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20: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如果将秦汉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那么隋唐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的第二帝国。

如果将秦始皇称为第一帝国的奠基人,那么谁能称为第二帝国的奠基人呢?

答案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秦始皇有着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等大功,孝文帝又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能让他堪称隋唐的奠基人呢?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一.北魏拓跋,胡汉交融

这个问题得从孝文帝的奶奶冯太后说起。

冯太后是北燕皇室后裔,标准的汉族。她十四岁便进宫,二十四岁就成了太后。在这么小的年纪便得到宫廷的历练,铁腕和凶狠仿佛是她成功的法宝。

冯太后在献文帝去世后,拥立了献文帝五岁的孩子,后来的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对拓跋宏极好,甚至将其视如己出。冯太后不仅是拓跋宏名义上的奶奶,更是他事实上的母亲。

年幼的拓跋宏,自然从冯太后身边学到了高超的政治手段和处事方法,更从中得到了北魏数位皇帝的遗愿——改革。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从冯太后这里,拓跋宏得到了汉文化乳汁的充分喂养。这也使他得到了改革的办法,从这里,中华文化的新一次大融合开始了。

二.名为南征,实为改革

改革何时在拓跋宏心里酝酿完成,千年后的我们早已不得而知。但改革的第一步是什么,后世却了如指掌。

在拓跋宏的心里,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可以预想,这一步将会触及无数鲜卑人的利益。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其位于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都城在这里,那些鲜卑贵族们既能享受到统治大片领土的好处,又不用忍受远离家乡之苦。

为了迁都,拓跋宏可谓煞费苦心。他先是假模假样地宣布御驾亲征,征讨南方的南齐政权。为了表示自己南征的志向,拓跋宏还假模假样地进行了占卜,这才没有招致群臣的反对。

随后,拓跋宏集结军队、带着百官,浩浩荡荡地朝南边进发。当时正是农历九月,北方连日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拓跋宏就带着军队,在这样的环境下连连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洛阳。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此时,本就是娇生惯养的鲜卑贵族们说什么也不肯再走下去,拓跋宏见他们不肯走下去,便一个人穿着铠甲,骑着大马,众臣看这架势,还以为拓跋宏要一个人南征,纷纷跪倒。

拓跋宏看见,说:“要么南征,要么南迁!”南征和南迁哪个比较好,贵族们很快做出了选择:南迁。

鲜卑贵族们本以为,自己的退让可以换来这个年轻皇帝的和缓,但没想到,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即将到来。

首当其冲地便是政治改革,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接踵而来。随后来临的便是鲜卑习惯的改变,禁止鲜卑服饰、禁止鲜卑语言、将鲜卑的度量衡改成汉族的、甚至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从个人到国家的一系列改变,可以看出孝文皇帝的极大野心——建立一个两汉级别的大帝国,实现民族融合。

随后,在改汉姓这件事上拓跋宏也是一马当先,先行宣布将自己的鲜卑姓氏“拓跋”,改成了汉姓“元”,名为元宏。

三.融合之路,道阻且长

改革从不是一帆风顺。从范围和深度来看,这都是一次极其庞大的改革,因而阻力极大。

公元496年8月,元宏出宫巡视,在此期间,一直对迁都洛阳心怀不满的皇太子元恂,杀害了一直规劝他的高道悦,暗中选了三千匹马,准备秘密出奔平城。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不过好在京城内的大臣们控制住了事态发展,这才没有引起更大的祸端。

这件事被元宏知道后,他立马奔赴洛阳。见到元恂后,他怒不可遏,一边列举着元恂的罪责,一边亲自拿起棍棒杖责元恂。

自己打累了,又叫其他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打的元恂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同年年底又宣布废除元恂太子之位,事情这才告一段落。

第二年四月,外出巡视的元宏又得知,废太子元恂在洛阳秘密谋反。这次元宏不再迟疑,他命咸阳王元禧带着毒酒赶到洛阳,毒死元恂后才了事,此时元恂年仅15岁。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元宏当然知道,自己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又怎么有本事谋反,这背后必定有反对改革的鲜卑贵族们作祟,但为了大局着想,这个儿子必须除掉。

