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秀才科举多次落榜,怒题反诗后亲手毁掉一个帝国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杀气腾腾的《不第后赋菊》,很难想象出自一个文弱书生之手。长安皇榜前,黄巢殷切地目光透漏出了绝望的神色,他再次名落孙山。这个自负五岁...……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者,秀才本人及地方官员均需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作为帝国的官员,一旦被朝廷认定举士不尽力或不合格,即被记入日常政绩考核,轻则受皇帝辱骂,重则罚俸或者丢官,如遇情节特别恶劣者,在任州县官吏被流放抑或被杀头...……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从科举失败到起义领袖,黄巢的崛起与唐朝的覆灭
...。他更满怀希望地去参加了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考试——科举。只可惜天妒英才,黄巢屡战屡败。 如果换作是一般富家子弟,可能就放弃了,或者豁达地开解自己,大不了从头再来。但黄巢不一样,从小在家族溺爱下长大的孩...……更多
古代这三位科举“落榜生”,改变了历史走向
...生讲了古代高考选官制度,分析了落榜生这样的词汇是和科举制绑在一起的,有人考中就有人落榜。考中的人往往循规蹈矩,但落榜的人就不一样了,今天淮下书生就讲几个可以说改变了历史走向的超级落榜生。三个落榜生第一...……更多
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何会有吃人肉的残暴行径
...惨烈给他带来的精神扭曲?当年,黄巢从十八岁开始踏上科举之路,一心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光宗耀祖。他整日温书,对着灯火夜以继日苦读,希望可以通过一场考试翻身摆脱其商人子弟的身份。但三次会试落第的结果无情打...……更多
黄巢攻陷广州后,为何下令屠城
...国,向汉朝皇帝贡献了礼物。而孙权主政吴国时期,罗马帝国再度派遣使臣来到吴国。而从罗马帝国或者西亚抵达中国,一般来说,是需要穿越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我国南海海域,而后登陆。这就导致广东、福建沿海,成...……更多
...于追杀。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私盐贩子差点掀翻强大的大唐帝国?黄巢明明已经建立政权,为何才一年多就被迫退出长安?01.黄巢成功的三大理由军事才华咱们得承认,黄巢确实有非凡的军事才华,他总能在唐军的围剿中找到生存...……更多
“打秋风”的说法从何而来
...,就是行卷、温卷。这些活动比考场内的还要热闹。唐代科举有个显著的特点——试卷不糊名,也就是说试卷上考生姓名一目了然。考官如果认识考生,或者早已闻听大名,判卷时自然会有倾向,因此名声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假装穿越大唐走进科举考场经历过高考的你,看到这些卷子有信心考中吗?科举考试模拟画面。央视纪录片《科举》截图 高考已经结束,但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却越来越热。不久前网上有个讨论,话题是现在考北大...……更多
曾有人评述“清兴于科举,亦亡于科举”,认为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抓住时机入关后迅速开设科举,收揽了中原读书人的归附之心,帮助这个原本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争权稳定关内局面,使清朝一举成为有皇帝以来中...……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称“进士出身”,这个层次就放宽到一定的人数了。大清帝国晚期的重臣李鸿章,当年就是二甲第十三名。晚清三大名臣,李鸿章是学历最高的。左宗棠只是个举人。三甲称“同进士出身”,其实有点“安慰奖”的性质,就是对...……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科举往事:秀才、举人和进士的传奇故事
...,并写得一手好字。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学生需要经过科举最低级一级的“童生试”,一共有县试、府试、院试3场测试,考上了前两场的不管年纪大小都是“童生”,如果最后一场院试也考上了就是“秀才”。秀才考不上的...……更多
明清科举主要考四书五经,那么把四书五经全背上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连秀才都考不上呢?科举首先,你误解了科举的考试内容。你是不是觉得考试内容是类似给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前半句,然后让你补充后...……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封建王朝诞生一来,进入朝廷做官都是读书人的向往。在科举制度没有发明之前,人们想要进入朝廷做官,只能靠月旦评,或者是别人的举荐。隋朝时期科举被发明,可惜的都是在这个朝代,科举并没有完全的落时。直到到了唐...……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秀才、进士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古代科举考试中,一般把殿试的前三名叫做状元、榜眼、探花,而且这些称谓一直用到今天。还有举人、秀才、进士这些称谓,都是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并不是一有科举考试的时候就出现了,把第一名叫做状元开始于...……更多
古代秀才地位究竟是什么样的
...存在,如果换算到现在的学历,估计很多人该自卑了。01科举制度提起秀才,就不得不提封建王朝一次改变历史的“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在实行科举制度以前,官员的“遴选”,基本上都是“内部推荐”。这基本上...……更多
曾国藩科举六次未中,他靠什么逆袭的?
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虽曾靠科举入仕,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天生的学霸。恰恰相反,在学习上,曾国藩从来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曾国藩6岁开始读私塾,8岁方能诵四书五经,14岁才可读《周礼》。这样的履历,放在同时...……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隋文帝首开科举,影响了后世一千三百年
...统统废除,对文化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三、草创科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科举制诞生于隋文帝时期。隋文帝登基后,选拔新一代官吏的问题摆上他的御案。为了避免勋贵世族把持官员任免的局面,他先是在583年将地方人...……更多
黄巢起义为什么形成那么大的规模,他的结局如何?
