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这些轻描淡写中的“小毛病”,在医学上有时却是心梗的隐匿先兆
...曾想,这些轻描淡写中的“小毛病”,在医学上有时却是心梗的隐匿先兆。那么,怎样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胸口的秘密:不仅仅是消化不良胸闷往往被误会,归咎于消化不良或压力。然而,心脏科研究揭示,心梗...……更多
冬季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发 如何让心脏“安全过冬”?专家提示
...病的高发季节。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医院急诊接诊的急性心梗等老年人明显增多,有临床数据显示,由于多种原因,冬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夏季的两倍多。多重原因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专家介绍,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更多
突发急性心梗5大先兆!要记牢!突发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急性心梗(也称为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被阻断引起的严重心脏疾病。冠状动脉是向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急性心梗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动脉内层的斑块形成并逐渐增...……更多
5个部位疼可能是心梗前兆,接下来两个月要格外小心
每年冬天,都是急性心梗的高发期,尤其12月至次年的1月,心梗发病率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心梗来临前,并非悄无声息,多数前兆症状会出现在身体5个部位,及早发现就能降低死亡风险。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更多
面对急性心梗,我们应该怎么办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心梗就像“隐形杀手”,让人防不胜防。急性心梗的表现有哪些?冬季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急性心梗的发生几率?河北华奥医院心内科医师丁国玉为大家详细解答。急性心梗的表现有哪...……更多
远离“头号杀手”——心梗
...前心血管疾病的好发人群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是心梗从来不嫌弃你年轻,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可谓是“头号杀手”。只有第一时间救治,才能更加有效地挽救生命。针对急性心梗四大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更多
期待假日放飞自我?可别给心脏加负担
...血管疾病是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最危险的要数心梗。其常见症状为胸痛,但它也会“伪装”成各种不起眼的小毛病。临近春节,辛苦忙了一年,免不了大吃大喝、熬夜狂欢,此时如何防患于未然?医生为你支招。春节...……更多
重庆疾控发布健康提醒:天气转冷谨防心梗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醒:天气转冷谨防心梗,早发现,早预防,可以有效减轻心梗危害。问题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重庆疾控: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属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常由冠心病发展而来,...……更多
熬夜成常态心梗找上“95后” 专家:读懂心脏的“求救信号”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根据《重庆市2022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心梗已成为重庆疾病死亡前十的疾病之一。2022年,重庆市心肌梗死事件共报告发生 17720 人次,粗发生率 61.21/10万。虽然,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更多
...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涛先生,于11月4日13时30分因突发心梗在乌鲁木齐去世。秋冬季节交替,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据统计,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肿瘤排第一,心梗排第二。遇到心梗突发,我们能做些什么?出现这些...……更多
冬季远离心梗关键在于预防
本文转自:中国医药报□ 张烨 王秀丽 赵双林心梗,又叫急性心肌梗死,它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发动机”,而心脏自身的工作也需要...……更多
...源性问题是引发猝死的主要原因。每年的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我们该如何预防心梗的发生?如果意外真的来临,我们又该如何救命?31岁小伙连续熬夜后差点要命31岁的小丁(化名)是一名程序员,日常工作非常忙碌,前...……更多
牢记心梗发作前的先兆症状,早发现能救命!
本文转自:新华社牢记心梗发作前的先兆症状,早发现能救命!随着冬季气温下降,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好端端的,怎么就心梗了呢?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典型症状?哪些人群是心梗的高发人群...……更多
心梗发作,能用丹参滴丸急救吗?医生提醒:心梗的适用药是这2种
...林阿姨只好劝他多休息一会儿,他才肯罢休。这次张大叔心梗也是这样,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那几天,张大叔在田里干活,就感觉身体不太对劲,全身无力,干活时喘不过气,胸口闷得慌,还有点腹痛。张大叔以为是中暑了,...……更多
医生提醒:这2种药才是心梗患者的救命药
...典型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李大爷的不适症状是心梗引起。对于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确诊后,医生立刻通过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对他实施了溶栓治疗,同时针对他的不适症状又进行了对症治疗。李大爷出现心...……更多
...高趋势作为福建省的急救中心,福建省立医院近期接诊的心梗患者数量就开始持续攀升。据心内科主治医师方明程透露,医院专门的胸痛中心群,从10月份开始就明显活跃起来。“大家转发到群里的患者心电图、临床资料也多了...……更多
这种疼痛很危险 不要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有些高危的胸痛,如不及时就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心梗多发生于冠心病病人,发病突然,但有50%~80%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有先兆症状,若能提高警惕,则会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吕国伟提醒,当出现...……更多
天气寒冷,突发心梗的患者增多,有医院一天收治4例
...点记者探访医院了解到,随着天气变冷,前往医院就诊的心梗病人明显增多,有医院最多时一天收治4例心梗患者。“霜降”以来,突发心梗的患者增多凌晨1点,在酣睡中很难意识到危险到来。如果不是袁先生足够警觉,恐怕现...……更多
新华全媒+丨心梗救治日:年轻人需要这样防治心梗
...重庆11月20日电(记者周闻韬)今年11月20日是第10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年轻人的心梗发病率上升。急性心梗的诱发原因有哪些?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来看看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相关专家的解答...……更多
心梗拨打120 “国家队”医疗专家进社区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心血管病应该如何预防?心梗突发如何把握黄金救助时间?11月18日上午,河南省“中国心梗救治日”主场活动在郑州市南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专家、大夫现场进行义诊,为市民开出健康处方。...……更多
低温天气心梗患者增加!日照港口医院医生提醒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从日照港口医院了解到,随着天气变冷,前往医院就诊的心梗病人明显增多。突如其来的寒潮天气令人措手不及,持续低气温也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入高峰期。“前阵子睡觉时候我被一阵阵胸痛疼醒,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大汗淋...……更多
心脑血管科名医马红薇讲解:心梗会不会经常发作?
