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拓跋宏为何设计从平城迁都洛阳
...语道:“卿以为朕真要伐齐么?朕思国家肇兴北土,徙都平城,地势虽固,但只便用武,不便修文,如欲移风易俗,必须迁宅中原。朕将借南征名目,就势移居,况筮易得一革卦,正应着改革气象,卿意以为何如?”拓跋澄乃欣...……更多
北魏孝文帝何时迁都洛阳的
...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更多
...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命太尉拓跋丕与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拓跋干为车骑大将军,负责关右一带的军事,与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等共同镇守关中。临...……更多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动汉化改革与国家统一的深远决策
...文帝亲政,继续推行汉化改革。四年之后,孝文帝下令由平城迁都至洛阳,改变了过去与中原遥遥相望的形势。迁都不仅有利于从中心地带对整个国家进行控制,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旧部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更多
大同、敦煌、扶余、汉城…一路挺进!拓跋鲜卑进长沙
...弋于大兴安岭森林中的猎牧部落,从嘎仙洞到盛乐,再从平城到洛阳,历经九难八阻,逐步崛起,建立北魏,后走向中原,一统北疆。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2023年12月28日,长沙博物馆推出...……更多
揭秘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和影响
...传统,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初衷。同时通过由平城迁都洛阳行动,也能够在一个程度上实现孝文帝拓跋宏的政治理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特别倾慕汉族文化,他希望通过迁都洛阳离中原文化更近一些,这其实对于鲜卑...……更多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了如指掌。在拓跋宏的心里,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可以预想,这一步将会触及无数鲜卑人的利益。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其位于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都城在这里,那些鲜卑贵族们既能享受到...……更多
拓跋宏:锐意改革的北魏皇帝
拓跋宏(467-499年),汉名元宏,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第七位皇帝,史称孝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拓跋宏在与冯太后合力推行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亲政后进一步推行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更多
浅谈北魏的汉化与迁都
...行,以至于北魏孝文帝的种种举措备受阻挠,而离开祖地平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因为离开旧贵族的聚集地改革的阻力将会大幅度减弱。纵览北魏前期发展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化是在一步步加深的,比如部落分权意识...……更多
元恂被废为庶人,为何拓跋宏仍要将其处死?
...鲜卑旧俗。他还嫌弃洛阳的天气,闹着要回到北方的旧都平城。拓跋宏任命的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劝他,但他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元恂趁着拓跋宏巡视嵩山的时候与左右合谋,秘密准备冲出洛阳城,返回旧都平城。他...……更多
拓跋宏胸怀远略,萧昭业荒诞不经
...,坐保太平。魏主拓跋宏颇以为然,乃于仲春启行,北还平城。留守百官迎驾入都,魏主拓跋宏登殿受朝,面谕迁都事宜。燕州刺史穆罴出奏道:“今四方未定,不应迁都,且中原无马,如欲征伐多形不便。”魏主拓跋宏驳道:...……更多
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灭佛行动
...时太武帝人还在长安,但他的诏书和灭佛意志已经在首都平城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笃信佛教的太子监国拓跋晃先是苦劝太武帝收回成命,不想被太武帝一顿臭骂,眼看父亲一意孤行,不听劝阻,拓跋晃只能自己擅自行动了。他充...……更多
北魏孝文帝的南征与迁都洛阳
...后宫拜见冯太后时被早已埋伏的士兵一举拿下,最后死于平城(山西大同),冯太后再度临朝听政,独断朝纲。虽不待见献文帝,但她对自己一手带大的孝文帝却很上心,在改革北魏政治、经济、民俗习惯时,都会让孝文帝参与...……更多