...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制度和人性的漏洞,是黄巢发展壮大并对唐朝构成致命打击的...……更多
...重,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向往。普通人往往认为,只有成为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方能彻底改变命运。然而,笑谈《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发疯的事迹,对于一个仅仅中举的举人来说,那种激动情绪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实际上,对于...……更多
黄巢兵败被杀后,十几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的处决手段让人不齿
...是一个“小资派”。但黄巢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心要通过科举来入仕,为朝廷尽一份力,尽管他是一个五岁就能写诗的才子,但是在当时唐朝腐败的官场下,一身的才华根本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一连几次都没有考中,几次失利...……更多
天下第一秀才杜正玄,魏征称他为“海内一人耳”
隋朝的科举制跟唐宋明清时期科举制不同,隋朝最难考的不是进士,而是秀才,在隋朝,秀才是科举的最高等级,考中秀才即可做官。整个隋朝只录取了10来个秀才。由于隋朝的秀才科考试太难,刚开始居然无人敢参加秀才考试...……更多
书生连秀才也考不上,因一副对联被赏识,后成为封疆大吏
...们请淡定,近代史上,湖南就是这么拉风。古人做官必经科举考试,很有意思的是,这四大名臣的科举生涯,几乎都不顺利,没有一个是所谓的科考奇才。曾国藩不必说,秀才也考了好几次,左宗棠自始至终没考中进士,只有胡...……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个状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进入科举,才知道...……更多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他为何连秀才也考不上
...完洪秀全的书法作品,感觉自己也能称王!而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对于考生的书写功底,是非常看重的,如果一个考生的小楷书法不佳,即使是文采斐然,下笔如有神助,也未必能高中。 洪秀全出生于耕读之家,自幼勤勉读...……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特别是在二战时期,日本还想着灭亡我国,可谓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国家。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人能获得日本这个国名
2024-06-25 14:42:00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新闻背景: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等“纪念古人”的会议多次冲上热搜
2024-06-25 14:42:00
梁山一百单八将,好汉可能只有三条半,至于这三条半好汉是鲁智深、武松、史进、石秀,还是林冲、朱仝、燕青、李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2024-06-25 14:45:00
聊聊清末著名拳师马永贞
我们所认识的马永贞,其实是一个演义的马永贞。比如说电影里帅气的金城武版本,能打能杀,可谓威风八面,无人可敌。其实我们知道
2024-06-25 14:46:00
聊聊西汉第一谜案“伪诏风波”
矫诏这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假传圣旨。历史很多人都干过,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天都在干。然而,西汉的窦婴,明明拿着景帝的圣旨
2024-06-25 15:00:00
诸葛亮的三大弟子,为何只有姜维坚持北伐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29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三国志·蜀书·卷十四》把蒋琬
2024-06-25 15:01:00
皇妃:身体不舒服,咋陪皇上!丫鬟:我替你去!结果如何
刘启,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于代地,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
2024-06-25 15:03:00
皇太极为何对亲姐姐动用凌迟刑法
中国古代严酷刑法数不胜数,但是被沿袭下来的却少之又少,虽然大多明面上已经严厉禁止,但是在皇家处死痛恨之人中依旧能够看见残忍的酷刑
2024-06-25 15:04:00
犯人将被杀头,皇帝问了个问题为何就无罪释放了
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位皇帝,他亲自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目睹了元朝因为官员过度贪污腐败而导致的大厦倾覆的过程,所以在他好不容易创建大明王朝后
2024-06-25 15:05:00
让数千宫女一同裸体跳舞的汉朝皇帝是谁
汉桓帝,名叫刘志,字意,于公元146年——168年在位,是东汉的第十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倒数第四位皇帝。除开东汉最后两个傀儡皇帝(少帝
2024-06-25 15:08:00
让秦始皇朝思暮想的男人是谁
秦始皇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秦始皇说:“我要是能和他交往,死而无憾呢”这位一生都在找长生不老药的千古一帝为啥能为一个男人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
2024-06-25 15:09:00
让康熙头疼了几十年的世纪难题是什么
清代的雍正皇帝去世后,子孙尊其庙号为“世宗”,这一盖棺定论的用词非常贴切。“世”字用在皇帝庙号中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帝王世系在这一代发生转移
2024-06-25 15:10:00
林则徐后人发展如何?一起来看看
说起民族英雄,我们会想到谁?是抗金名将岳飞,是抗倭英雄戚继光,还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每一位,都是为了维护我们中原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民族英雄
2024-06-25 15:10:00
李世民势力有多大,李渊和太子联手都挡不住
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都在心里有一个疑问,这大唐帝国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兴盛的有点不太像话,简直让其它的朝代没法存活,但它也有很多和其它朝代相比比较奇葩的地方
2024-06-25 15:11:00
朱棣迁都后,在南京留下后手,崇祯为何看不明白
大明朝建立之后,定都南京,将以前的元大都,改名为“北平”,由燕王驻地镇守。靖难之役后,燕王将北平改名“北京”,为迁都做准备
2024-06-25 15:12:00