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心梗就像“隐形杀手”,让人防不胜防。急性心梗的表现有哪些?冬季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急性心梗的发生几率?河北华奥医院心内科医师丁国玉为大家详细解答。
急性心梗的表现有哪些?
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有100万人,急性心梗有几个先兆症状,如:胸骨后的压迫感或紧缩感、胸闷不适、心悸、气短、晕厥、上腹痛、恶心、呕吐,左肩部以及后背部疼痛等。
胸痛和大汗是急性心梗病人最典型的症状。急性心梗的胸痛症状一般超30分钟甚至几小时以上。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就可能出现大约几种先兆症状,甚至有人发作时也是以不典型症状为主,包括:颈部、嗓子难受,出现不适、堵塞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
上肢和左肩背部痛。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以及后背部。
持续上腹痛。有心梗病人会把胸痛当成胃痛,感觉上腹部或肚脐周围有压迫感、灼烧感等。
牙痛或下颌痛。但又说不出具体哪颗牙疼,感觉上下多颗牙都疼,并多伴有大汗。
急性心梗发生时要牢记“两个120”,第一是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120,第二是明确诊断的心梗患者需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
冬季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冬季心梗高发与气温骤降有关,季节变化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寒冷的天气可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痉挛,致使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寒冷可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栓形成风险。
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体血管收缩、变窄、血压升高,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此时,心脏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推动血液,以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对于已经有心脏问题的患者来说,随着心脏负担的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增加。
炎症反应加剧。寒冷的环境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让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变得不稳定。
冬天,中老年人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就医检查,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急性心梗发作前,身体有没有早期预警信号?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梗发作前非常重要的预警症状。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
所谓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或者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都比较稳定,每天都差不多,快速进展到心梗的概率较小;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呈进行性恶化趋势,如:昨天发作三次,今天发作六次;昨天每次发作持续十分钟,今天每次发作持续二十分钟。一旦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要立刻前往医院检查,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何降低急性心梗的发生几率?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急性心梗患者往往合并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的存在导致心血管发病风险成倍增加,所以要尽可能的控制好“三高”。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家中应该常备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一旦发病,需要牢牢把握好黄金救治时间,在最快的时间内让患者得到治疗,越早越好。
除了“三高”,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所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曹晓燕 先文静 苗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9 12: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