北魏大臣崔浩公开揭露鲜卑皇室的丑闻,被拓跋焘斩首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都城平城的菜市口缓缓碾过一辆囚车。透过扬起的尘土,百姓们看到囚车中押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说:“这不是司徒崔浩大人吗?”是的,这个死囚正是已经七十岁的崔浩,太武帝拓跋焘亲...……更多
此皇帝为娶姨母杀了姨夫,两人还生下儿子
...的创建者熟悉历史的都不陌生,就是拓跋珪,著名的迁都平城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迁都的,但是一代雄才大略的拓跋珪结局却很悲惨,被自己亲生儿子杀死。……更多
...与北方高门大姓具有同样的特权。胡族高门大姓是在北魏平城时期形成和发展的,也可以这样讲,他们和以鲜卑拓跋氏(元氏)为代表的帝室十姓一样,我们可以目之为大同籍的人氏,他们是平城时期皇族元氏最主要的婚姻对象...……更多
雄才伟略的皇帝,为何被老婆活活气死
...全新的时代。不久之后,拓跋宏又计划迁都,从北魏首都平城迁往中原洛阳。由于大臣们极力反对,迁都计划阻碍重重,大臣们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况且有这么大的家产,丢掉实在可惜。拓跋宏为此苦恼不己。一次早朝,拓跋宏...……更多
聊聊南北朝之北朝简史
...,改国号为“魏”。398年(北魏天兴元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是为魏道武帝,国号仍是“魏”,史称“北魏”。422年(南朝宋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七年),南朝宋在北征北魏前,宋武帝刘裕去世,长子刘...……更多
拓跋宏改革矫枉过正,因此为北魏埋下大患
...代郡穆明乐之女,次弟广阳王元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之女,次弟颍川王元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之女,次弟始平王元勰聘廷尉卿陇西李冲之女,季弟北海王元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之女。这么一来汉族和鲜卑族贵族...……更多
...肃然。定都洛邑,休从驾幸邺。命休率从驾文武,迎家于平城。高祖亲饯休于漳水之北。十八年,休寝疾,高祖幸其第,流涕问疾。中使医药,相望于路。薨,赠帛三千匹。自薨至殡,车驾三临。高祖至其门,改服锡衰,素弁加...……更多
北魏终结了十六国乱世,也终结了关中时代
...此实力较弱。而且这种弱势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多代。即便平城建国,拓跋鲜卑也不敢大开大合地争霸中原,而是一直隐藏和隐忍着。公元220年,鲜卑领袖拓跋力微,率部众投靠没鹿回部,游牧长川。积蓄发展30余年,拓跋鲜卑在...……更多
北魏为什么要推行汉化
北魏长期都于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更多
探索北魏统一北方之战的具体过程
...八月,拓跋珪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区,同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进入中原的拓跋部,实行“分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开始了由原始...……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先锋与英年早逝的谜团
...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二、经济公元485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更多
探索参合陂之战的具体过程
...。 北魏陈留公拓跋虔统领的部落约三万多户人家镇守在平城。慕容垂来到猎岭,让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作为前锋部队突袭拓跋虔。这时,燕军因刚遭到惨败,都很畏惧魏军,只有慕容隆统辖的龙城部队勇敢果决,个个...……更多
不听劝谏慕容宝大败,自恃初胜拓跋虔轻敌
...道,出指云中。魏陈留公拓跋虔,正率部落三万余家居守平城。慕容垂至猎岭,用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为前锋驱兵袭拓跋虔。拓跋虔自恃初胜,未曾设防,待至慕容农、慕容隆两军掩至城下,方才知悉。他尚轻视燕军...……更多
北魏的崛起与辉煌,北魏十五位皇帝简介
...公元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北魏传15帝,历149年。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年正月,前代王拓跋什翼犍嫡孙、年仅16岁的拓跋珪复代国登王位,同年四月改代为魏,史...……更多
北魏攻柔然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据大漠南北,连年互相攻战。北魏为防御柔然,拱卫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修筑长城,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延袤2000余里,并设军镇、置戍卒。柔然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也建立了一整套军...……更多