心梗,也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于心梗会不会经常发作,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这与病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康复情况有关。1、心梗的发作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冠状动脉疾病是...……更多
心梗患者数量激增,背后原因竟是它?掌握心梗的4个关键信号
...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梗患者数量激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本文将探讨心梗背后的原因,...……更多
治疗心梗—御医派史士昊有妙法
治疗心梗—御医派史士昊有妙法“人柒疾病,先用开胃汤服之,喝肉汤以补之,或日七分养也。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再以猛药治之,或日三分治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就是人体的元气,胃气就是饥饿感...……更多
心梗发作前,身体会有5个前兆,记住1个或许能救命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心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组织缺血、坏死所致,具有突然发作、发展迅速、高度致命的特点。然而,在心梗发作之前,我们...……更多
长期吸烟的人,若面部出现3个表现,注意心梗找上门,劝你早戒烟
...于那些长期吸烟者面部出现的三个明显表现,它们可能是心梗正在向你招手的前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证据的真实提醒。吸烟与心脏:一场悄无声息的攻击吸烟——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期吸烟对心脏的...……更多
心脏专家“问心”杨家坪 助力市民学会两个“120”
...架后安全返回CICU……从26岁到80岁,日常医院遇到的急性心梗病例已经不分年龄。2023年11月20日是第10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今年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活动现场。院方供图医护人员合影。院方供图 11月19日...……更多
...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了一位26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小吴。气温骤降,26岁小伙急性心梗了小吴,身高1.72米,体重82公斤。今天凌晨2:27分,因胸闷胸痛持续3小时无法缓解,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急诊医学科就...……更多
酒后“双上肢疼痛”?没想到竟是急性心梗
...“双上肢疼痛”,以为是情绪激动导致,却没想到是急性心梗。近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了这样一名患者。2023年12月20日,60岁陈先生在饮酒、情绪激动后,突发双上肢疼痛和麻木,全身颤抖、乏力。“以为是情绪激...……更多
天气变冷易“冻心”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冬季易“冻心” 安稳过冬需警惕心梗天气变冷易“冻心”本期主讲专家:纪文洋 漳州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委,漳州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厦门医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康复分会...……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将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率从70%多降至7%以下(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生吴金术探索14条入肝手术途径,完成2万余台肝胆胰手术——将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率从70%多降至7%以下(讲述·一辈子一件事)本报记者  申智林吴金术在坐诊
2025-04-10 05:3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刘涓溪怀揣“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的信念,吴金术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无影灯下度过;从医60余年、完成2万余台肝胆胰手术
2025-04-10 05:3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选育75色油菜花 增颜值又添价值本报记者  周  欢油菜花都是金灿灿的吗?不一定
2025-04-10 05:3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曹  娴  湖南日报记者  彭可心4月9日,湘菜品牌“蒸浏记”在新加坡的首家海外门店生意火热
2025-04-10 05:41:00
直播预告 | 全球帕金森病流行趋势解读,年轻患者为何越来越多?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刘家碧编辑 | 李冬梅今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冯涛的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发文
2025-04-10 07:05:00
狐大医 | 肌酐两次检查结果不一样的“秘密”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检验科韩立红编辑 | 周亦川检验科大夫在检验工作中经常碰到患者关于检查结果的疑问和留言
2025-04-10 07:05:00
搜狐健康大连麦·预告 | 减肥黑科技能助胖友实现“躺瘦”吗?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周亦川编辑 | 李冬梅减肥的六字箴言“管住嘴、迈开腿”,听上去简单,胖友们实践起来可真难,坚持不住还特别容易复胖
2025-04-10 07:06:00
儋州广和食品:生产更多让消费者放心、安心的花生油
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长坡米烂、洛基粽……说起海南儋州的特色美食,绕不开儋州粽子。在儋州有一家至今扎根21年的老牌食品企业——儋州广和食品有限公司
2025-04-09 19:49:00
51岁男子,每天光吃菜不吃米饭,三个月后,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大叔今年65岁,在几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一直规律服药降糖,病情控制得很稳定。但服药时间长了之后,他心里总是犯嘀咕
2025-04-10 00:24:00
这些肿瘤防治知识点,你了解了么
1.防治肿瘤的重要性肿瘤作为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也对家庭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2025-04-09 21:09:00
长丰县岗集镇:一颗山核桃裂变出的乡村振兴“方程式”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间最美四月天,在江淮分水岭上,长丰县岗集镇的千亩薄壳山核桃林随风摇曳,郁郁青青的枝丫向阳肆意生长
2025-04-09 16:25:00
安徽萧县多措并举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安徽萧县紧盯“十四五”目标任务,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因人施策培育新型劳动者
2025-04-09 16:46:00
国家奥体中心发起“中医文化+运动促健康”活动 助力全民健身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4月9日电 (记者李乃妍)日前,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发起了“中医文化+运动促健康”主题活动
2025-04-09 17:11:00
啤酒不宜同食海鲜
啤酒不宜同食海鲜1、不宜同食海鲜。资料显示,食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引起痛风症,易发生尿路结石。原因是海鲜中富含嘌呤、苷酸两种成分
2025-04-09 17:16:00
啤酒不宜同吃熏烤食品
啤酒不宜同吃熏烤食品1、不宜同吃熏烤食品。喝啤酒后血液中的铅含量增加,铅可与熏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结合为致癌物质。2、不宜同食海鲜
2025-04-09 1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