴儿。最近,其作为核心成员研发的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医学》上,她也因此成为“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多种类型遗传疾病的无创产前筛查新技术和临床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而徐晨明却依旧低调,她的名字最常出现的地方,是红房子医院黄荷凤院士、徐晨明主任的生殖遗传联合门诊里。大多数时间她会待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带博士生、培养团队。“我们更像临床科学家,或者研究型医生,带着临床问题做科学研究,琢磨着怎么不断创新分子遗传诊断技术,精准挑选出健康的胚胎,把出生缺陷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成功案例,由她娓娓道来,不渲染,不夸张,平铺直叙,冷静理性,但是说到曾经帮助全球首例Au-Kline 谱系疾病PGT家庭诞下健康男婴时,她的双眸满是柔情,她的微笑有种治愈人心的力量。打开手机长达3年的救治聊天记录,“那句‘你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份量太重了!”她喃喃自语道。

20多年来,徐晨明跋山涉水,抽丝剥茧,创造生命,见证奇迹。她盼望,生命繁华,她也一直在静待花开。

让“罕见”被更多人看见

2月29日采访那天,正好是第17个“国际罕见病日”,话题就从我国出生缺陷防控的短板——新发罕见病说起。

小珈有过2次胎停、1次孕7月查出宝宝多发畸形引产,第四次,38岁的小珈又流产了。为了揪出基因突变的“真凶”,徐晨明团队在实验室研发出能捕捉到极低比例嵌合的高灵敏基因检测技术,最终在小珈丈夫的精子中发现致病基因,用三代试管技术主动剔除了基因异常胚胎。2022年3月,小珈在红房子医院诞生了国际首例性腺基因嵌合行PGT助孕双胞胎。

“为啥瞄准罕见病?因为它筛查难、危害大、难度高。中国有各类罕见病患者2000万,罕见病种类超过7000种,每年新增20万罕见病患者,罕见病80%与遗传有关,其中大多是新发遗传变异。”徐晨明说。

祖上三代都很健康,也不是近亲结婚,为啥生下的孩子却有问题?“新发罕见病有很多未解之谜,人类在繁衍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是我们永恒的课题。”徐晨明说,胎儿显性单基因遗传病中80%为新发突变,由于父母都没有致病变异,因此筛查父母无法防控,产前筛查就成了最佳选择。

“以前生孩子靠碰运气,发现不好就终止妊娠,给孕妇身心带来创伤。现在我们的PGT技术和产前筛查/诊断技术,能从生命源头阻断遗传病。”徐晨明介绍,今年初,团队发布了无创产前筛查新技术,只要抽取妈妈一管血,提取游离DNA,就能同时检测胎儿染色体疾病和64种显性单基因病,覆盖115种疾病。这一重大创新突破,让无创产前筛查的检出率提高了60.7%。他们计划布局10万人队列,在更多普通人群中推广。同时,今年1月,黄荷凤和徐晨明牵头发布《针对生育人群的携带者筛查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新技术和“共识”的接连发布,意味着出生缺陷防控将从个案干预升级到群体预防,推动精准基因筛查向更多地方、更多人群辐射、普及。

徐晨明最初是做辅助生殖技术的,历经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迭代进化:“第一代技术解决女性‘生不出来’问题,第二代技术解决‘严重男性不育’问题,到了最新的第三代,就要攻克遗传病问题,成功阻断众多罕见基因疾病,甚至帮助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父母,生育糖尿病风险低的孩子。我们在突破不孕人群的研究局限后,开始瞄准妊娠并发症早期干预,在筛查健康胚胎时,也一并把孕妈妈的代谢、早产等问题解决了。”她说,黄院士提出发育源性疾病的全新概念,从生命早期的配子、胚胎、胎儿到新生儿、儿童,实施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对于提升我国人口健康意义巨大。 三次创业“医”路拓荒