历史上外族入侵与华夏文明的韧性
...随同出征。就这样,孝文帝率文武重臣,三十万大军,从平城出发,兵发南齐。两个月后,进入了洛阳城。这时随同出征的鲜卑亲贵开始怨声载道,因为这一路上阴雨不断,孝文帝还让他们身着戎装、骑乘战马,终日淋雨,所以...……更多
...,年逾九十,因老乞归。冯太后怀念老成,仍用安车征至平城拜为中书监,特命乘车入殿,朝贺不拜,且使他申定律令。高允老眼无花,按律审刑,折衷至当,尝慨然叹道:“刑狱为人命所系,不容轻忽。古称至德如皋陶,明刑...……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著作千秋事 流传四海情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著作千秋事流传四海情——读《明朝中州人物志》札记■马达河南地处中原,又称中州。自古秉河岳英灵,汇八方风雨
2024-06-12 17:14:00
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李唐宗室为何依然允许她以皇后之尊下葬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站在大唐权利金字塔顶峰的武则天正式称帝,将国号由“唐”改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武周代唐”让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2024-06-12 13:32:00
徐茂公、罗艺、杜伏威何以效忠唐朝
隋末天下大乱,有十八路诸侯,六十四处烟尘。各地英雄纷纷而起,比如徐茂公、罗艺、杜伏威等等,这些英雄何以最终归唐呢?因为唐高宗李渊赐给他们一个字
2024-06-12 13:34:00
聊聊南北朝南北乱世的一抹亮色“元嘉之治”
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个儿子,本来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是,由于他的兄长刘义符即位后只知道玩乐,不理国家政事,最终被几位辅政大臣所废
2024-06-12 13:30:00
揭秘李渊四叔李璋,及其子孙后代
唐高祖李渊四叔李璋,生年不详,580年去世,在北周时期做过北周的臣子,是西魏陇西郡公李虎的第四子,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曾祖父
2024-06-12 13:44:00
继李靖之后的大唐第二位“战神”是谁呢
纵观历代朝堂,李世民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明君,他的治国才能,军事能力备受后人推崇,就连主席都忍不住称赞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2024-06-12 13:38:00
李渊父子是如何“反客为主”的
隋炀帝大业三年秋,唐高祖李渊向突厥称臣,率兵3万从太原出发,打着尊立代王的旗号,兴起义师,向关中进军。大队人马行至贾湖堡处
2024-06-12 13:43:00
盘点一下历史上最强的三大神射手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武器,古人常说“十八般武艺,弓矢第一”,可见弓箭在古代的地位。而在战场上,要想建功立业,必须要有一身过硬的箭术
2024-06-12 13:37:00
聊聊武则天与唐朝4位皇帝的爱恨情仇
人从入宫到唐太宗驾崩,中间有12年,但很不幸,这期间武才人没有能拿出手胪斋氲荧烧卵慰铸蚓镛扁狙傅瑙跆棉俱眶嘁铿箸瘙筚耥垅惠秃倚萸咆俘哿罡转罡挪颊彭黼鹭堍瘃嗉挣荬郊输渣胂蹿下藓啪意
2024-06-12 13:44:00
李渊为何两次想斩杀李靖
在唐朝的众多将星中,李靖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被后世尊为“大唐军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高祖李渊早年曾经两次想要杀死“大唐军神”李靖
2024-06-12 13:42:00
李渊当太上皇后,生下三个皇子,李世民登基后,是如何处理的
事败,帝弗忍诛,欲免死,高士廉、李勣等固争不奉诏,乃赐死,国除。——《新唐书·列传·卷四》这是《新唐书》中关于汉王李元昌的描述
2024-06-12 13:44:00
武则天不选择杀掉李治,是为何呢
武则天不是没有能力或者机会杀掉李治,而是根本不需要。首先,武则天有没有胆量杀李治。武则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知晓。唯一让人能够谈论的
2024-06-12 13:37:00
谁被李世民安排镇守玄武门,后来却因乳名遭受猜忌
唐朝名将辈出,李世民一朝更是人才济济,可以说李世民对待名将的态度以及方式,在古代的诸多君王当中,都算得上很不错的了,可即便如此
2024-06-12 13:48:00
张、王为何从来没有出过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明进程也非常的快速,我们国家的姓氏数量众多,在古代,同姓之人还会有自己的宗族,国人对于血脉宗族看得非常重
2024-06-12 13:51:00
李元霸一世英名,为何最终被雷劈致死
说起隋唐时期的第一猛将,李元霸则是当之无愧,他在《说唐演义》中被传说为金翅大鹏雕转世,虽然生得面黄肌瘦,但从小就力大无穷
2024-06-12 1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