此后,许多德高望重的鲜卑老大臣们还公然反抗元宏的政策,比如在朝会上穿着早被元宏禁止的鲜卑服饰,元宏无可奈何,只好宣布一部分鲜卑贵族只需在秋季来洛阳,春夏两季待在平城即可。

智者总是孤独的,元宏的政策明明极为明智且富有远见,但却招致众多鲜卑贵族甚至自己儿子的反对。

公元499年,元宏因抱病亲征,于行宫驾崩,此时距离他迁都仅仅过了五年时间。他的死,与其说是亲征造成,反对者的攻击才是元宏驾崩的主要因素,他是被活活气死的。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在他死后,这场改革也草草收场,三十年后,就连北魏也就此分裂。

但在六十年后,一个新的大帝国即将崛起——隋唐。

虽然拓跋宏的改革仅仅持续几年,但改革的好处却一一显现出来:人口增长、民族融合等等。

但最重要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南朝的汉人只剩下血统的区别,这让南北的统一又成了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隋文帝杨坚才能一举结束将近四百年的南北朝时期,将中国再次归于一统,这才有后来的唐朝盛世。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而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的祖先,便是北魏汉人,而他们能够接过拓跋宏的接力棒,也和拓跋宏的改革有关。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汉族化,汉族鲜卑化,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有一部分的鲜卑血统。

贞观年间,万国来朝,李世民也被各族人民称为——天可汗。可是,没有拓跋宏在六十年前铺路,李世民的这个“天可汗”,不就成了“空头皇帝”,无稽之谈吗?

由此见得,在某一个维度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能和秦始皇、朱元璋相提并论的人物,没有他的努力,隋唐这个世界大帝国也根本无从说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深刻影响历史的三个人
...轨、统一度量衡,确立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秩序混乱。秦始皇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第二个人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他自幼崇尚儒家文化,
2023-05-05 11:43:00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做了哪些改革?
...魏迁都,是鲜卑族和汉族的一次文化大融合。北魏统治者孝文帝拓跋宏十分的喜爱中原文化并且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最终在多个条件的影响下,公元493年孝文帝带领鲜卑族迁都洛阳。以往历史
2023-02-03 20:06:00
从东汉到隋唐,鲜卑族是怎么崛起和没落的?
...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意思就是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其中一些生活在鲜卑山的人便“以山为号”,建立了鲜卑族。纵览我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他们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战
2023-01-05 20:07:00
​ 北魏孝文帝封拓跋宏,一生都活在谎言之中
北魏孝文帝封拓跋宏。他是北魏的第七任皇帝。但其中一个是只当了半年皇帝没有爵位的废黜皇帝,另一个是有庙号却没当上皇帝的太子。南朝皇帝,后来的宋明皇帝。同样是第七任,但南朝废黜的皇帝
2023-01-24 20:33:00
拓跋宏:锐意改革的北魏皇帝
...宏,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北魏第七位皇帝,史称孝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拓跋宏在与冯太后合力推行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亲政后进一步推行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
2024-02-06 16:51:00
北魏孝文帝:改革先锋与英年早逝的谜团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是北魏时期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于民族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北魏孝文帝的英年早逝也给后世之人留下
2024-03-13 13:04:00
北魏中后期,宇文泰和高欢为何没能坐上皇位?
...化器。北魏第六代国君拓跋宏,是古代著名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国君。有人说,“没有拓跋宏就没有隋唐盛世”,“没有孝文帝就没有民族融合”。此外,高欢和宇
2023-02-16 14:06:00
宗爱谋杀拓跋焘:北魏宦官干政与宫廷阴谋
...贵族和亲信汉臣得罪个遍,真正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秦始皇怎么样,生前一言九鼎,杀伐任已,死后尸首臭气熏天也没人管。勇于杀伐的皇帝最孤独,太监于是成为亲近可心的人,许多军政事务
2023-09-02 14:10:00
...跋宏后,冯氏专心抚养,不再临朝称制。拓跋宏5岁即位孝文帝,年号“太和”,但拓跋弘依然牢控军权,率军南征北战,引发专权的冯氏嫉恨,冯氏便与人合谋毒死自己亲手抚养大的拓跋弘,再次
2024-02-06 01: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