科研的路上没有坦途,徐晨明稳扎稳打、厚积薄发。“一直跟着黄院士,由导师指引,进步更快。”她说。

中科院院士黄荷凤是浙江省第一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2011年,时任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的黄荷凤打算创建一个全新科室——生殖遗传科。黄荷凤慧眼识才,将当时寂寂无名的徐晨明委以重任,而她也不负嘱托,单枪匹马,白手起家,创建出全国首个妇产专科医院生殖遗传科,将300平方米的活动室改造成可开展PGT和无创产前筛查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实验室。正是那段艰苦的创业,让她摸索出一套详尽的技术规范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后来成功复制到第二、第三家实验室。

2014年,黄荷凤调往上海交大国妇婴任院长,为了解决出生缺陷问题,她把生殖遗传科从浙大带到交大,2020年又带到红房子医院,成立遗传中心。而作为黄院士团队的核心骨干,徐晨明义无反顾地一路追随,先后在上海两家顶级妇产科医院创建规模化的生殖遗传临床服务平台。“黄院士在前方接诊,我在后台提供实验支撑,携手破解一个个生命遗传密码。”

徐晨明是拓荒者,更是创新者。伴随遗传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实验室无创产前检测技术也一次次升级,从国妇婴的NIPT-plus(新增小片段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到红房子的NIPT-pro(新增新发突变为主的显性单基因病检测)。2020年黄院士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时做过统计,团队共检测了6000多不孕病例,阻断2000多例异常胎儿出生。

临床质控比科研压力更大

徐晨明是那种标准的好学生,勤奋、刻苦、严谨、自律。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她高中毕业便毅然报考了杭州大学生物系,研究生又考回母校,攻读分子遗传学硕士学位,一路都拿奖学金。在香港玛丽医院做了一段时间研究助理后回到浙妇保进入试管婴儿实验室。“学生物没有学医苦。”她说,因为兴趣,选择生物;因为了解,更加热爱。

“产前诊断最大的挑战和难点是精准的遗传信息解读。”徐晨明坦言,她对生命抱着敬畏之心,每天如履薄冰。“质量就是生命,临床质控比科研的压力更大,我们的要求比‘指南’更高。”为了提供“完美无缺”的基因检测报告,她的每一份产前诊断报告都要做“背靠背”实验,结果一致才能过关。重要报告她都亲自核验,常常为了一个数据较真,翻遍文献、数据库,反复求证,力求万无一失。

踏实敬业、沉着内敛、平易近人、从容淡定……团队成员陈松长眼里的徐晨明,是个好医生,待病人像家人,更像朋友;是个好主任,她从不严厉批评下属,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直指症结,让人心悦诚服;是个好老师,她的演讲PPT从不重样,她的课逻辑缜密,干货满满。

