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助朱棣篡位称帝,揭秘军师姚广孝的真实面目
...、黄子澄和练子宁以死殉主。这时候,姚广孝告诉朱棣,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一定要招降方孝孺。可是方孝孺拒绝了朱棣的任何要求,朱棣一怒之下灭了方孝孺十族。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唯一一次规模涉及十族的灭族惨...……更多
如果没有他,朱棣可能不会起兵篡位?
...弟弟周王被夺爵,坐不住了,再加上姚广孝觉得自己胜于方孝孺,不断建议朱棣起兵。朱棣还是很犹豫,姚广孝见自己已经使尽浑身解数不成行,就去请了当年为他相面的,著名相士袁珙,袁珙一下找出混在士兵里的燕王,并说...……更多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广孝对于局势的把握,其实是有他独到见解的。就像对于方孝孺的态度上,他知道方孝孺不会投降,但是他知道,当时的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于是他劝朱棣,如果方孝孺不投降,不要杀方孝孺,不要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更多
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的智谋与荣耀
...雁一一道来!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14岁就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虽然做了和尚,但却对阴阳术数、兵书战策十分感兴趣,他潜心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张良...……更多
为何方孝孺宁灭十族也不接受朱棣
...然历史上“兄死弟及”是受人认可和接受的,那么为什么方孝孺作为明朝的元老,肱骨大臣,在被燕王朱棣所擒之后,提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难道方孝孺如此德高望重,他不知道此举定会激怒朱棣吗?甚至在朱棣盛怒...……更多
方孝孺:明朝的忠臣与学者,十族被灭的悲剧人物
方孝孺被永乐大帝灭了十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惨案。方孝孺就算冒犯了皇帝,也不至于被灭十族,因古代最高刑罚为灭九族,那么这十族从何说起呢?先说九族,简单点说就是罪犯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父亲的兄弟...……更多
姚广孝:朱棣的谋士与颠覆明朝的神秘人物
...,一个人力劝朱棣起兵谋反,这个人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他不仅力劝朱棣谋反,还为其举荐了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之后还帮助朱棣,在燕王府训练兵马、打造军器,并饲养家禽来掩盖声音。然而《明史》却记载:“(朱...……更多
方孝孺事件:一场权力与忠诚的较量
方孝孺事件,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其和方孝孺之间发生的对话,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戏剧场面。当时方孝孺来到朱棣面前时,早已哭得泣不成声,因为他一心效忠的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了。朱棣当然表现的...……更多
黑衣宰相姚广孝:难以定义的传奇人物
...允炆开始削藩了,他身边的三个重要谋士,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各个都是饱读诗书的人,他们知道历史上的削藩,更知道汉代的七国之乱。读史让人明智,他们有自信削藩,更有自信在藩王要造反的时候,将他们消灭,因为书...……更多
姚广孝:黑衣宰相的权谋之路,辅佐朱棣登上帝位
道衍和尚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命他蓄发还俗,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都不要。弥留之际,朱棣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臣只想向皇上要一个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于1360年的南京,当时的南京还叫应天...……更多
朱元璋留下三位治理天下人才,他们的结局如何
...为左膀右臂、托孤臣辅政。他们分别是:黄子澄、齐泰与方孝孺。黄子澄,当年殿试因紧张失误,白白丢失了状元郎的机会,此后一直在翰林院任职。他深得太子朱标的信任,被拜为东宫讲官。 朱允炆亦视他如兄。齐泰为人谨小...……更多
朱元璋的传奇人生与大明帝国的动荡
...炆刚一登上皇位,便召集了爷爷给他留下的三位辅国良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商议削藩之事宜。对于此事,三个人尽皆认为,削藩之路上最大的障碍,是燕王朱棣。然而,关于削藩的顺序,三个人却是意见不一。兵部尚书齐...……更多
姚广孝助朱棣夺得帝位,晚年却众叛亲离是为何?