相比学业,徐晨明更关注学生的品德和职业追求。她根据每个学生特长,为他们度身定制专业方向。大弟子博士毕业后留在“红房子”,研究“多囊肾引起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今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丈夫支持、家庭幸福,给予徐晨明最大安全感。儿子复旦硕士毕业,从小就独立争气。他曾对同学自豪道:“我是个有故事的人。”徐晨明知道,故事主角就是她,他为她骄傲。文/王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医院一项由中科院院士黄荷凤教授、张静澜研究员、徐晨明研究员等领衔的重要临床研究,运用创新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协同等位基因靶向富集测序(COATE-seq),通过分析孕妇血浆中
2024-01-25 06:04:00
...临床研究”资助,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妇产科医院研究员徐晨明。 据徐晨明介绍,经过五年的技术开发和临床研究,在科研数据、学术论文、授权专利和国家课题的支撑下,新型三合一无创产前筛查
2024-03-15 05:05:00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研究新成果:真正实现孕妇全面无创产前筛查
...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专家黄荷凤、张静澜研究员、徐晨明研究员联合浙江大学张丹教授、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研究与预防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儿童医院王华教授共同获得的研究成果,22日在知
2024-01-23 14:44:00
男子常年“慢动作” “心病”总也治不好
...就诊,心脏哪都不得劲儿却查不出病因。最终,专家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终于探明疾病“真相”。怪病“扎根”体内两年 一活动就难受李先生(化姓)今年47岁,近两年,他发现自己稍微一活
2023-02-12 07:35:00
在细枝末节中抽丝剥茧还原真相
...出科学分析和总结报告,我的工作就是在细枝末节中抽丝剥茧还原真相。学生时代,我喜欢看电视剧《鉴证实录》,剧中男主角干练、缜密的法医形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受电视剧的影响,我对法
2023-10-04 07:30:00
家恩德运遗传中心:守护宝宝健康从科学预防出生缺陷开始
...德运医院再次聚焦残疾预防这一健康基石。残疾预防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而科学备孕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起始篇章。通过科学备孕、全面检查与精准遗传筛查,能从源头降低出生缺陷风险,为新
2025-09-05 17:15:00
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生命的延续,所以在孕期以及宝宝出生之后都会做一系列的检查,目的就是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据调查我国每年都会有30万左右的新生儿患有遗传代谢疾
2023-12-19 00:05:00
9.12预防“出生缺陷日”:守好三道防线,守护生命新起点
...、化工原料、染发剂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为孕育健康新生命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4.做好遗传咨询对有家族聚集性疾病、家族遗传病、曾生育过畸形儿等准备妊娠的夫妻建议进行遗传咨询。5.
2023-09-12 14:39:00
新泰市人民医院:预防出生缺陷 筑起生命第一道防线
...爸妈以及有需求的家庭前来咨询,让我们共同为下一代的生命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参考资料:《产前遗传病诊断》(第二版)广东科技出版社专家介绍:孙玉兰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3
2025-05-22 10: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妇幼科普 | 共筑宝宝健康未来,科学营养与三级预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王青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的主题——“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
2025-09-11 13:06:00
儿童常“脾常不足”易招来湿气?中医教您这样做
排不完的毒,祛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血,上不完的火。夏天久居空调房,秋天迎来多雨季,突然发现孩子舌苔厚、大便黏腻不成型,是不是孩子也湿气重
2025-09-11 07:59:00
普通人定期洗牙有必要吗?口腔专家:非常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邓旭亮介绍,食物残渣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清洁
2025-09-11 07:59:00
请领取您的健康福利:免费筛查5年!贵阳市公卫中心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启动!
为关爱女性健康,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符合条件的女性可免费接受5年期的多项筛查
2025-09-11 00:17:00
稻香黄河口 | 从一粒大米到一碗好饭的诞生 这里都是满满的学问
大众网记者 李欣 赵奕宁 东营报道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平凡却最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要煮出香气四溢、颗粒分明的米饭,奥秘不仅在于烹煮的技巧
2025-09-10 08:44:00
东城中医院蔡学萌:巧用针药结合,破解耳鸣困扰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偏瘫、失眠
2025-09-10 09:24:00
东城中医医院张东大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张东,中医执业医师,师从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魏玉香主任医师,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程海英主任临床学习数年。每周二,四,六全天出诊
2025-09-10 09:55:00
手术室为什么会放花生米?
作者:敏敏 加七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一众“正经”的手术器材中
2025-09-10 19:29: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中医传承,赋能基层医疗
近日,烟台市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医师培训班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中医科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授课科室
2025-09-10 10:14:00
百姓身边的暖心医护团队 —— 记河南省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
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有这样一支让人倍感温暖的医疗护理团队。他们不仅在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倾注了十足的耐心与温情,更在特殊患者的照护过程中
2025-09-10 11:17:00
尖峰眼科提示:近视手术能摆脱哪些困境?
随着近视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把“摘镜希望”押在近视手术上——看着身边一个个“摘镜成功”的朋友,术后第二天就能清晰看世界
2025-09-10 11:18:00
越来越多结节患者选中医?济南国医堂张青松主任:中医理气散结优势多多
随着体检普及,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的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患者因担心结节进展,开始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
2025-09-10 11:19:00
关注肿瘤患者康复期:探访四川友谊医院无陪护支持服务
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尤其在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虽无需ICU级别的生命支持,但仍需专业、密集的护理,这使得许多无法全程陪护的家庭面临现实困境
2025-09-10 11:20:00
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昨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2025-09-10 11:25:00
全市第三家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落地大兴
“有了落地大兴的创新站,我们企业无论是工艺规模扩大还是原料前处理等流程,有了前置沟通渠道,审批效率将大大提高。”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华如是说
2025-09-10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