姚广孝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佛学家,法名道衍,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年少出家,大器晚成至元元年(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14岁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更多
朱棣: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开创明朝新纪元
...合法手段登上帝位了。朱允炆登基之后,听从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的建议着手削藩,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燕王同母兄弟周王。建文元年,削齐湘代三位亲王,湘王朱柏因为害怕焚宫而死。面对诸王当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允炆迟迟不...……更多
中国历史上被诛十族的人
...要策划者,也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曾嘱托朱棣:方孝孺必不降,万万不能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没了。朱棣进入南京后召见方孝孺,希望他能为自己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一身孝衣哭着进入朝堂,朱棣劝他...……更多
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帝位,开辟永乐盛世的传奇和尚
黑衣宰相姚广孝可以说是明朝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明朝有两位和尚改变了中国历史,一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少时入皇觉寺为僧,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另一位则是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帝位,开辟了永乐盛世,姚广孝...……更多
姚广孝:黑衣宰相的传奇人生与大明开国之智
...卫之功,皆在道衍一人。他是太子少师,是钦赐名姓的姚广孝,史称“缁衣宰相”。永乐十六年,84岁的姚广孝坐化北京庆寿寺。广孝心、指、牙化为舍利,朱棣选址房山县城东北40里为其修造墓塔,并亲撰神道碑文。一场暴雪...……更多
姚广孝:比刘伯温还厉害的奇人,一生干了2件大事
姚广孝,1335年出生于江苏长洲一个书香门第。他从小便表现出聪慧过人的才华,14岁时便剃度出家,法名道衍,潜心修行,追求佛家的大道。一、出家人追求大道玄学造就奇才在寺庙生活的日子里,姚广孝不断钻研佛家经典,每日勤奋诵...……更多
朱棣册封八大国公助力夺天下,揭秘他们的英勇事迹与结局
...享太庙”的殊荣,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一同附祭于成祖庙廷。2、成国公朱能朱能,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安徽怀远人,一出道就在燕王朱棣麾下效力,曾多次跟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建...……更多
姚广孝:化解不祥之兆,助朱棣成就大业
...世民与房玄龄,明太祖朱元璋与刘伯温,明成祖朱棣与姚广孝等等。说起这些雄才大略之主身边的谋士,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可谓是一个另类,因为他是以和尚身份来辅佐朱棣的,为朱棣出谋划策不少,可以说是朱棣由“燕...……更多
姚广孝:靖难之役的关键策划者与“黑袍妖僧”的传奇
...本质。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的人是精通儒释道三教的姚广孝,后来更因此被赋予了“黑袍妖僧”的名号。这个称号的来源则要从他与朱棣初次相遇开始说起。在洪武十八年,为提高几个皇子的修养,朱元璋挑选了十名僧人,准...……更多
道衍回乡时,为何遭到吴中亲友的唾弃
...道衍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赏赐无数,复其原姓,赐命广孝,“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其身份和地位相当显赫,可谓位极人臣。当年六月,苏州、湖州一带出现灾情,道衍离京赈灾。路过故乡长洲时,道衍“以所赐金帛,...……更多
永乐盛世:朱棣的统治与明朝的繁荣
...王的时候,主录僧便是“黑衣宰相”,法名道衍的和尚姚广孝。姚广孝为了追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可谓费尽心机。当时坊间疯传,建文帝剃度出家。于是朱棣便怀疑是溥洽和尚收留并指点朱允炆,便找借口将其囚禁,一...……更多
揭秘明朝三大幕僚,下场迥异
...看点,又出现了哪些门客真实故事呢?01永乐第一功臣姚广孝堪称大明第一“门客”。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殊不知这位当过和尚的皇帝驾崩后不久,这天下就因为另一个和尚再次风云变幻。建文帝登基后于元...……更多
姚广孝与刘秉忠,历史上两位妖僧的传奇故事
一说起姚广孝,那在历史上是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般的神奇存在,史书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玄学、算数、帝王术,送白帽子与朱棣,靖难时稳定军心,留守北京,多次献上关键计谋,建议朱棣绕过济南直取南京,后...……更多
他是历史上结局最惨的忠臣,为国尽忠终成悲惨结局
...的人。然而说到历史上结局最惨的忠臣,不得不说的就是方孝孺和袁崇焕了。方孝孺被永乐大帝灭了十族,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以凌迟之刑。方孝孺是朱元璋非常喜欢的一位大臣,朱元璋让方孝孺担任继承人朱允炆的文学博士。...……更多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明朝。明代有另一个人,他改写了明朝的历史,他就是姚广孝,把朱棣推上了皇位,可见其才能,而他又被称为“黑衣宰相”,不过历史上姚广孝有很多争议,有人说他是“妖僧”,也有人说他左右着明朝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更多
姚广孝被移出太庙的争议:嘉靖帝的决定背后的原因
...年的靖难之役依旧在后世议论纷纷。在当年最大的功臣姚广孝被移出太庙之后,更是让这件事的讨论达到了巅峰。一、传奇高僧姚广孝年轻的时候就出家为僧,在之后的日子中他接触到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可以说是博学多...……更多
姚广孝:从和尚到帝师,辅佐朱棣篡位之路
...那么,三角眼和尚到底是何方人物呢?三角眼和尚就是姚广孝,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可他却没有子承父业去学医,反而在14岁那年落发出家,成了一名和尚。作为和尚的姚广孝,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和尚,他对佛法毫无...……更多
明成祖朱棣与姚广孝:君臣之道的典范
...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而姚广孝,是明朝的一位杰出的文臣,他的智谋和才华得到了朱棣的高度赞赏和信任。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启、杨基等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先敬罗衣后敬人,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依旧无法避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吾以言取人
2024-06-29 09:47: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